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開通營運滿三年,運輸安全保持穩定,累計發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運輸貨物4830萬噸,黃金大通道效應日益凸顯,為推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註入強勁動能。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交通運輸如同跳動的脈搏,維系著區域經濟的活力與繁榮。中老鐵路不僅是一條鐵路線的延伸,更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間合作與交流的一次飛躍。這條鐵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戰略意義,開啟了區域合作的新篇章。
中老鐵路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經過三年來的營運,不僅極大地促進了物流效率的提升,還為區域經濟一體化註入了新動力。中老鐵路不僅改善了寮國的交通基礎設施,還打通了經濟動脈,帶動了經濟發展。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寮國未來幾年將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其中中老鐵路是主要驅動力。物流成本較中老鐵路開通前下降了40%至50%,有效帶動了永珍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磨丁經濟特區等經濟園區的發展。中老鐵路加速了沿線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流動,促進了永珍、瑯勃拉邦等重點車站周邊開發,帶動了物流、商貿、旅遊等產業發展。跨境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橡膠、化肥等10多種商品擴充套件至電子、光伏、通訊、汽車等3000多種,貨物運輸放射線泰國、越南、緬甸等1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這種多元化的貿易往來,不僅讓兩國人民共享到了中老鐵路帶來的發展機遇和紅利,更為區域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中老鐵路為區域合作樹立了典範。這條鐵路不僅加強了中老兩國的合作,也為周邊國家提供了借鑒。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中老鐵路的建成將促進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提升區域貿易水平。未來,中老鐵路有望進一步延伸,與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鐵路相連,形成更加完善的區域鐵路網路,這將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中老鐵路沿線城市如昆明、玉溪、普洱、西雙版納等州市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進一步最佳化沿線產業空間布局,深度融入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驅動高品質開放發展新引擎。例如,玉溪市大力發展復合型城市經濟,推進玉昆、仙福鋼鐵產能置換和升級改造,總投資400億元的綠色鋼城正在拔地而起。
中老鐵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老鐵路加深了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合作,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著積極的影響。中老鐵路在旅客運輸方面也表現活躍。截至目前,已發送進出境旅客超過34.6萬人次,旅客來源地增至108個國家和地區。這不僅促進了區域間的人員往來,也為文化交流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依托中老鐵路,創新打造跨境貨物運輸產品,累計開行「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1600余列,推出了「京滇·瀾湄線」「滬滇·瀾湄線」等國際貨運班列產品。積極探索「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國際運輸新模式,寮國、泰國等國家至歐洲鐵路直達運輸時間縮短至15天,不僅縮短了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成本,也為沿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老鐵路開通三年來,不僅在物流、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帶來了顯著的變化,更在區域合作和國際關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中老鐵路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預見,這條鐵路將繼續為區域經濟繁榮發展和文化交流互鑒貢獻更大的力量。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婷 圖:劉耘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