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碧晨 設計
「電力客車K287次從松江北三道發車。松江再見,松江北(站)再見。」
K287次列車司機的聲音出現在月台。很快,高舉手機、相機的人群便接過話頭,迸發一浪浪高呼,「松江站再見!」「松江北站再見!」再一會兒,有交通迷起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人群唱起歌。
12月9日晚,他們正在送別這座比【送別】歷史更悠久的車站。
12月9日21時20分,K287次列車緩緩駛出松江北站,許多「鐵絲」前來送別。鐵路上海站 供圖
自2024年12月10日零時起,位於上海的松江北站停辦客運業務。12月9日晚,這個小小的郊區月台迎來了上百位「交通迷」。晚上九時許,發車的K287次列車成為駛離這個月台的最後一班普速客運列車。在場的人們發現,出乎意料地,它在月台停留了近半小時。
老松江站 「鐵影隨行」公眾號 圖
始建於1906年,1908年投入使用,1937年毀於戰火,後重生,20世紀末迎來翻新。關停前,這座116歲的車站是上海幾乎僅存的低車位車站,綠皮車進站停靠,需搭出一個三階小梯子才能「上車」。車站古樸的造型,曾吸引【月台】【致青春2】等不少影視劇來取景。
事實上,這是該月台今年迎來的第二次「告別」。2024年5月22日,原「松江南站」更名為「上海松江站」,叫了116年的「松江站」則更名為「松江北站」,這也是為何有人稱呼它「松江北」,有人還是習慣叫它「松江站」。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和上海松江的區域發展,松江北站漸漸完成歷史使命,其貨運業務將轉移至石湖蕩站,普速客運業務將轉移至上海松江站。到2024年底,新的上海松江站將通車,這處松江樞紐包含滬蘇湖高鐵、滬昆高鐵和滬昆鐵路,通達長三角80%以上城市,松江區、上海市、長三角的交通將開啟新的格局。
城市如列車,車輪滾滾向前,老月台被留在身後,一點點淡出視野。但還有很多人記得它,記得慢車時代的生活方式。松江大學城學子小拾由此獲得了實惠便捷地去外地旅行的機會,居住松江的宋晨借綠皮車每日往返市區通勤上班,1990年代住在松江的小玉則記得買月台票與親友迎來送往的一幕幕,以及月台上混合著熱氣和叫賣聲的豆幹、玉米、茶葉蛋。
「那時還是松江縣,綠皮車載著我們去上海。」小玉說,「月台像家裏的老人,告別它,也像告別了那個年代的一部份。」小玉頓一頓,「一個時代過去,新的時代來了。」
百年「松江站」
據鐵路上海站資料,松江北站,即原松江火車站,歷史悠久,是滬杭鐵路上的重要站點。1906年11月,蘇浙鐵路(滬杭線)動工興建。1908年3月,上海至楓涇段率先建成通車,松江縣境內展開鐵路運輸的歷史篇章。1909年7月28日,滬杭線全線通車,松江縣境內滬杭鐵路的長度為39.9千米。1937年9月日軍侵華時,將站屋炸毀,1941年該站再次重建,當時所建設的站屋主體結構一直沿用到上世紀末。
1998年站屋開始被拆除,火車站進行了最近一次的改造,2001年左右建成,建成後一直保持至今。2024年5月22日,松江站正式更名為松江北站。
根據12306資訊,松江北站於12月10日起不再辦理客運業務。由此,12月9日晚的K287次列車,成為了該月台辦理上下客業務的最後一班客運列車。
2021年「五一」,小拾由南京站臥鋪返松。 小拾 供圖
2000年出生的交通迷小拾,在松江大學城讀書的四年間,曾在松江北站有過六七十次的穿梭,這裏的綠皮車票價便宜、交通便捷,不會給想旅遊的「窮學生」帶來很大的出行壓力。如今小拾已是工作族,12月9日下班後,他特意買了從上海南20:21出發經停松江北的K287次車,也是當晚停靠松江北的最後一趟普速客運列車,送別這座承載他青春的月台。
松江站是上海少見的低月台,乘客們需拾級而上,踏上三級台階登車。小拾 供圖
「由於路線施工限速,這班(K287次)列車的速度始終不高。」復旦輿圖社是復旦大學地理類社團,在推文中對松江北的最後一夜進行了詳細記述。「低速緩行,讓告別又多了幾分儀式感。在這班有座與無座都售罄、滿載著晃悠著的列車上,紮堆站滿了車友:從高中到大學,年齡參差,但嘴裏手機裏話題一致、長槍短炮的裝備相似——即使並不相認,只要緊挨著擠在車裏,都會開始交流曾經的旅程與今天的告別。」
當日20:50左右,列車晚點2分鐘抵達松江北站,月台上已有另一批從松江北站出發的「交通迷」在等候。小拾發現,來送別月台的人多得超出他的想象,可能有一兩百號人。
