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在濟南,生態、生產、生活全線向「綠」轉

2024-08-26社會
立秋已過,黃河兩岸,華山與鵲山相望,新時代的「鵲華秋色圖」呈現眼前。

如同幾百年前趙孟頫用青綠之色揮毫潑墨,現在的濟南依然滿是蒼翠。在這青綠的底色之中,是高品質發展的勃勃生機。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域,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

在頂層設計下,一城一域皆當奮進爭先。濟南,正將「綠色」筆觸落在發展的每處細節。

「綠」,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生態。

近年來,濟南生態的持續向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相關數據也能直接佐證,今年1—6月,全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83,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繼續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優。

濟南不僅是「千泉之城」,還坐擁「一城山色」。濟南共有山體872座,面積達3561平方公裏,山水園林是濟南的風骨與靈韻所在,大大小小的山體公園散布在中心城區,點綴著這座城市的風景。去年,濟南創新「公園+」實踐,在公園景區打造娛樂、閱讀、健身、露營、音樂、市集等消費新場景,千佛山園遊會、「一城山色」登山打卡等系列活動成為泉城市民高度認可、喜聞樂見的「公園+」新品牌。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濟南的生態底色愈發亮眼。

產業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也是城市向「綠」發展的重要一環。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發展綠色生產力。如今,濟南正投身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潮之中。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也是濟南發展的深厚「家底」。

瞄準高端化、數位化、綠色化主攻方向,濟南聚焦鋼鐵、化工、建材、煉化、食品等行業,「一業一策」研究制定改造提升方案,不斷調優結構、拉高層級、延伸鏈條,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持續充實完善重大技改和工業投資計畫庫,深入實施「技改雙千」工程,最佳化技改投資綜合獎補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年度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計畫300個以上。持續最佳化產業布局,引導傳統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不斷提升傳統產業鏈韌性和安全發展水平,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動能轉換的「加速器」,也是當前區域競爭的「焦點」。

聚焦「4+10+17」產業體系,濟南建立計畫謀劃儲備「揭榜掛帥」工作機制,瞄準重點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短缺部位,及時提出「建強補延」的計畫需求,釋出「產業計畫榜單」。同時,完善具體招商圖譜,加大精準推介力度,著力打造一批鏈條完整、配套完善、產能領先的標誌性產業鏈群,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戰略性新興產業。

此外,濟南還把未來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堅持「現有產業的未來化躍升」和「未來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相結合,聚焦制造業主戰場,按照前瞻部署、梯次培育、創新驅動、套用牽引、生態協同、系統推進的原則,加快制定【濟南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實施方案】,努力找準定位、明確方向,強化資源整合、政策引導,推動更多優質計畫在新賽道集聚。

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涉及方方面面,體現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之間。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透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作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

近年來,濟南以建設國家「無廢城市」為引領,努力實作廢棄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綠色低碳理念蔚然成風。

校園裏,教學樓樓頂安裝管道和雨水收集桶,打造完整的雨水收集迴圈利用系統;社群裏,積極推行垃圾分類,為實作垃圾資源化利用奠定基礎;垃圾處理廠裏,收集起來的生活垃圾經過無害化處理後,焚燒發電、並入電網,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

綠色出行是綠色低碳征程的重要一環。

濟南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補貼政策,截至2024年6月底,濟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1.5萬輛。同時,打通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後一公裏」,加快推動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約9.2萬個。

消費場景同樣在綠色轉型。

濟南積極開展綠色商場建立活動。濟南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增設光伏發電設施,建成山東省最大的商業綜合體光伏發電計畫,可實作二氧化碳減排30957噸;積極探索電力交易新模式,參與綠電市場化交易,獲得首張綠色電力交易憑證;舉辦綠色消費嘉年華、綠色嗨GO生活節等活動,組建「綠動聯盟」,圍繞綠色衣著、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綠色交通等領域開展促銷活動,全面促進綠色消費。

生態、生產、生活全線向「綠」轉,大河之畔的鵲華秋色一派盎然生機!(來源:濟南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