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雷強
12月11日,在2024 TCL全球技術創新大會(TIC2024)大會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以全面轉型為全球化科技產業制造集團,核心產業產品均取得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在他看來,技術創新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對於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發、人才儲備和長期的投入。
會上,李東生介紹,目前TCL品牌電視銷量全球第二,TCL中環光伏矽片銷量全球前二,中環領先半導體矽片銷量每年研發投入超100億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1萬件,最新的專利數量4.8萬件,位居中國企業前列。
中國企業面臨三大挑戰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正重塑全球經濟版圖和未來發展格局。李東生表示,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當前科技創新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全球科技競爭加劇,企業核心科技技術攻關難度加大。今年中國科技創新在許多領域實作了從追趕、並跑到領跑的進步,但在基礎材料、積體電路、高端裝備以及工業軟體等領域仍有較大差距。對外依賴度較高,隨著美國等一些已開發國家進一步收緊科技出口政策,限制中國企業獲得先進的技術裝備的能力,直接影響了中國科技產業升級,中國企業必須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核心技術攻關投入,提升科技能力,加快轉型升級。
二是AI崛起推動產業變革,新舊技術的顛覆深刻影響全球產業格局。當前大模型、生成式AI等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在眾多領域套用不斷拓展,醫療、金融、交通、制造業等,盡管AI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但未來三到五年,AI在部份領域裏可能有爆發性的機會。顛覆傳統產業生態、催生新的經濟業態,同時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世界各國紛紛將人工智慧作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慧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的變遷。
三是創新生態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成果的價值在於套用,如果將從0到1比作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轉換則是從1到無窮大。中國創新指數已經從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為第11位,但有大量的創新成果仍無法有效的轉化,難以實作經濟社會價值,只有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主體的創新生態,才能讓創新成果轉化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對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發、人才儲備和長期的投入,透過持續提高技術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奪得先機。
中國企業要在關鍵領域實作彎道超車
基於此,面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李東生認為,一方面,要堅持長期主義,提升技術戰略能力,聚焦核心資源,發揮全球布局優勢,不撒胡椒面,在關鍵方向構建核心能力,解決實際業務需求,推動技術高效落地;其次,加大原創性技術突破,實作關鍵領域的彎道超車。中國企業要在實作關鍵領域的彎道超車,最重要的是在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上搶先突破,爭取更多從0到1的技術突破。
另一方面,要以工程商人思維為導向,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換,同時,合理配置技術投入資源,提高研發效率,致力將創新技術轉化為實際套用;透過技術創新改善產品結構,突破中高端市場。在當前市場競爭中,低價競爭是沒有出路,要超越對手就必須爭取更多的中高端產品的突破,堅持以技術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完善技術創新生態,匯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完善技術生態建設,與產業上下遊合力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升級。
李東生表示:「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的今天,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迎來無限的機遇。我們將堅定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突破,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我們也希望與更多的合作夥伴攜手共進,向美好的未來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