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一片濕地:圓了生態、安居兩個夢

2024-12-20社會

中新網溫州12月19日電(張益聰 許航)家門口就是三垟濕地景區;學校、菜市、衛生院近在咫尺;出門5分鐘到達S1軌域交通與甌海大道……這是由溫州生態園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溫州生態園)承建的黃嶼安置片區幸福場景。

回顧往昔,一片濕地,何以圓了生態、安居兩個夢?

三垟濕地航拍。許航 供圖

生態、安居「一筆賬」

21世紀之初,歷經了50年的工業化行程,溫州的水域汙染嚴重,乃至當地「母親河」溫瑞塘河都臭氣熏天,而想要扭轉這一狀況,生態治理和人居改善其實是「一筆賬」。

「那時候我巡河,沿岸小作坊林立、汙水直排,尤其在三垟濕地附近特別集中。」曾在溫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揮部任職的徐永春看來,生活區與工業區混為一談,幸福優居無從談起。

為此,2004年溫州啟動了溫州生態園建設,並在三垟濕地周邊範圍關停了黃嶼電鍍基地,其中涉及20.2萬升電鍍容量,以及59戶230條拉絲生產線,有效保護了水環境基底。

又歷經了4年「陣痛」,溫州生態園完成三垟濕地範圍內9個村共4500余戶村民搬遷,累計拆除舊房建築面積約168萬平方米。拆遷後,村民被集中安置在黃嶼片區和三郎橋片區。

自此,溫州以三垟濕地為起點,溯源全域水域治理,並於2017年全面實作劣V類水「歸零」。時至今日,三垟濕地全域水質Ⅲ類水占比達到60%,水體最高透明度達到了1.4公尺,底棲植物清晰可見。

三郎橋安置片區航拍。許航 供圖

在實作生態環境蝶變的同時,從三垟濕地遷出的村民也住進了「小高層」,而且「安置房」還成了「學區房」。為實作安置片居民「家門口,上好學」的期許,溫州生態園建成溫州狀元中學、溫州榕園學校、溫州生態園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並透過集團效應和聯合辦學模式,成功註入溫州大學、溫州外國語學校、深圳市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等優質資源。

「不僅孩子上學不用愁了,現在我的工作也解決了。」三郎橋片區居民石興(化名)表示,三垟濕地景區已陸續提供了車船駕駛員、保安保潔等就業崗位約100名,他就在其中。

此外,溫州生態園還成立了三垟濕地「甌柑精品文化園·共富工坊」,持續帶動安置片區居民就業增收。2022年以來,該共富工坊定向招工12人,臨時招工1000人次,為三垟當地農戶帶來勞務收入180余萬元。

小家、大家「二十年」

三垟濕地沙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秀忠回憶稱,剛開始,為了各自小家,三垟濕地的村民們都不情願拆遷,但回過頭看看,現在大家周邊環境更好了,小家日子也旺了。

受惠於黃嶼片區「交通圈」「便民圈」等全面最佳化,前不久,黃嶼單元B-12、B-15地塊計畫還開出了新樓盤,並作為溫州生態園限價性商品房對外銷售。

「屋內戶型不錯,屋外環境也好。」黃嶼片區居民劉女士坦言,老百姓就圖個實在。她所在的小區出門就是幼稚園、小學,走5分鐘到農貿市場,將10分鐘「生活圈」縮短至「最後一公裏」。

黃嶼片區安置房航拍。許航 供圖

除此之外,安置片區的醫療資源也在提升。2024年,三垟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搬遷後,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設施提升的同時,還將實作「醫養一體」,並劃設180個床位,為社群養老開設護理照護、智慧管理、健康膳食、頤樂活動等服務。

相比基礎設施,許女士更在意交通便捷。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黃嶼片區擁有社群「微公交」,只需要APP上「點單」,巴士可以定點等候,也可以定位接送,上班通勤等出行較為方便。

此外,三垟濕地在2023年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後,成為黃嶼片區居民「家門口」的生態旅遊地。水雉、松雀鷹、黑短腳鵯……各種稀奇鳥類出沒於此,蟲鳴鳥叫不絕於耳,既是休閑放松的生態景區,又是自然科普及人文教育的研學空間。

「我們還關註到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各項活動,讓青年人暢享宋韻文化、自然集市等新興文旅模式。」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溫州生態園書記、主任陳朝明表示,未來,溫州生態園還將攜手全民共建、共創、共享自然生態和諧畫卷,並繼續持續提升景區服務品質,持續深耕生態文明建設高品質發展。(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