14歲的車迷小k也是從上海南站出發的。起先,他想跟著車一起去往嘉善站(嘉善站2024年12月10日迎來關停提升,不少交通迷也會去打卡),在車上坐了十分鐘,才決定在松江北下車,與大部隊會合,「車上人一開始不太知道月台站著這麽多人是發生了什麽。」
「松江北」的最後一夜
「在我看來,松江北站保留了鐵路線樸素的模樣,每塊磚石、每根枕木都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來自同濟大學的大一學生句號告訴記者,每次經過松江北站,他都會下車去低月台走走。
那晚,車迷們在松江北下車後,便開始了拍攝打卡。月台上停駛列車的模樣、月台的標牌、軌域等,都細細記錄下來,人們與車站工作人員、同好之間熱切交換著關於車站的訊息。
12月9日晚,松江北站月台上,交通迷們在等待目送最後一班車駛離月台。 同濟交協 供圖
這趟車上下車的旅客太多了,超出了平日裏這站的停靠時間,或出於路線排程考量等,原定20:51發車的K287,最終到21:20才鳴笛緩緩駛出松江北站的,3分鐘的經停拉長成近半小時。在此期間,原定於在嘉善站待避Z247與Z27改成在松江北站待避,兩列車鳴笛掠過K287身邊。
那天與句號同來的,還有他所在的同濟大學交通文化與城市發展協會的會長沈璧君。沈璧君今年大四,已在公司實習,他是當天下午兩點多,臨時起意要去送送松江北站的。在現場,沈璧君突然覺得缺點什麽——唱【送別】告別一個站、一輛車,這在「交通迷」裏不是第一次。「長亭外!」他開嗓唱了第一句,很快,大家舉著手機跟了上來。
12月9日晚,月台上,大家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松江北站客運的最後一舞。 復旦輿圖社 供圖
12月9日晚,K287次列車駛出松江北站。 復旦輿圖社 供圖
在【送別】聲中,「最後一班辦客列車紅色的尾燈消失在月台前端一片螢幕的熒光裏」。
聰聰出站後的車票,蓋上了松江北的戳。 聰聰 供圖
送列車出站時,「交通迷」聰聰身份證沒刷出去,就掏出了車票,旁邊的工作人員看到後,主動拿出「松江北」的戳,蓋到了聰聰的車票上,「松江站的一趟趟車見證了我很多重要的決定和出發的姿態,我是帶著這份情感來送別的。」聰聰很珍視最後的這枚戳,「也算是對我這次送別之行,畫上了圓滿的符號。」
12月9日晚,交通迷們在車站外合影告別。 「鐵路上海站」微信公號 圖
晚上九點二十五左右,車站的鐵門關上。晚上九點半左右,前來送別的「交通迷」站在松江北的門外合影,隨著人群最後一聲「再見」喊出,站內的燈光應聲關閉。
與松江站有關的通勤歲月
宋晨沒有送別車站的最後一班車,但在他心裏,已默默和月台道別了很久。
松江北站,或者說松江站,對宋晨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宋晨在松江住了12年,騎車去松江北站只要幾分鐘。自從工作換到徐匯區後,三年裏,他幾乎每天搭乘早上7:46發車的綠皮火車,坐13或14號車廂的座位,於8:15抵達上海南站,出6號口去徐匯上班。今年5月車站改名後,宋晨還是習慣叫它「松江站」。因為坐車太多,車站停用前的最後兩個月,他的通勤費幾乎都是用火車積分兌的。「想到以後不再坐這條線了,通勤路都變得很珍貴。」
宋晨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這是自己的通勤線。 社交平台截圖
最後一天,宋晨也照例搭上了車,到站後,他逗留得稍久一點,給老車站拍照打卡。「原來最後還有個送車站的儀式啊,要知道的話我也來了。」未來的日子,他或許要靠地鐵和公交車通勤了,時間有所增長。
這趟列車在他的印象裏,平日乘客是不多的,他乘車前20分鐘基本都能買上票。因為「松江站」並非先發站,他在下班路上,會看到去往山西或湖北方向的打算在車上睡一晚的人,老人、農民工或學生居多。上班路上,他會看到一些熟悉的上班族面孔,還有一個年長些、一個很年輕的列車員。車搭久了,大家略一點頭,存一些君子之交。
宋晨這些年出行的車票。 宋晨 供圖
「松江站」對宋晨是一種日常,但也有很多不平常。住在松江老城這麽些年,他愛上了坐慢火車旅行。從「松江站」出發,兩條路線,一條去浙江,一條去江西,大站小站,他挨個晃過去,一張張車票打出來,不知不覺打卡了二十多個城市。到一處,他也會留心看看車站,有時不自覺拿它們和家門口的「松江站」比較,「這個小站候車廳只有二十多個位子,比松江站還小。」
舊時光裏的車站與人
再往前看,老松江站是怎樣的,它的乘客有誰呢?
