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騰訊元寶AI生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南都記者註意到,此次會議有4處提到增加居民收入相關內容。
具體來說,談及中國經濟執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會議指出「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份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相對應地,對於明年的工作目標,會議指出,「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如何實作目標?明年的重點任務中,會議提到「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何理解上述表述?南都記者采訪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財政政策將更給力加力擴內需利好穩定就業收入
為什麽要提到讓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目前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還比較低,在40%左右,而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比重能達到60%。」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說。
南都記者註意到,近一兩年來,有關經濟宏觀數據和民眾的微觀感受的「溫差」引起討論,尤其是一些行業面臨裁員、降薪等情況,青年就業面臨很大壓力。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問題受到關註。「有分析指出,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大國經濟特征,都是以內需為主導的。」葉青對南都記者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要,這個表述也是第一次提及。
他指出,會議要求明年要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例如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財政政策明年會更加給力,赤字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專項債規模可能提高,預計繼續發行超長期國債,規模可能超預期,節奏可能會更快。「這對於穩定就業收入、擴大消費都是利好。」
葉青認為,明年財政赤字率會有望從今年的3.0%上調至4.0%左右,赤字將主要由中央財政承擔;預計政府將推出2萬億-3萬億元的財政刺激來支持債務置換、房地產去庫存以及適度的消費刺激和社保福利舉措。他還表示,預計明年除了發行1萬億元左右特別國債補充大行資本外,超長期特別國債還會繼續發行,規模會從今年的1萬億升到1.5萬億至2萬億元;除繼續支持「兩重」投資外,對「兩新」的支持力度會從今年的3千億元加大到6千億元左右。新增專項債大機率將用於加快償還地方拖欠的企業賬款,或透過補充政府性基金收入用於投資計畫類支出。「有效益的投資將為工人帶來薪資收入,也有助於消費。」
解決企業被拖欠賬款問題,啟用民企、中小企業
被拖欠賬款,是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而當賬款被拖欠問題得到解決後,企業有了資金流入,就可用於支付員工薪資。南都記者此前報道,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共辦理並追蹤問效民企反映的拖欠賬款類問題58項,經與問題發生地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14家大型民營企業被拖欠的11.8億元賬款,已收到還款4.6億元、剩余7.2億元已明確還款計劃;及時引導23家被拖欠賬款的中小民營企業,在相關平台送出材料,有關部門按程式推動解決。
「明年的重點任務中,會議還提出,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讓企業活起來,企業好了,工人有就業,就能增加收入」。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56789」的貢獻,其中城鎮就業占比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占比超過90%。葉青表示,把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起來了,居民收入也會增加。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明年擴大內需的具體做法中,此次會議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如何界定「中低收入群體」?葉青表示,中低收入群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一些研究機構的數據,我們可以對這個群體有一些具體的了解。
首先,從收入標準來看,中低收入群體的界定因地區、時間等因素而異。例如,有數據顯示,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的個人可支配年收入大約在13844元到19672元之間,而低收入群體的個人可支配年收入則低於13843元。如果按照家庭來劃分,一個四口之家的中等偏下收入群體的年總收入在55373元到89980元之間,而低收入家庭的年總收入則低於55372元。
這個群體的職業特征也比較明顯,中等偏下收入群體主要包括公司職員、普通白領、普通工薪階層等,而低收入群體則更多地從事環衛工人、清潔工人、保潔、保安、服務員、倉庫管理、工廠流水線工人等職業。
中低收入群體在社會中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支出占據了他們大部份收入,導致他們不敢輕易消費。同時,這部份群體在面對外部沖擊時,如經濟波動、失業等風險時,也更容易受到影響。
葉青指出,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政府透過加強教育與技能培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措施,來幫助這部份群體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同時,社會各界也可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幫助和支持。
「增加收入的辦法,可以提高基本薪資,提高各個省份的最低薪資,還可以提高養老金等,這些可以增加收入總量」。在社會保障方面,南都記者註意到,今年11月上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為234元左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平均水平較低。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擴內需工作中提出,「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那麽會是多大的規模?「我們預計,中國可能有更多的加大對社保、醫療方面的投入。」在12月13日舉辦的【財經】年會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我們稍微算了一個賬,如果把目前平均每月200多塊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翻倍的話,中央財政補貼需要每年4千億元左右。」她指出,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能惠及1億7千萬領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人和5億多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從政府來看,可以說是事半功倍。既能從短期穩定和刺激居民的信心,也能從長期建立更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有很多政策可以做,期待明年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發力擴大內需。」
薪資收入外可探索增加財產性收入
「靠種地並不能增加多少收入,年輕人大多還是得出去打工賺錢。」東北某產糧大縣的村長對南都記者說。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包括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就農村談農村,一定要從城鄉融合的角度去看村莊的發展定位。」日前在第四屆新希望鄉村振興「村長班」上,面對著台下來自全國各地100多位「村長」,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文化學部副主任侶傳振指出,從世界經驗來說,農民致富的措施,從內部來說,包括有減少農民數量(農民進城市民化);擴大經營規模,產生更好的效益,提高土地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根據市場和人們的需求變化,調整生產結構,例如現在大力推動的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數位農業等。從外部來看,有增加政府補貼,促進產業融合,增加農民兼業經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
