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一個被騙89萬,一個保住498萬!區別在哪兒?

2024-12-03社會

來源:浙江衢州公安

近期,我市發生多起詐騙分子冒充公司領導對財務人員實施詐騙的案件,此類詐騙早已是電信網路詐騙中的「經典款」,詐騙分子瞄準了各個公司的財務人員,透過精心設計的陷阱,利用受害者對領導的信任心理,誘騙其轉賬匯款,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我被‘老板’拉進了一個公司聯絡群

轉出了89萬元」

吳先生是龍遊縣某企業財務人員

11月19日中午

「老板」組建了一個公司聯絡群

將他拉入群聊

隨後便要求吳先生

查詢公司往來款到賬情況

並行送轉賬付款資訊

要他轉賬19萬元

「老板」甚至貼心地指出了

用哪張銀行卡轉賬

一樣的微信頭像

一樣的微信網名

相似的業務往來

因為臨近下班時間

吳先生未經核實

便根據「老板」要求進行轉賬

之後

「老板」詢問了公司各個帳戶余額

並再次發出轉賬付款資訊要求轉賬70萬元

十來分鐘後

吳先生完成了這筆70萬元的轉賬

當「老板」發出第三筆30萬元的轉賬付款資訊時

吳先生這才察覺到了不對勁

立即聯系了老板本人核實情況

真老板告訴吳先生今日並未提出轉賬要求

吳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而下面這個財務人員

面對詐騙分子的套路時

則顯得遊刃有余

你們平時的反詐宣傳講得那麽清楚,

我都聽進去了。

原來真的遇上詐騙,

識破他們的套路輕輕松松!

11月25日下午

柯城區某企業財務周先生

深有感慨地對民警說

就在剛剛

周先生遭遇了「冒充老板」詐騙

機智的他分分鐘識破

成功避免了498萬的損失

當天12時許

周先生莫名被拉入了「內部」聊天群

群中除了他以外

只有公司的「蘇總」和另一名出納

群裏話題圍繞著近期的業務展開

不一會兒

「蘇總」便在群裏發送一份「回執單」

讓周先生給上海某公司銀行帳戶內

打498萬元貨款

公司采用對公帳戶雙U盾管理,

轉賬都要先審批,

突然就要求轉賬肯定有問題!」

「蘇總」這一異常舉動引起了周先生的懷疑

他想起派出所之前開展過的反詐宣傳

先拉群、又查賬、再轉錢,

這不一模一樣的套路嘛!」

周先生立即停下所有操作

直奔城東派出所

在了解了情況後

民警立即幫助周先生核實了轉賬情況

這個反詐意識好!

確認沒有資金被轉出後

民警點贊了周先生的反詐意識

「哎喲,這麽一說我想起一件事......」

周先生回憶起之前在某個微信群中

不小心點過一個陌生連結

本以為沒什麽關系

沒想到已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公司對公帳戶記憶體有1900余萬元資金

周先生在日常工作中

多次與老板提到公司帳戶余額

騙子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連結,

點選後就會被直接植入電腦,

然後騙子就在後台遠端監控……

民警讓周先生 立即更改微信密碼

對公司電腦和網路進行病毒查殺處理

事後

民警以此案為例

再次上門對該企業員工進行防詐騙宣傳

重新檢查企業電腦和網路

並協助員工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

開通了相關預警功能

「還好被他識破了,

不然賬上的1900多萬就危險了!」

「真的很感謝派出所平時的反詐宣傳。」

企業負責人對警方的幫助表達了感謝

詐騙陷阱和套路

1、 拉入群聊,營造氛圍

詐騙分子首先會透過植入木馬病毒等非法手段獲取受害者的個人資訊,如姓名、工作單位等。隨後,他們可能將受害者拉入一個看似正常的工作或社交群聊。群聊中,詐騙分子會使用與領導一樣的微信頭像、微信名稱冒充領導,詐騙分子小號作為「氛圍組」則偽裝成其他同事,雙方進行互動,營造出真實可信的氛圍,讓受害者在這樣的環境中放松警惕,對詐騙分子的身份產生誤判。

2、 偽裝身份,騙取信任

偽裝身份,騙取信任在群聊中建立信任後,詐騙分子會開始偽裝身份。他們可能會使用與受害者領導相似的語氣,套近乎,詢問其工作、生活情況,甚至可能偽造一些虛假的檔或背景資訊,以進一步增強可信度。

3、 誘導轉賬,實施詐騙

一旦建立聯系,詐騙分子就會開始實施詐騙。他們可能會編造各種理由,如「緊急業務處理」「計畫合作」等,要求財務人員立即轉賬至指定帳戶,且往往不提供詳細的轉賬說明或合約檔。

警方提醒:

1.不輕易點選不明連結、下載陌生檔、安裝不明軟體,以免裝置被植入木馬。

2.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註意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不要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敏感資訊透露給陌生人。

3.遇到自稱領導透過QQ、微信、簡訊等社交工具添加好友時,在未核實對方身份前,不要輕易相信、謹慎添加!

4.對於突如其來的轉賬要求,財務人員一定要透過電話、信件或其他可靠渠道與公司領導本人進行核實。

5.一旦發現自己上當受騙,請保留好證據,立即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