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飛機、高鐵前,乘客本來就進行過一次安檢,如果推動安檢互認,地鐵口這道安檢可以省去,能夠節約不少時間和人力物力。」「五一」假期將至,有關交通換乘「二次安檢」的話題引發關註。不少網友表示,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最佳化安檢流程,提高不同交通設施的銜接度,盡量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
上述建議不無道理。不管是高鐵站還是機場,都有較明顯的客流波峰時段。當一撥兒甚至幾撥兒乘客集中出站時,會形成較大的瞬時客流。此時,如果進地鐵時還要將行李挨個「拎上拎下」過安檢,不僅會讓遊客費時費力,也會造成「大包小包排長隊」的人員積壓情況,不利於客流疏解。
精簡重復性安檢,讓不同交通方式間的銜接更「絲滑」,關系到成千上萬旅客的出行體驗。據報道,自2023年江西省南昌西站推出高鐵旅客「免安檢」換乘地鐵舉措後,原來高峰期經常排長隊的現象有了很大緩解,旅客換乘時間平均可節省15至20分鐘。類似舉措,無疑能讓旅客出行更為從容,免去不必要的折騰。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也一直在積極推動安檢互認。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域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就提出與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等相銜接的車站,提供的安檢場地應為安檢互認提供便利,以減少重復安檢,提高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鐵路旅客運輸安全檢查管理辦法】也提出,鼓勵鐵路與城市軌域交通、民航、道路、水路等有序銜接,實作安全檢查互認。
而據報道,安檢互認之所以會在一些地方「落地難」,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安檢標準不統一,再加上各個交通方式分屬不同單位管轄,有關安全責任主體邊界、安檢標準互認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統籌協調;二是一些車站的換乘通道並非封閉性的,如果不各自安檢,可能存在「漏檢」隱患。
按照安檢標準互認「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目前完全實作雙向互認也許還有一定難度,但至少可以先行探索,減少地鐵站對高鐵、機場旅客的重復安檢。
當然,如此精簡的前提,是確保換乘通道的封閉性。對此,一些城市的做法是對客站大廳局部進行最佳化改造,地鐵執行期間,旅客原則上「只出不進」,實行單向封閉管理,並設有多條安檢通道,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或需要進站接客的市民經安檢後可進入出站大廳。這樣的分流管理,既確保了旅客不受重復安檢煩擾,也避免了人員「漏檢」問題。
不同地區、單位間的協調統籌固然增加了對接難度,可是如果明晰了權責邊界,確立了合理機制,「無縫銜接」並非無法實作。2020年,【廣東省城市軌域交通營運安全管理辦法】公布,針對各級政府及部門、營運單位的職責,跨市路線的協調決策機制,安全監督管理和應急聯動機制等進行明確規定。類似排除風險隱患、推動安檢互認的有益探索,值得更多地方參考借鑒。
打通安檢互認「梗阻」,是智慧交通路網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彰顯著城市的治理水平胡服務意識。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在更多地方體驗到「免安檢換乘模式」的便捷,是旅客們的共同期待。
任冠青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29日 01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