沈璧君想到了爺爺。爺爺年輕時,常要去松江走走親戚什麽的,對住浦東的爺爺來說,松江太遙遠了——要過黃浦江,再騎車到新客站(上海火車站),坐火車慢慢搖過去,一去就是大半天。「到我出生的年代,人生第一次去松江走的就是高速。再往後,又有了地鐵9號線。松江人去市區、市區人去松江不再會想到松江站。」
這與老松江居民小玉的感受高度重合。小玉的20世紀90年代幾乎都是在松江度過的,後來考學去了市區,生活節奏跟著通行方式不斷提速,她有些想念慢車時代「見次面很珍貴」的日子。
松江北站要停用的訊息,小玉是從朋友那兒聽說的,回憶紛湧撲來,她卻只趕得及在12月10日去送一送。在站外陰冷的小雨裏,她遇見了幾位回到此處的老松江人、「交通迷」,還有位不會用網路買票跑空一趟的農民工。車站已不讓人進入,透過欄桿,她看到車站仍有途經列車緩緩駛過。她還是習慣叫這裏松江站。
12月10日晚,小玉看到松江北站仍有途經列車駛過。 小玉 供圖
沿著月台的墻根,她試圖僥幸找到一個口子偷窺軌域,沒有成功。她想到自己童年時,松江站附近的鐵道是沒有圍墻的,老人跨過鐵軌去種田,小孩子午休時偷跑去看火車。小玉惦記的是軌域邊的矮桑樹,開春季節,小學校門口有人兜售蠶寶寶籽,鋪在報紙上,一片片剪下來賣。午休時,她溜去偷桑葉,「謹慎地穿過軌域、心虛地避開桑農,卻在返途被班主任抓了包。罰了站、叫了家長,卻沒有沒收桑葉,除了每人腦瓜‘挨了幾個毛栗子’(註:敲敲腦袋),蠶寶寶的口糧也算落實到位了。」
松江站月台小玉更是熟悉,連同著來去車站的一趟趟綠皮車。月台和火車,見證了這個「雙支內」家庭上個世紀寒來暑往的一次次相聚別離。
小玉出生在湖南常德山區,為爭取較好的教育資源,爸爸返滬後才把她接來身邊。1993年,8歲的小玉來到松江。那時的松江還是松江縣,要到1998年,松江才撤縣建區成為上海市松江區。
彼時母親還在湖南常德教書,祖輩也多在湖南,後續才一一回松江。那個年代是有月台票的,每年寒暑假母親會來團聚,有時是祖輩們,小玉和爸爸會提前幾天在車站邊的郵局打長途電話確認好車次,再去月台接人。「當時一個較為固定的團聚流程基本是:寫信提出‘面基’需求——回信或電報確認及落實細節——一方出發/另一方買月台票去接。」
月台總是熱鬧的。小玉記得,有次送媽媽上車後,自己在月台撿到只養雞人柳條筐裏漏出的小雞崽,這是媽媽在時不好養的小動物,也是小孩心裏的小渴望。小玉偷偷把小雞崽捧回家,毛茸茸的小家夥極大地緩解了小玉與家人分別的不舍情緒。
上世紀90年代初,湖南至上海間的旅程差不多是三天。小月台、綠皮車帶給小玉的回憶,透著暖黃色的濾鏡。她記得坐車時,家裏會買兩張臥票和一張站票,大多時候坐著的都是爸爸。春運時票難買,小孩兒常被安置到椅背上坐著。不同於現在,小孩當時在車上是受歡迎的,人見著都要逗弄一番,不然拿什麽消磨漫漫長路呢?車上還有小雞小鴨、小魚小蝦,經停下來時,小販們爭先恐後地往視窗塞吃食,玉米、豆幹、茶葉蛋都冒著熱氣,小孩總是饞,媽媽總是在強調,「豆幹不好吃的哦,不知道他們放了多久。」有時,長輩在經停時下車買點東西,會讓小玉緊張得不行,「怕爸媽被車丟下,在小孩子看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了。」
小玉一家也常從松江站「去上海」,有時家人「去上海」買大件了,會喊她拖個小車去月台接應。
2017年的松江站,那時雙層車已經不多了。 「鐵影隨行」微信公號 供圖 張亦航 攝
要到後面,莘松高速道路和巴士線才開出來,再是地鐵9號線通到松江;與此同時,電報、長途電話的時代也過去了,拷機、大哥大、小靈通手機、智慧型手機……想去哪裏都很快,想聯系誰變成了幾秒鐘的事情,科技化和城市化的行程在不覺間飛速推進。父母老了,奶奶、外公、外婆都已離開世界,車站也老了而後停用。一個時代過去了。
