你這個問題答案是唯一的:吳清源
去年此時,吳師百年,我把身邊的職業棋手能聊上話的都問了一圈,他們對吳師的評價,集中在以下兩種回答上:
下得不是棋 or 穿越者
回答下得不是棋的,都很坦率地加上一句「因為我確實看不懂吳大師在下什麽」
回答穿越者的,會用一種贊嘆、唏噓、驚魂未定的口氣強調「簡直像一個現代棋手帶著一身絕學穿越到那個時代下圍棋的」
現代棋手是什麽?是道場,無休止的分組小迴圈、每月大迴圈、比賽、死活題官子題訓練+網棋,每年穿梭各大圍棋對弈平台上千盤對局打磨熟練度和棋感+家長放棄工作北漂陪讀+價格不菲的職業棋手指導棋和復盤,大環境+財力+天分的結合,才有了現在風靡棋壇的90後世界冠軍群。
吳清源學棋年代是啥環境,舊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全憑自己琢磨,以及家裏訂閱自日本的圍棋雜誌和棋譜,父親辭世後去段祺瑞那裏討飯,和段府的其他棋客切磋,然後13歲成為北京第一高手,14—15歲赴日被日本棋界直接授予三段,當時的棋界最高點秀哉讓二子贏不下來,事實上自那以後,吳清源說是拜師瀨越憲作,考慮到日本圍棋的授業環境,吳師應該還是自學為主,瀨越更多的是提供了一個環境(當然這個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
然後吳師就靠著這樣的環境,把自身實力不斷提升,提升到了可以令現在的職業棋手「看不懂」或驚嘆「穿越者」的水平,從這個角度說,吳師確實有點穿越者的意思。別人靠訓練量,不斷與人對弈,老師家長督促練出的技藝,吳師用14歲前的閉門造車+赴日後的、100年前的訓練環境也達到甚至超越了。題主問「圍棋之神」,吳師就是古往今來所有棋手中,最接近神的那一個,誰都沒資格跟他比。
當然他最接近神的一點,是他的年齡,「我總要活到100歲,把該做的事做完」——某次采訪,「為了能夠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歲」——自傳【中的精神】自序,結果就真的不多不少活到了100歲。
以及私人以為的這一點,
那是圍棋史上極為難解,又無人願意提及的一大謎團,必勝之勢,即將2:0領先的橋本宇太郎惡手連連,生生將一盤勝局,以及一場十番棋的成敗推到師弟手中。日本棋界為此困惑不已,以致眾說紛紜、怪談連連。「橋本先生該落子時,不知從哪裏傳來了陣陣鼓聲,妨礙了他繼續思考」「當橋本先生思考時,蜘蛛就從房頂上垂落下來,倒掛在他的眼前……」,若果真如此,或許下面這段解釋,才是篤信鬼神的日本人,不肯訴諸於口的真相:在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棋手即將徹底告別圍棋的當口,數千年來無悲無喜,漠視一代代棋人悲歡離合,自己無動於衷的圍棋之神終於坐不住了,玩弄過無數棋壇王者的命運後,棋神將他那點可憐的、罕見的愛投向他最虔誠的孩子:
「為了追隨我,你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你壓彎了手指,戰勝了肺結核,你背井離鄉,被同僚排擠、被同胞唾罵,在追求棋藝的大道上,你甚至連做一個世俗之人的資格都可以摒棄,那麽現在你到了處境最困難的時候,我不會讓你在這裏倒下。繼續落子,在這塊棋盤上,你就是神」
——這段兒是我小時候寫著玩兒的,取材自吳大師的第四次十番棋暨與橋本宇太郎第一次十番棋第2局
然後說孔傑,巔峰孔傑,哎呀這個虎撲愛用的定語放到孔傑身上太合適不過了,不光是題主你的棋友,我想很多人都懷念那一段「傑出」的日子。巔峰孔傑意味著什麽?只看數據,在2009——2010年間連續進行的三星LG富士通BC卡四大世界大賽中刷出外戰外戰13連勝,合計18勝2負砍下其中三冠,註意13連勝這個記錄,剛剛被柯潔打破哦,想想柯潔今年有多猛。
說棋的話,那段時間孔傑的棋觀賞性與品質並存,有條件的話可以去翻當時的圍棋天地,當然最登峰造極的一幕還要數LG杯準決賽VS樸永訓的那手「致敬秀榮」的「逃死子」
就是101那手,從93到101這一串當真是拍案叫絕
你問和大李比如何,我認為至少是不次於大李的。
但是,古力、李世石、還有今年的柯潔,都曾在接近一年的時間內搞出過變態勝率和奪冠率,而曾經的大李,更是不止一次碾壓著那時候的圍棋界。單比巔峰,我覺得孔傑帶給自己人的安心感和給敵人的絕望感,都不次於以上諸位了,唯一的遺憾,是這段美好的時光幾乎囊括了孔傑全部的大賽榮譽簿,滿打滿算時長也沒超過兩年呀。
所以結論是單比巔峰孔傑誰都不怵,比總體的話還是換個話題比較好。
加一句應景的,2014年11月30日,吳清源去世。
2016年3月9日起,谷歌圍棋AlphaGo連勝14項世界冠軍得主李世石。
失去了神的守護,人類在冰冷的科技面前,頭一次意識到自己是那麽的脆弱無助。
很遺憾吳師未能活到親眼見證電腦戰勝人類的那一天,
又或者……這也是天意?
時隔兩年,夜深無聊,偷偷加幾句。這個回答最近零零散散又有人點贊,八成是吳清源這話題又在知乎被人吵起來了吧。
漢奸這個命題,我自己也被來來回回困擾了很久,資料收集的越多,反而越是糊塗。
真要說起來,還是看了姬軒亦的一篇回復,才勉強想通的呢。
然而從想通到完整描述,又琢磨了很久。
現在的我有自信把漢奸這個問題講通,但是現在的知乎,現在這個環境,讓我沒興趣把它寫出來。
雖然這麽幹有點無恥(取自知乎卻不肯在知乎分享),但既不符合民眾主流的價值觀,也不符合官方傳播的價值觀(這倆其實是一個東西),一邊要被噴,一邊要被折疊,這麽大的風險,這麽慘重的收益比,實在沒興趣摻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