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重慶涪陵——守牢烏江口生態門戶

2024-07-27社會
烏江是長江上遊南岸最大的支流。在重慶涪陵區,蜿蜒碧綠的烏江穿城而過,匯入長江。
面朝烏江,涪陵區敦仁街道觀音閣社群的烏楊樹體育運動公園裏,每天都有許多居民前來休閑、健身。「過去,這裏是一處閑置的廢棄碼頭,雜草叢生。」80歲的觀音閣社群居民楊長榮告訴記者,去年以來,經過拆除廢棄建築、完善綠化、添置設施等一番改造後,這裏一改往日臟亂差景象,面貌煥然一新,成了一個網紅公園。
涪陵區地處長江與烏江交匯處,被稱為「烏江門戶」。烏江涪陵段長約33公裏,是千裏烏江的壓軸之卷,沿線分布了5個自然保育地,面積達229平方公裏,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
近年來,涪陵區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了烏江幹流岸線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烏江水源涵養生態帶,走出了一條「以水興產、以水興城、反哺利水」的高品質保護和發展之路。
在涪陵區白濤街道的烏江麻柳嘴水質自動監測站,高錳酸鹽指數分析儀、總磷分析儀、氨氮分析儀等裝置24小時不停運轉,系統螢幕上即時顯示電導率、溶解氧等水質參數。「這些數據會即時自動傳輸到管理人員的手機終端,一旦水質出現異常,系統將自動預警並進行智慧響應。」烏江麻柳嘴水質自動監測站技術人員熊衛斌說,烏江涪陵段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標準。
去年5月,涪陵區建設的水生態環境智慧化監控系統正式投用,推動治水從「人治」邁向了「智治」。涪陵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保護科科長王陳良告訴記者,該系統對轄區水源地、汙水處理廠、沿江排汙口等重點監管點位進行線上監控、即時數據傳輸、智慧預警以及資訊推播,實作烏江涪陵段水生態環境監控「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
既要管控汙染,也要修復屏障。在白濤街道的大溪河采石場生態修復計畫現場,一排排樹木錯落有致、新葉蔥郁。過去,烏江涪陵段沿線因采石場無序開采,不少山林被毀,棄土石渣被沖入河道,水質惡化、垃圾漂浮。如今,經過礦山修復治理和岸線整治,100余畝青草綠樹逐漸覆蓋裸露的土地,重現水清岸綠的美景。
大溪河采石場生態修復是涪陵區全面推進烏江流域生態治理的鮮活註腳。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涪陵區關閉非煤礦山和小水泥廠40家,完成了10萬平方米烏江涪陵段岸線生態修復,同時實施了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兩岸青山·千裏林帶」工程,在烏江兩岸造林6萬余畝,烏江涪陵段呈現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生態畫廊景觀。
站在白濤街道麥子坪村柚子基地遠眺,河谷流水潺潺,漫山遍野的柚子樹長勢喜人。「透過實施烏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一方面將坡耕地改造成梯田,並配套建設蓄水池、灌排溝渠等水利水保工程,提高了水源涵養功能;另一方面引導村民種植柑橘、李子等經果林,實作增綠與增收的結合。」涪陵區白濤街道黨工委書記高亮告訴記者,目前街道已發展柚子種植1500余畝,年產量100余萬斤,產值300余萬元,帶動果農戶均增收約5000元。
涪陵區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引導企業實施綠色技術改造,培育發展頁巖氣、新材料等新興綠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涪陵白濤工業園區為例,該工業園區沿長江、烏江布局發展新材料、能源、消費品三大主導產業,建成10個國家級綠色工廠,成功建立國家級高效能塑膠及樹脂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2023年規上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涪陵區委書記黎勇表示,將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推動實作生態環境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加大烏江流域涪陵段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作路徑,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實作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