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英德:織密山區群眾健康保障網|廣東縣域醫共體建設樣本調查⑤

2024-02-24社會

編者按

當前,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已實作全省70個縣(市、區)全覆蓋,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做法,不斷湧現出國家級樣本。2023年11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27條措施中就包括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打造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人人享有更高品質的全生命周期衛生健康服務提供有力抓手。

時值深化醫改15周年,在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處指導下,【人之初】雜誌近期集中采訪了5個縣(市),從小切口著手,往縱深處發掘,集中呈現相關探索和經驗,為下一階段醫共體建設提供借鑒。

英德:織密山區群眾健康保障網

向北,穿過萬壑藏幽的英西峰林,便是山水環抱的清遠英德市。這個廣東省國土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面積相當於2個東莞、5個香港,常住人口有120萬。長期以來,由於地域廣、跨度大、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基層群眾看病常要長途跋涉,偏遠鄉鎮村民更是如此。

2019年被確定為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後,英德市將原有的4個醫聯體進行最佳化整合,由市人民醫院作為龍頭,其他3家醫聯體牽頭單位作為中、東、西部片區次中心醫院,形成英德特色的「縣—片區—鎮—村」四級醫共體執行體系,實作縣域內醫療資源分片區集約化管理。

如今,縣級強升級為縣域強,醫共體內建成1家三甲醫院、1家三級醫院、3家二甲醫院。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的就醫新格局也逐步形成。

2019年至今,英德市縣域內住院率穩居90%以上,在全省57個縣(市)中保持前10名;2023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占比達67%、床位使用率為70%。

千峰競秀處,一幅健康英德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01

借勢借力,做強縣域龍頭

2024年1月,「國考」放榜,市人民醫院創下歷史最佳成績——全國2112家三級公立醫院參評,其中三級綜合性醫院1415家,市人民醫院位列564名,比2021年度提升了263名。半年來,這已是第二個令人振奮的大跨越。2023年7月,市人民醫院正式升級成為清遠市第二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2023年8月30日,英德市人民醫院舉行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

做強縣域龍頭,是英德市實作大病不出縣的重要一步。

為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英德市委、市政府在資金、政策上對市人民醫院給予充分支持。財政投入資金建設的新內兒科大樓於2022年7月正式啟用,感染性疾病綜合樓、腫瘤防治中心大樓等計畫進度不斷加快。英德市委組織部還與醫院聯合申報「英德市醫療人才高地建設工程」計畫,成功引進一批高尖醫療人才,截至2024年1月15日,全院高級職稱人才達225人,占比達16.5%。

還有強大的外力支持。廣東省人民醫院持續六年對市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幫扶,針對當地需求累計派出77名幫扶專家,開展坐診、手術、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和學術講座等,引入先進醫療技術、全新管理理念,助力其邁上新台階。2022年,在全省57家縣人民醫院中,英德市人民醫院的DRG能力指數排第6名;2023年,全院三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1.3%,同比提升2.8%。

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讓市人民醫院的「龍頭」作用日益凸顯,推動醫共體建設也更加遊刃有余。

聚焦急危重癥救治能力的提升,醫院建立胸痛、卒中、創傷、腫瘤防治、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新生兒救治六大中心,成為保障當地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強後盾。

懷孕37周的潘女士突遇車禍,強烈的撞擊讓她頭部、面部和大腿多處受傷,導致重度胎盤早剝,隨時可能出現胎兒宮內死亡、產婦失血性休克等。醫院迅速開展剖宮產手術,僅用18分鐘胎兒便安全娩出,讓潘女士化險為夷。

1歲的小宇意外從高處墜落,左側腰腹被銹跡斑斑的鐵棍穿透,面臨內臟大出血、器官感染等多重風險。醫院組織十余位專家成立救治團隊,幫助小宇跨過開腹關、感染關等,最終康復出院。

針對當地重大疾病臨床需求,醫院大力推進優勢學科建設。2023年,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骨科、重癥醫學科、康復醫學科成功建立為清遠市臨床重點專科,引進多項填補當地空白的新技術、新計畫,比如神經外科在清遠首先開展有創顱內壓監測技術,每年救治顱腦損傷患者500余例;心內科成功開展英德首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為40歲的王先生治愈了先天性心臟病;耳鼻喉科開展當地首例雷射喉顯微外科手術等等。

