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雯雯 (鄭州大學)
近段時間,網上出現「熊孩子」視訊或未成年兇殺案件時,不少人會評論留言,懷疑這個孩子有超雄症候群。有網友社交平台曬出孕婦檢查發現胎兒患有超雄症候群卻不願意打掉的貼文,評論區紛紛指責該孕婦。前段時間,電影【涉過憤怒的海】上映後,超雄症候群登上了熱搜,讓有這類疾病的人群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不少人認為超雄胎兒是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分子,發現後應該及時墮胎。
超雄症候群又稱XYY,是男性的性染色體疾病,屬於基因疾病,是偶然的、隨機發生的。基因疾病其實並不罕見,生命在產生時會發生我們無法預測的意外,除了XYY、還有許多其他人類染色體核型。認為超雄症候群患者未來必定會成為罪犯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更多的是人們對於自己人身安全、社會穩定的擔憂以及群體對XYY長期偏見而形成的恐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有對於XYY的研究,也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對這個群體的偏見和恐慌。【三聯生活周刊】的相關報道中介紹過,上世紀【柳葉刀】對315名男性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發現了9名XYY男性,都具有精神障礙的罪犯,並得出結論:相較於普通人,攜帶了XYY的男性更容易成為罪犯。這也是目前「天生壞種論」所堅持的,認證了超雄是基因罪犯的研究。但實際上,這份研究的取樣就是有指向性的。樣本中305人是罪犯、253人是人格障礙精神疾病者,這好比在學校調查有多少人是學生,是不客觀的,相關結論在學界早已被否認。截至目前,從未有科學研究表明XYY與犯罪可以劃等號,XYY是犯罪基因這一看法是不科學的。
XYY個體實際上大體和正常人無異,目前被認為的特征有:身材偏高、智力處於正常或輕度偏下、註意力缺陷障礙、易怒等特征。但是這些特征的表現不是一定的,也不能先入為主認為某些負面特征會導致日後的犯罪。畢竟孩童的成長過程中,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天生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或許容易犯罪,但也能經過後天培養成為優秀的外科手術醫生。家庭、學校、社會等主體對於孩子性格塑造的影響力或許要比多出來的一條y染色體強得多。社會中因為教育缺失走向犯罪的普通人,遠比單純因為攜帶XYY基因走向犯罪的人要多。
偏見會讓XYY孩童的成長之路更困難,文明的社會應當是讓各個群體都能安之若素的地方。對待關於超雄的問題,應當多一些理性和思考。在上世紀,連環殺手理察·斯佩克因為當時社會關於超雄犯罪基因偏見以及他切合了部份超雄的特征,一直被謠傳為超雄症候群患者,後來經過檢查,他攜帶的基因是正常的XY。但是這個謠言在如今許多行銷號的傳播下仍然迷惑了不少人。某種程度上,社會偏見的遺傳比基因更具有穩定性。
不可否認,XYY因為多出來的一條Y染色體,後代容易攜帶基因疾病。但是,是否打掉患有基因病的孩子應該是母親在醫生建議下結合自身情況來決定,如今這種「天生壞種論」無疑是對XYY父母思考能否留下孩子時的擾亂和負擔。選擇生命誕生與否的責任和影響無法由父母以外的人來承擔,對於XYY的觀點應當更理智、科學,這樣社會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