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海拔5000公尺,萬裏長江源頭有這樣一群守護者

2024-07-09社會

清晨,仁青加措早早出發,又踏上了一天的巡護路。作為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瑪曲鄉長江源環保誌願隊的隊長,守護冰川和荒原,是仁青加措最重要的工作。

瑪曲鄉全景。 徐馭堯攝

瑪曲鄉面積很大,足足有2.64萬平方公裏,轄區內的姜根迪如冰川是萬裏長江的源頭之一。他每次巡邏要花去8至14個小時不等,路程少則八九十公裏,多則一百五六十公裏。

遠眺格拉丹東雪山。 徐馭堯攝

仁青加措所在的瑪曲鄉長江源環保誌願隊,正是一群由普通牧民組成的環保隊伍。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瑪曲人,用腳步丈量長江源冰川,用雙手守護荒野、冰川和這裏的野生動物,是他們選擇的職責使命。

廣袤的地域讓巡護變得困難,很多地方手機訊號弱,對講機成為隊員們重要的通訊工具。巡護隊員在轄區內一旦發現問題,就立馬透過對講機通知,確保巡護沒有漏洞。對講機將隊員們勾連起來,共同織就了一張冰川守護之網。

巡護隊員在透過對講機對話。 徐馭堯攝

去年,仁青加措正常巡護時,突然,對講機內傳來了呼叫聲:「大家註意,發現穿越的車輛,正向保護區內部駛去。」

「這邊有車輛經過的痕跡」「我這裏看到遠處有車影」……大家不斷透過對講機溝通。很快,車輛被定位,隊員們最終在一處山坡堵住了多輛皮卡車。

原來這是一群自駕遊客。溝通後,仁青加措和隊員們帶遊客回到了鄉裏。「每年,很多自駕遊客慕名而來,但這種行為對長江源頭生態環境的影響無法估量,我們盡可能阻攔並勸返。」仁青加措說。

這些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冰川,環保誌願隊的成員越來越多,防護網也越織越密。

巡護隊員在野外巡邏。 徐馭堯攝

開啟手機,瑪曲鄉黨委書記次旺卓瑪給記者展示了一個微信群,足足500個群成員。「這還不是全部的誌願隊隊員。大家經常在群裏交流巡邏的心得,每天群聊都很熱鬧。一旦群裏有空位,總有人立馬加入。」次旺卓瑪說,「現在,登記的誌願者已達800余人,僅有600多戶居民的瑪曲鄉基本‘戶戶有誌願者’。」

加入誌願者隊伍,並不是輕松地選擇。冬天,這些隊員們更多選擇皮卡車出行巡護,零下幾十度的氣溫和刺骨的風雪,是巡護路上最大的阻礙。而到了夏天,摩托車則是優選,一方面是天氣回暖,另一方面則是因凍土融化造成的沼澤在巡護路上隨處可見,更加輕便靈活的摩托車少了幾分陷車的風險。

這是無數教訓總結出的經驗,巡邏之路並非坦途。特別是在天氣回暖時,巡護路上隨時可能遇到洪水或者塌陷,這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巡護隊員們的安全。有一次,仁青加措和隊員們一起駕車外出,行走到一處河邊,哪怕他們已經萬分小心,車輛卻依舊因為下方泥土的松軟一下陷到了河裏。

湍急的水流讓車子不受控制,被沖得距離河岸越來越遠,車廂裏的水也慢慢到了漫過膝蓋的深度。

「不行,咱們先爬到車頂!」仁青加措當機立斷。

同行的其他人立即展開救援,將繩子依次綁在身上,排成一列,走近河水中車輛被困處。隨後他們用繩子將被困隊員捆住,一點點拽回岸邊,直到所有人都脫險。

這是巡護路上的日常——風雪、沼澤、洪水,無盡之中,任何天氣變化都可能形成災害,威脅著仁青加措和隊員們的安全。

仁青加措(左一)和隊員在長江源巡護交流。 徐馭堯攝

其國也是誌願隊的一員。每隔幾天,他都要前往自己經常巡護的區域檢視,拾取河道中、曠野裏的垃圾,然後帶到縣裏分類處理。

「雖然撿拾的垃圾很有限,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水源地的異物能少一點是一點。」其國感慨,「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好?冰川及其附近,那就是我們的家呀!」

如今,仁青加措和其國在巡邏時遇到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這讓他們十分欣慰:「這就是生態變好的直觀證據!」

保護野生動物也成為誌願隊隊員工作的一部份。藏羚羊、藏原羚……一旦遇到動物受傷,仁青加措等人會為它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

藏羚羊。 徐馭堯攝

仁青加措一家三代人都在從事長江源的保護,父親是誌願服務隊員,上小學的兒子則被選入了鄉裏組織的「長江源小衛士」,經常也會從事一些簡單的環保活動。

回到家裏,仁青加措總是告訴兒子:「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也將世世代代保護好這裏。」(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西藏頻道 記者:徐馭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