「醫院將繼續積極開展適宜技術和新技術,加快高品質發展,為英德乃至粵北和外省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努力發展成為粵北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英德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吳凡宇滿懷期待。

02

共建共享,織密健康網底

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沈,實作分片區集約化管理,是英德實作小病不出鎮的重要保障。

2023年11月,稻谷豐收時節,80歲的華伯在田間忙碌,突然左側手臂使不上勁,口角歪向一側,話也說不出來……家人見狀,連忙撥打120急救電話。距離最近的橫石水鎮衛生院接診後,判斷是急性腦梗死,立即將其送往英東片區次中心醫院東華分院(英德市第二人民醫院)。半個小時後,華伯透過東華分院急診科綠色通道完善相關檢查,及時接受溶栓治療,避免了致殘甚至致死風險。

近年來,得益於英德特色的次中心醫院機制,化險為夷的暖心故事時常發生。

不同於常規的縣鎮村三級執行體系,英德市醫共體選擇了基礎較好的市中醫院、東華分院、浛洸分院打造次中心醫院,牽頭完成片區內雙向轉診、對口幫扶、公衛服務等。

三家次中心醫院發揮了良好的樞紐作用。以東華分院為例,2023年完成醫共體內部雙向轉診908人次,其中接受基層衛生院上轉674人次、上轉牽頭醫院223人次,為當地患者提供了連續性、閉環式的診療服務。

片區內的資源流動也相當靈活。為協助基層衛生院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東華分院將醫療總監、五官科主任分別派到白沙鎮衛生院、魚灣衛生院掛任副院長,在當地開展臨床帶教、規範診療、人才培訓等。

「我們還與片區各基層衛生院簽訂合作協定,組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護理專業專家團隊,定期到各衛生院開展教學查房、坐診、專業授課等,並免費提供進修培訓服務。」東華分院院長付仲基介紹,目前已開展幫扶帶教43場次,免費接收5人進修。

▲東華分院專家在青塘鎮衛生院查房會診

輸血與造血並重的幫扶方式在各片區鋪開,帶動基層診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在醫共體上級醫院的支持下,2022年基層衛生院成功開展新技術、新計畫31項,2023年開展21項。

醫療資源的共享也在不斷走向深入。近年來,英德在醫共體內大力推進「基層收費、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醫療模式,患者在基層衛生院就診、檢查和交費後,檢查檢驗數據透過資訊系統傳送到次中心醫院,由上級醫院專家進行診斷並出具報告。同時,醫共體總醫院制定統一的實施方案、制度流程及人員培訓計劃,並組織季度自查、定期指導督導,確保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上級醫院的同質化醫療服務。如今,這一做法得到了廣泛認可。2023年醫共體影像診斷中心及次中心累計為基層閱片6.71萬例次,醫學檢驗中心及次中心為基層完成2.33萬份標本檢測。

與此同時,次中心醫院在上級醫院的人才、技術等資源支持下,成長同樣矚目。2020年市中醫院透過三級中醫醫院認定後,2023年1月,東華分院升級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形成了當地群眾30分鐘可享受二級醫院服務水平的醫療服務圈。

此外,在下沈擔任副院長的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的帶動下,東華分院還開設了英東片區唯一的消化內科專科門診,該片區居民遭遇消化道大出血等專科疾病也不用再轉縣城就醫了。

「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英德市副市長李巧玲說,「各成員單位要繼續緊密合作,繼續重視衛生人才招引、培養等工作,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充分整合資源,強化醫共體資源配置和利用,全面提升英德醫療服務能力,造福本地老百姓,增強群眾對衛生健康的獲得感。」

廣東縣域醫共體建設樣本調查:

1.【始興:共建共享,打造健康山區縣】

2.【陸河:內外兼修,做好群眾健康答卷】

3.【遂溪:托管賦能,破解「市強縣弱」二元結構】

4.【廣寧:從縣級到縣域,全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歡迎訂閱2024年【人之初】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

▼▼▼

策劃 | 李楠楠 宋炳軍

統籌 | 嶽超群

鳴謝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處

記者 | 陳湘婷

編輯 | 程橙 蘇艾寧 責編 | 張秀麗

通訊員 | 陸上妨

來源 | 本文先發於【人之初】雜誌,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