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為了治理高彩禮,就可以犧牲教育公平?
全文1512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
▲資料圖:新人們在「零彩禮」公益集體婚禮上。圖/新華社
男方給女方彩禮不超3.9萬元,江西崇義推進的婚俗改革引發關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江西省崇義縣近期出台「零彩禮」「低彩禮」家庭禮遇機制,推進婚俗改革,透過給新人家庭提供子女入學、交通出行、健康體檢等正向激勵,為愛「減負」。
據悉,「零彩禮」「低彩禮」夫妻、「零彩禮」「低彩禮」嶽父母為禮遇適用物件,規定「零彩禮」「低彩禮」標準為:男方給女方的聘禮、禮金為零或不超過3.9萬元(不含返還禮金和嫁妝折價)。
給予實行「零彩禮」「低彩禮」的夫妻和嶽父母一定禮遇,無疑有利於形成一種正向引導效應,從而有效遏制高價彩禮和由此引發的奢侈攀比之風。但此事一經報道,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爭議。
「怎麽證明彩禮給的多少?」「不是就近入學嗎?這個第一順序擇校是什麽意思?」「誰知道到時候這個政策怎麽樣了,這種就是畫大餅。」類似的疑問,歸結起來還是對該項政策在執行層面能否更好落地的擔憂。
梳理江西崇義縣出台的家庭禮遇機制,其適用物件、禮遇標準、禮遇內容等一應俱全。激勵政策具體包括頒證禮遇、子女入學、創業扶持、健康體檢、交通出行、酒席優惠、商購打折、農業優惠等10個方面。既有實惠的景區免門票、免費乘公交等,也有榮譽性的證書頒發等。
可以說,相關政策在設計層面照顧到了新婚家庭的方方面面,體現了當地推行婚俗改革、減輕民眾彩禮負擔的良善用意。但網友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如何才能確定彩禮的具體數額、怎麽防止被人鉆空子;各種禮遇牽涉方方面面,如何保障落實到位;當政策「新鮮感」過後,整個禮遇機制又能否永續執行等,如此種種,其實都是需要當地在推進婚俗改革過程中著重考慮的。
當前,降彩禮,倡新風已是大勢所趨。「男女無媒不交,無帛不相見」早已不適用當下的社會環境和婚俗禮儀。早在2019年的中央一號檔中就首次出現「高價彩禮」四個字,此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中央一號檔中,都接連對農村彩禮問題進行點名。2024年的中央一號檔明確要求,持續推進高價彩禮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
就在今年2月1日,最高法釋出的【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正式施行,也是劍指「天價彩禮」問題。
在此背景下,江西崇義縣出台的家庭禮遇機制,正是全國層面持續治理高價彩禮大趨勢下的一種地方實踐。
其實,此前,不少地方在推進婚俗改革的過程中,也曾遭到非議。有的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尺度,存在越界行為,比如限制民眾辦婚禮的酒席規模、規定「隨禮」的上限等,從而讓民眾產生抵觸心理。有的則是婚俗改革走走停停,也存在一刀切情況,自然難以獲得民眾認同。這些過往的經驗,正是崇義縣推行禮遇機制所應汲取和借鑒的。
比如,此次推出的禮遇機制中提到,「持禮遇卡可在學前、義務教育階段,在全縣範圍內按照第一順序擇校入學」。這意味著什麽,是否會擠壓其他學生的受教育權?輿論所關心的核心問題恰恰是,能否為了治理高價彩禮,就可以犧牲教育公平?面對如此輿論爭議,這樣的機制就需要當地予以慎重對待。
一項地方政策出台,牽涉面越廣,其引發的爭議聲量往往越大。不同聲音出現,對政策更好落地其實也是一種督促。當地不妨正視大家的關註和疑問,周全考量,並及時修正可能存在的問題,推動婚俗改革,讓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更加深入人心。
值班編輯 康嘻嘻 李加減
過年祝福指南(真心話版
民政部通報福利彩票2.2億大獎情況
現場視訊!蘇州一高架路結冰多車相撞,有人員受傷
本文部份內容先發自新京報公號「新京報評論」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播
星標 🌟 「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選「在看」,分享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