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關系】這本書是她的遺作,作者於2020年去世,這本書是她獻給作者的最後一本禮物,講述的是母女關系中病態母親的分類、表現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不健康的母女關系。
親緣關系對於我們有多重要?重要到也許只有到自己去世再也不用面對內心澎湃的情緒那天,我們才能夠坦蕩寫出那些自己心底最在意的一切。也許作者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被困於原生家庭的痛苦無法解脫才走上心理學之路的博士。
在過去我一直有一個在我看來不太健康的觀點,那就是:同樣身為女人,媽媽也不容易,她不是不愛我,她是因為不容易所以沒辦法愛我。
母女關系比母子關系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光是長輩與晚輩、媽媽與孩子的關系,媽媽同樣是女兒人生中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女性人生參照物。一旦參照物出了問題,不光會影響親子關系,也會影響人生道路的形成。
但是長大以後我發現我的這個推導其實是錯誤的,這件事情並不是這麽推匯出來的。正確的結論應該是:她確實不容易,但是她也確實不愛我,最起碼她不會愛自己也不會愛別人。
這是兩件完全不同但同時存在的問題。有問題的母女關系,就算媽媽過上了她想象中相對如意的生活,她依舊不會愛自己,更不會愛別人,這才是真相。
書中講述了五種不健康的母親型別及其表現形式,分別為:嚴重自戀型母親、過度纏結型母親、控制型母親、需要照顧型母親以及對孩子疏於照顧,背棄並毆打自己的母親。
病態的生活習性是父母由病態的原生家庭習得而成。換一種被愛的說法就行,我們的骨子裏印刻著我們家庭代際傳承的相處劇本。文化認知層次越低的人越難走出代際傳承的極具相似性的性格劇本。我們的母親在她們的童年也遭受過相同的悲傷經歷。
但簡而言之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類精神病系的過度自戀、暴力及物質依賴。像這種母親在隨後的親子交往中幾乎沒有辦法被改變,除了做好跟母親的物理空間隔絕以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方式糾正兩個人的關系。
其余基本都是因為母親沒有在舊有家庭中發育出獨立的精神意識同時在物質上又過度依賴父親以至於在家庭中承擔了過多的隱性壓力最終將壓力釋放到孩子身上。表現為母親過度關註、幹預孩子的全部人生,沒有辦法做到跟孩子的良性邊界確定。
也許我們很多人都能在這五種母親的介紹中多多少少找到自己母親的一些影子,但是在我的觀點,除非出身底層,其實大家面對的親子困境沒有那麽困難。只要我們做好邊界的劃分,家長的適應能力都非常的強。
書中還針對解決不良母女關系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首先是要做到物質和精神獨立。這是想要跟不良關系保持邊界最重要的事情。一個伸手向上的人是沒有辦法「既要又要」的,指望著父母在生活上供養自己又有什麽要求張嘴讓父母還要百分百順著自己的心意呢?
其次是要學會非暴力及不進入框架溝通,當母親出現負面評價,我們最主要的就是要學會不接招,不按照母親的負面評價對話,而是強制性更換或者結束話題。
最後,如果我們一直在邊界上沒有辦法跟母親劃分好界限的話,非常悲哀的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跟自己的原生家庭道別,透過空間隔離來隔絕不良關系對自己的影響。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讓你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好像自己哪裏有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學會自己關愛自己。我們可以賦予自己給予和接收我們渴望已久的關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