從松江搬走後,小玉正巧搬到了上海南站附近,眼見著南站大興土木改建。12月10日晚,她從松江北離開,想到要去新的上海松江站看看。下雨天,開車花了十分鐘多。
眼前的情景讓她恍惚了——那片巨大的、看得出氣派的建築工地,很難不讓她想起那年上海南站的塔吊、轟鳴的機器和閃現的焊接火花。時間轉過十多年,松江老城如當年的上海市區,尋找著新生。屬於松江的舊年華正在翻篇,上海郊縣的新城市誌正在書寫。
「再見松江站、松江北站,你好上海松江站」
12月13日4時33分,原松江北站所在的滬昆鐵路上海松江段外遷路線完成全部撥接,標誌著滬昆鐵路松江外遷工程完工並成功引入上海松江站。外遷後,松江北站關閉,其貨運業務將轉移至石湖蕩站,普速客運業務將轉移至上海松江站。
滬昆鐵路新橋至石湖蕩區段改線示意圖,黑色為普速鐵路,紅色為廢棄區段,棕色為高速鐵路。「 鐵影隨行」微信公號 制圖
雖有遺憾和不舍,但老松江站的關停,或許是一種註定。
按照鐵路等級劃分,老松江站屬於三等站,但它的客流量在上海郊區中一度是翹楚,曾經創造過日發送旅客超過萬人的紀錄。而在2023年11月一個周六的下午,沈璧君觀察到,松江站去上海的車,整個月台算上他大約只6人,「就算不造個新火車站,松江站的衰落停運也是必然。」
2023年11月一個周六的下午,松江站月台。 沈璧君 供圖
此外,老松江站的位置「尷尬」地橫亙在松江的老城區與新城區之間已久。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滬昆鐵路松江段外遷工程完工後,打破了松江城區因滬昆鐵路穿城而過帶來的空間分割局面,能更好實作城市用地集約利用,對進一步促進松江南部區域及周邊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完善提升現有交通體系,助力提升上海西南片區交通放射線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老松江站南面約2公裏處,原松江南站是2010年10月26日隨著滬杭高鐵一起開通營運的。當前,松江區正圍繞上海松江站全力打造上海西南門戶樞紐——「松江樞紐」,其將有效發揮面向長三角的樞紐銜接作用。上海松江站便是松江樞紐的重要組成部份,在原松江南站站房基礎上向北擴建滬蘇湖高鐵和滬昆鐵路改線的站場及站房而成,將成為滬蘇湖高鐵沿線8個車站中的最大站。
建設中的上海松江站。「上海松江」微信公眾號 圖
上海松江介紹,上海松江站的新站房候車廳為高架候車廳,站場規模為7台19線,加上原松江南站2台4線,總規模為9台23線,設計最高聚集人數5000人,預計年客流量將達2500萬人次。松江樞紐包含了滬蘇湖高鐵、滬昆高鐵和滬昆鐵路,通達長三角80%以上城市。目前正加速施工中,計劃2024年年底通車。
據上觀新聞訊息,12月11日,上海松江站進站大廳裝飾完成,進站閘口、電子資訊屏、電梯等服務功能設施安裝到位,收尾工作有序進行中。
「不知道之後松江北站會如何,能考慮保留些痕跡就好了,比如是不是能做個小博物館紀念它?」采訪的最後,有「交通迷」向記者說出自己的小小期待。
「或許對我們、對車友、對松江站來說,這是松江站116年滄桑奉獻史最值得紀念的尾聲;但對上海松江站、對上海這座城市、對鐵路總公司和每一個鐵路工作人員而言,這也是中國城市、中國鐵路的有機更新路上經過的又一個界碑,是比起懷念更應該向前展望的新篇章的起點。」復旦輿圖社在紀念推文中寫道。小拾也突然想起,告別的那夜,「交通迷們」對月台工作人員們喊過的那句——「二十多天後,我們上海松江站再見!」
再見,松江北站。你好,上海松江站。
(本文除宋晨、沈璧君外,均為化名)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鄒佳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