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大家討論都挺多的,我時不時就會刷到一次。現在目前主流的觀點有兩種,其底層邏輯依舊是貓科動物刻在基因裏的本能反應驅使,這兩種觀點我認為都比較有道理:
一、當你觀察貓咪的DNA雙螺旋時,你會發現左旋臂刻著四個大字【生於憂患】,右旋臂上也是四個大字【死於安樂】
這個觀點認為貓科動物在野外生存、捕獵、躲避天敵捕殺這種比較惡劣驚險的環境中,需要時刻提高警惕。雖然現在家貓日子過得相當舒坦,但貓咪刻在基因裏的本能反應會隨時觸發。比如在貓貓被人類摸得特別舒服的時候,本能會告訴它:
「你再這樣墮落下去,身體機能全都要退化啦!萬一這時候遇到緊急情況,你根本跑不脫!」
然後在貓咪腦子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身體已經把自己擡起來,張嘴就是一口,然後貓咪才反應過來自己咬到了主人,意識到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先跑再說,等會兒再裝作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的樣子過來賣個萌就ok了。
二、給你摸 ≠ 不咬你(有公式做題就是快)(不是)
還是本能反應,對於貓科動物來說,肚子、尾巴這些部位都是比較敏感的薄弱部位,別看現在城市裏的流浪貓或者家裏的寵物貓動不動就躺下來讓人類摸肚子,這種行為放在叢林法則至上的野外環境中無異於插標賣首,這都是貓的祖先靠生命換來的經驗:
敵人攻擊到四肢或者背部你還有活路,但敵人要是攻擊到你的腹部或者喉嚨,你這輩子就有了。
一代代傳下來的這種生存經驗逐漸刻入貓科動物的基因裏,所以貓咪在讓你摸肚皮的時候會冷不丁咬你一口,因為觸到它的雷點了。
不過根據我的觀察,家養的寵物貓除了本身野性比較足的原生品種外(貍花貓為代表的原生品種),很多人工馴化品種貓(如英短、布偶等)突然咬人的這種觸發率相對要低一點,也就是說大部份情況下隨你摸,越摸越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