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勞模風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趙諾爾:雖然退休了 只要黨召喚我就在崗

2024-11-18社會
原標題:雖然退休了 只要黨召喚我就在崗
西寧晚報記者 晴空 攝影報道
人物介紹:
趙諾爾,女,漢族,1966年6月生,河南滎陽人,1980年隨父母到青海謀生,父母患病不能在高原工作返回河南老家,她一個人帶著弟妹四人在西寧生活。1990年她成為城北區城管局一名環衛職工,1996年調入服務科,成為服務科唯一一名女掏糞工,後成為服務科科長。
工作三十多年來,她先後榮獲青海省「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十佳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掌旗官」、中國環衛2010年度傑出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第二屆「感動青海十大人物」、城北區「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
11月13日,記者見到趙諾爾時她已經正式退休三年了。從崗位上退休下來的她並沒有閑著,依然精神飽滿參加各類勞模宣講、省市人大代表調研等活動。談起這些年的環衛工作她用無怨無悔來總結。
「真的是無怨無悔,再辛苦的工作也要有人去幹,這份工作養活了我和弟弟妹妹,單位的領導同事們給了我極大鼓勵,居民們也無比信任我們,所以從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
6000多次下到化糞池清理垃圾、被臭氣熏得連連嘔吐、與死神擦身而過……趙諾爾克服了臟、苦、累、難、險,依靠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精神,把最苦、最累、最臟的環衛工作當作體現自己價值的舞台,用堅韌的肩膀挑起了凈化城市、美化城市的重任,成為了掏糞工中的「女專家」,被譽為「西寧的時傳祥」。
一身工作服、頭戴漂亮的紗巾、幹活麻利,這是工作中的趙諾爾給無數人留下的印象。
為什麽需要人下到化糞池呢?趙諾爾告訴記者,十幾年前,由於道路狹窄,車輛無法駛入,有些化糞池堵塞泄漏後,只有人下到齊腰深的糞便池中才能完成清掏作業。
「化糞池很深,穿上防水服後我們要透過井口下到池子裏,趟過去從糞水汙物中把堵塞的垃圾清理幹凈,臉上濺得到處都是,上來以後也是一身臭,別人遠遠聞見都躲。」
井內的惡臭令人窒息,一次作業下來根本吃不下飯,面對如此惡劣的工作環境,趙諾爾毅然堅持了下來,她肩負起了作為一名隊長的責任。隨著城區面積的不斷增大,人口的增加,十幾年前,一年還只有1000噸的排汙任務,到後來增加到了每年30萬噸。工作期間,趙諾爾下過無數次化糞池,也面臨著無數次生與死的考驗,但趙諾爾從沒有退卻過。
「那時候清掏作業每天至少四五次,有時甚至十幾次。我們隊上還實行24小時跟蹤服務,隨叫隨到,保證暢通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崗時的趙諾爾幾乎每天早出晚歸,她清掏化糞池的足跡遍及西寧市、海東市、海北州、黃南州等多地,累計為群眾排憂解難3000余次,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她還在為居民疏通下水道。
清淘工作不僅臟臭,也講求技術,在不斷摸索中,趙諾爾對化糞池的結構、管道路線十分熟悉。遇到堵塞問題時,只需要開啟井蓋一看,她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裏,該從哪裏下手。她還和隊友們一起對清掏工具進行了創新研發,先後研發出耙子、兩爪叉、馬勺、彎爬子、直爬子、彎鏟、鐵鏟等十幾種工具,極大地縮短了工作時間,更減少了下井作業的次數。
「我們對吸汙車水位計進行了改造,由原來不透明的改為了透明的,在吸汙車上加裝了閥門延長了泵的使用壽命,每年僅在泵的使用上節省費用10萬元,透過改進切塊、巧抽等操作技術,把需要一周清掏的工作縮短到了兩三個小時,把傳統的清掏工作轉變為極具技術含量的工作。」透過這些技術的創新和研發,趙諾爾和她的工友將作業環境從井下轉變到了地面,減輕了勞動強度,除了身上有點異味外,再也不用擔心出現身上臉上抹到汙物的尷尬,趙諾爾成為了清掏工中的「女專家」。
透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趙諾爾對化糞池汙物的處理也有了很多設想和建議,她執筆寫下了【關於籌建化糞池汙物凈化利用的設想】【淺談城市化糞池專業管理與發展】【試論城市化糞池汙物凈化利用】【關於建造環衛工人休息室的建議】等建議報告,得到了政府的關註和支持。
以前西寧市周邊還有農田的時候,清掏的糞便汙水還是很好的肥料,後來將這些廢物變廢為寶成為了趙諾爾心中的願望。她說如果將這些汙物回收再利用,不僅節省了貯放空間,還能達到有效利用、綠色環保的目的。隨著西寧市糞便無害化處置中心的建設完成和即將啟用,趙諾爾心中的這一願望已經變為現實。
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趙諾爾脫下工作服,依然熱衷為城市建設與發展出力,熱愛舞蹈、開車自駕都是她充實的退休生活。前不久參加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期間,她在發表的文章【新征程更需艱苦奮鬥】中這樣寫道:「雖然我退休了,但我是一名黨員,我不會忘記初心與使命,不會忘記勞動模範的責任與擔當,不會忘記勞動模範的本色和追求,不會忘記勞動模範的境界與修為,只要黨召喚我就在崗!」
來源: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