增加收入,不得不提到當前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結構,薪資性收入是占比最大的(2023年為56%),農民也如此;此外還有轉移性收入(18%)、經營性收入(17%)和財產性收入(9%)。侶傳振表示,「當前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占比太小,在生活中有一些閑置的資產,如何把它盤活利用,值得思考」。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四川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普都村,地理位置和生態優勢明顯,8戶群眾先行先試,利用現有的農家房屋改建成旅遊民宿,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不僅是年輕人,村裏老年人也能掙不少。
侶傳振指出,增加農民收入,要做好幾篇文章,即土地文章,涉及土地改革;產業文章,做好三產融合;文化文章,推動移風易俗;城鄉文章,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及財政文章。他建議,推進鄉村整合改革:要聚焦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打好「市場化改革+集體經濟」組合拳;聚焦農業高品質發展,打好「標準地改革+農業雙強」組合拳;聚焦農村宜居宜業,打好「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組合拳;聚焦三改融合,打好「數位化改革+強村富民」組合拳。「這裏面很多都可以探索,也有很多問題待解決。」他說。
聚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規範涉企執法,將開展專項行動
更大力度保護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當前,部份企業在開發中常面臨不規範的執法行為,個別執法人員不遵守程式,隨意性大,甚至存在執法過度或不公正等情況,趨利執法、粗暴執法,小過重罰、以罰代管、以罰增收等問題時有發生,往往影響企業發展現狀,甚至影響企業長期投資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南都記者註意到,這是近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對規範涉企執法作出明確部署。
事實上,過去一年,中央高層、國家部委反復強調,要規範涉企執法,力求改進執法行為,降低企業負擔,提高執法透明度和規範化水平,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早在2023年,國務院曾釋出【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其中強調要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規範行政執法行為,避免過度執法和行政幹預,減少對企業的不必要幹擾。
近期以來,中央高層和國家部委更是密集發聲。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10月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連用多個「不能」來表示對涉企執法的要求: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
不到一周,10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司法部、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齊聚國務院新聞辦,在這場新聞釋出會上釋放加強對企業法治保障的訊號:嚴格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加強涉企執法監督、整治行政執法突出問題。
今年11月,公安部檔【關於規範辦理刑事案件適用資金凍結措施的若幹規定】廣受關註,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對異地逐利性執法的一種回應。檔明確,進一步規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適用資金凍結措施,整治執法突出問題。
過去一年,多地也在探索如何規範涉企執法。據報道,浙江省公安廳今年5月啟動改革,破解企業困於多頭檢查的難題,將公安機關涉企檢查權力事項535項合並精簡,並將檢查事項分類分級處理,試行「逢檢必掃」制度,將所有檢查行為納入監督,並出台公安行政檢查工作規定,全面規範行政監管執法程式和責任追究體系。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對企業的上門檢查次數同比減少了約30%。
要規範涉企執法行為,權力部門要主動自我約束,更離不開外部監督。南都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司法部則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工商聯等共同行動,劍指涉企違規執法行為。今年11月,江西新余市司法局更明確提出,要在年底前建立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常態化監督體系,加強涉企執法突出問題專項監督整治,其中特別提及,要聯合財政部門定期分析研判,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部門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專項督查。
對於當下的經濟形勢而言,規範涉企執法,回應企業關切,更大力度保護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顯得尤為關鍵。行政處罰不是目的,執法的根本目標是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促進廣大經營主體規範健康發展。未來,如何將執法之弊變為發展之利,如何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更好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是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發展社群支持的居家養老,重點怎麽做?
專家建議盡快滿足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場地需求
南都記者註意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發展社群支持的居家養老」。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黨俊武向南都記者表示,落實這一精神,需要社群內的各類現有資源向居家養老服務傾斜,其中重中之重首先要解決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場地需求。
數據顯示,中國有九成以上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黨俊武表示,家庭養老是基礎,但是,隨著家庭功能弱化、獨生子女精力不足以及代際居住安排觀念變化等情況,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居家老人需要社會機構入戶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南都記者註意到,如上門理發、上門清洗、助浴服務等,都是近年興起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
黨俊武表示,多年來,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始終缺少必要的社群場地,成為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大發展瓶頸。他認為,發展城市社群支持的居家養老時應首先著重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場地,很多問題才能逐步解決。」農村社群則主要是服務費用來源和服務隊伍的問題,需要切實解決。
從具體措施來看,黨俊武認為,街道、鄉鎮部門應秉持更為開放的態度,根據各社群情況盡快滿足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場地需求。此外,各類社群資源也應向居家養老服務充分傾斜,確保服務機構能在社群內落地生根,以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計畫,讓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質服務。
采寫:南都記者 陳秋圓 蔣小天 王森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