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當中美網民開始「賽博對賬」

2025-01-17社會
湯景泰 「美國的有些宣傳讓我們以為中國人生活得很糟糕,現在這個印象完全被粉碎了」「(看到上海、重慶等城市夜景航拍視訊後,)我從不知道中國是這樣的,想去中國看看」,等等。在美國網民湧入中國社交平台的過程中,透過中美網民「賽博對賬」,不少美國網民的「資訊繭房」出現了裂紋。 在當下的互聯網環境中,跨平台的「數位移民」現象不斷發生,網民可以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透過跨文化的互動,他們不僅在情感上容易認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也會在實踐中體驗到文化交流如何幫助消除誤解,增強人類團結的力量。 就拿中美網民的這次互動來說,美國網民曬出寵物、孩子、早晚餐、舞蹈視訊等,表示自己很希望學習中文。也有美國網友詢問「怎麽把購物區調成英文顯示的?我看到了太多有意思的東西,在美國根本看不到!」中國網民也熱情留言,互曬寵物或提供建議。中國網民還發現美國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需要打多份工才能維持生存。中美兩國使用者透過跨文化交流以及新型的網路互動,正在透過「認知對齊」迅速實作交流。 認知對齊,指的是不同群體或個體在認知框架、知識體系、信念體系等方面逐步趨同的現象。具體來說,認知對齊並不是簡單的意見或觀點一致,而是透過相互交流、學習與互動,打破固有的認知障礙和偏見,達成更為一致或互相理解的認知狀態。在跨文化、跨國界的情境下,認知對齊涉及的資訊交流不僅限於表面事實的共享,還包括對對方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深層次內容的理解與尊重。在中美網民此次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認知對齊的形成過程。 美國網民透過平台分享自己的個人生活、文化認知,並與中國網友互動,從而破除先前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並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教育方式和文化背景產生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與此同時,中國網民也透過這種跨國互動,獲得了對美國社會更多的真實認知,尤其是在生活壓力、成本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 這種認知對齊的背後,是平台去中心化資訊流動、演算法推薦系統推動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社交平台上自發形成的文化共鳴和互動機制。例如,平台的演算法不僅按照國家或文化的邏輯推播資訊,而且更加註重使用者興趣和互動。在這種環境下,中美網民能夠更直接地透過個人體驗、日常生活和觀點分享來接觸到對方的資訊和觀點。 此外,社交平台不僅促進了資訊的流動,還幫助使用者獲得文化共鳴。在傳統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異常常導致誤解、偏見和刻板印象。然而,透過社交平台上的有益互動,網民能夠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對方文化中的共同點和相似性,從而在日常生活、興趣愛好、親情關系等方面形成共鳴。例如,中美網民分享家庭教育、飲食文化、娛樂活動等,就容易幫助他們在各自的文化框架之外,建立起對彼此生活方式的尊重與理解。 中美網民的這次互動表明,在數位平台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認知隔閡和誤解能夠透過直接的互動、文化交流和知識互助得到有效的突破。這不僅僅是資訊的交換,更是跨文化理解和認知調整的過程。這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民眾的資訊交流與文化互動提供了一種新範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不同國家間民眾的友好往來是和平與合作的重要基石。就此而言,隨著認知對齊的推進,國際間的文化誤解和偏見有望得到緩解,這將有助於推動國家間關系的改善。長期以來,文化差異和誤解常常成為國際政治沖突的一大原因。隨著多國網民透過社交平台進行有效互動,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從對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找到共鳴,減少關於對方的刻板印象與敵意。此外,針對當前全球面臨的許多問題,如氣候變遷、經濟不平等、政治動蕩等方面,認知對齊還有助於增加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中美網民的這次互動,還可以被視作全球文化互動的新階段,即在資訊化、數位化時代,尤其是對年輕一代網民而言,文化差異不再是交流的障礙,而是更可能成為交流互動的一個動力源泉。雙向的文化碰撞和融合會促進更多更平等的文化對話,推動全球人民朝著更加團結與合作的方向前進。(作者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