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4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釋出會。對於第三次海洋汙染基線調查工作進展,海洋環境司副司長張誌鋒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計劃到2025年,完成國家和地方三基調查的各項任務,基本摸清新時代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的「家底」,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海洋汙染基線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張誌鋒表示,生態環境部從去年開始組織第三次海洋汙染基線調查。透過實施三基調查,能夠全面掌握中國海洋環境中各類汙染物含量分布、汙染來源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等,為綜合評估新時期的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狀況、變化趨勢、問題風險等提供基礎數據,同時也為制定實施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提供決策依據。
張誌鋒介紹,去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組織國家和地方的監測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6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三基調查工作,累計投入超過2200多名技術人員、動用各類調查船舶170余艘、海上的總航程數超過了9萬海裏,透過這些工作完成了中國管轄海域春夏秋三個航次841個點位的海洋環境汙染調查,82條入海河流、102個入海排汙口等的重點入海汙染源調查,和全部大陸岸線的衛星遙感調查,以及重點岸段岸灘的無人機調查等,內容非常的豐富,累計獲取各類調查樣品17萬余份、調查數據超過31萬條、各類影像資料約3.4TB。
「同時,也透過一線練兵,鍛就了一支海洋生態環境調查隊伍,有效提升了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綜合調查能力」。張誌鋒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進三基調查的後續各項任務。
一是繼續開展調查樣品的分析檢測工作,組織做好調查數據結果的綜合評價,以系統掌握新時期中國管轄海域的生態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等。
二是指導督促各沿海地方深入實施283個海灣的精細化調查,以更加科學精準地把握各海灣的生態環境稟賦特征和問題風險等。
三是高品質推進三基調查的成果整合,廣泛收集多種來源的數據資料,有效整合相關領域的專家智慧,奮力打造一個系統、全面、權威的海洋生態環境基礎資料庫,研究形成一批有針對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綜合評價報告和決策支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