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IMF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答21記者:中國有望實作5%左右的增長目標

2024-12-05社會

作 者丨鄭青亭

編 輯丨李瑩亮

12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在北大國發院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 ,近期,中國經濟的風險相當均衡,今年有望實作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在他看來,近期一攬子刺激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國政府將出台更多支持政策,特別是針對房地產市場,以提振消費信心。

IMF今年10月釋出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4.8%和4.5%,比該機構4月時的預測分別高了0.2和0.4個百分點。對此,巴奈特指出,該機構在做出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時,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還沒有出爐,一攬子刺激政策也沒有出台,這兩者的影響可以大致抵消,因此, IMF會大致維持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

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有必要盡快完成房地產行業的調整,這是影響中國消費信心的首要因素,「越快完成越好,即使要花一些錢」。 對此,他建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此外,他建議重新調整財政政策,從支持投資轉向支持消費,這樣就不會增加太多赤字,且能為經濟提供更多支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

史蒂文·巴奈特(鄭青亭/攝)

當天,他在以中國消費為主題的演講中指出,在新冠大疫情前的20年中,中國的年均消費增速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中國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但在消費占GDP比重方面,中國與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透過對比中國、美國和歐洲近幾十年來消費水平的動態過程,他展示了中國家庭消費呈現的主要特點——相較於全球而言,消費增速極高,但消費占GDP的比重又較全球平均水平偏低。他分析道,這是由於中國的產出增長速度高於消費增長速度,產出快速向世界前列水平收斂,而消費水平收斂較慢。

他還對疫情期間中國、歐盟、美國等經濟體的家庭儲蓄與家庭消費進行了對比,發現中國的消費儲蓄趨勢與世界各國相似,疫情高峰期儲蓄率攀升,並一直高於歷史水平。對於高儲蓄率,巴奈特比較了國民帳戶數據與調查數據的區別,並指出了以社保、房價來解釋高儲蓄率的不同理論的優劣。

他認為, 一方面可以透過直接鼓勵家庭增加消費來減少儲蓄,而另一方面可以透過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來鼓勵消費。 在他看來,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既可以透過稅收改革實作,也可以透過產業結構轉型,從制造業轉移至勞動收入比重更高的服務業來實作。

在現場,有觀眾問,較高的儲蓄率為投資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擴張,那麽中國降低儲蓄率的意義何在?

對此,巴奈特給出了三個解釋: 第一,正如肯恩斯所說,「無論什麽生產,到最後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消費比GDP更能衡量社會的福祉,因此,如果要衡量幸福,更快的消費增長將是好事。第二,消費驅動的經濟比投資驅動的經濟對環境更加友好。第三,從經濟學原理來看,儲蓄-投資=經常帳戶盈余,如果儲蓄高於投資就必然會造成經常帳戶順差,從而或引起貿易夥伴的擔憂,這就是為何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希望中國擴大消費的原因。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出國旅行、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助於緩解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緊張關系。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實習生 簡小琪

21君薦讀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答21記者:IMF將從三方面努力促進全球合作
IMF亞太部主任答21記者:後續支持政策有望為中國經濟提供上行潛力
IMF維持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但警告前景並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