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生孩子後才發現,有哪些是沒人會告訴你的事?

2021-12-01親子

沒人告訴我,生娃之後有這麽多的坑。

‘餵養的坑’

‘玩的坑’

‘睡眠的坑’。

痛定思痛,為了不讓大家繼續踩坑,我決定整理出來一些坑,以及應對方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這本書囊括新手爸媽遇到的大部份難題,全網閱讀量5000W+,100W新手媽媽的推薦

註意避坑!新手爸媽看了這篇回過頭會感謝你今天的明智選擇與耐心閱讀!

與抄書答案不同,以下內容一字一句全部原創幹貨,經過上萬媽媽實踐驗證的最接地氣的經驗,抄書答案說白了您買本美國兒科百科就足夠了,基礎常識很簡單,落地實操才是最難得!不要被一些科普知識迷花了眼,育兒最重要的是

抓大放小!

關於1歲以內嬰兒養育的誤區與真相,我根據寶寶「吃玩睡」整理了三份清單

下面是太長不看版:

餵養誤區

1.寶寶哭了就是要吃奶了

2.嬰兒就要隨時吃隨時餵,不用定量定時

3.只有母乳親餵才是建立親密關系的最佳方式

4.越晚斷奶證明我這個媽媽越愛孩子

5.餵奶這件事只有媽媽可以做

6.夜裏孩子只要醒來就必須餵奶

7.奶睡很方便,我覺得奶睡不是什麽大問題

玩的誤區

1.寶寶小時候就應該全天抱著,能抱寶寶的時間很有限,不抱寶寶,寶寶會沒有安全感的!

2.3歲前寶寶的任何需要都要滿足,小寶寶根本慣不壞!

3.嬰兒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說話很尬也沒什麽反應,他也聽不懂

4.孩子大運動發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別人晚,這肯定有問題

5.和寶寶玩,我需要教他正確的玩法

6.讓孩子玩的開心就是給他多買玩具

7.高品質陪伴就是不看手機,一直與孩子嘮嗑互動玩耍,主導孩子的活動

8.孩子總是吃手/撕紙/亂扔東西/大喊大叫/調皮搗蛋,我應該想辦法趕緊制止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是個壞媽媽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種專門圍坐一圈的課程才是早教

11.為了防止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必須要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睡眠誤區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為白天睡多了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3.孩子可以睡很長時間就像月子裏那樣

4.孩子只要想睡就讓他睡,睡越久越好

5.孩子現在不睡,說明他不困

6.孩子醒了就是睡夠了,可以起來玩了

7.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該什麽時間睡,什麽時間吃

8.孩子哭了,說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9.即使孩子睡眠有問題,那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無能為力

10.孩子睡覺就是要在媽媽的懷抱裏

11.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趕緊滿足他的需求

12.我希望孩子能從晚上9點睡到早晨9點,中間不醒來吃奶

13.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動、搖頭,我就應該立馬沖過去安撫

14.孩子睡眠有問題,只要針對睡眠問題,進行睡眠訓練就可以

作為新手爸媽你會遭遇到很多輿論壓力,比如:

「寶寶哭了,你為什麽不餵奶?」

「寶寶睡不著,你趕緊給奶睡吧!」

「不母乳親餵,孩子與媽媽不親!」

「奶粉餵養的孩子免疫力差」

「你的奶是不是有問題?」

「多吃點多喝點大補的食物,下奶有幫助」

「趕緊加奶粉吧!母乳沒營養了!」

「不要定時定量餵奶,那跟餵豬有什麽區別?」

「孩子困了自己就睡了,整那麽多亂七八糟的幹什麽?」

「孩子精神還好,我看不困,根本沒有睡的意思」

「順其自然,孩子大了就好了,做再多也沒用」

「大家都是這麽熬過來的,等孩子大點就好了」

「你做的這些根本沒用,孩子好帶那是因為孩子長大了」

「孩子不想睡就不睡,幹嘛逼他?」

「孩子白天睡太多了,晚上就不睡了,所以白天別睡,等晚上」

「有的孩子睡得多,有的孩子睡得少,你管也管不了」

「孩子哭了就趕緊抱了餵奶,不抱不餵奶,你太狠心了,像後媽!」

「你這麽訓練孩子,還不是自己狠心又自私,想偷懶!只想讓自己輕松,根本不愛孩子,真替你心疼你孩子」

「孩子就是要抱呢,不抱孩子,孩子安全感缺失,長大後有心理疾病!」

「盡信書不如無書,別聽書上胡說八道,咱孩子不一樣!」

「感覺你孩子好帶,那純粹是你運氣好,攤上個好帶的孩子」

「把訓練小孩當作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就是妨礙到你睡覺了嗎?真為孩子好,就應該調整你自己的作息去配合孩子!」

以下是對誤區的詳細解析版:

長文幹貨預警!

長文幹貨預警!

長文幹貨預警!

(如果嫌太長麻煩,可以關註公眾號【一媽育兒】找到分章節以下所有內容,方便反復檢視)

真的很長!如果你在孕期或者是茫然崩潰的新手爸媽,為你自己和你的孩子負責,建議你好好仔細閱讀!

不要扔到我的最愛裏,要讀就現在立馬讀!扔到我的最愛目測跟沒看一個效果!

嬰兒餵養真相

1.寶寶哭了就是要吃奶

這點我們在前面如何面對孩子哭鬧的章節裏已經詳細講過。孩子哭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千差萬別的,你需要學習分辨孩子的哭聲,並且根據他的需求對癥下藥的解決,餵奶絕對不是止哭的唯一手段。

同時,你並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哭起來才去餵奶。事實上,當你的孩子作息規律時,你會在他開始哭鬧前就能輕松接收到他餓了的訊號。

比如臨近吃飯時間,孩子開始盯著你的胸看,在你胸前蹭,這些動作當你把孩子一天活動梳理清楚後會慢慢變成你判斷孩子是否餓了的主流訊號,而非必須哭一場才知道孩子餓了。

2.嬰兒就是要隨時隨地的吃,不用定量定時

這就是有些書倡導的按需餵養。按需餵養有錯嗎?我認為,在一些特殊的時期,按需餵養沒錯。

比如孩子剛出生的頭一個月,吮吸效率較低,每次吃的量較少,睡眠時間較長,很多孩子基本就只有吃奶睡覺兩項活動,這時他就是吃睡吃睡,按需餵養在孩子剛出生的15-30天內可以采用。

比如在追奶期和猛長期,有些媽媽需要靠不停的哺餵來追上奶量,孩子在猛長期的幾天食量大增,可以選擇彈性更大的規律餵養。

但是除去這些短期暫時的特殊時期,有彈性的定時定量,可以幫助媽媽對準確判斷孩子的需求更有信心,也可以讓孩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有自己的預期,生活環境更加穩定。都說「吃得好,才能睡得好」,顯然有規律的餵食,你會很輕松地幫助孩子做到「吃得好」,而隨興隨意的餵食,這會讓你失去判斷能力,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

3.只有母乳親餵才是建立親密關系的最佳方式

還記得前面章節關於孩子安全感的論述嗎?不要刻意將任何一種具體行為與安全感去掛勾,親密關系也一樣。母乳親餵對於一些媽媽來說是非常享受的事情,那真的是太幸運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媽媽親餵有難度、比較痛苦,她們真的很難做到親餵,這時她們再接收到這樣的言論,無疑對她們的精神上是一種酷刑折磨。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用什麽方式哺餵你的孩子,母乳還是奶粉,親餵還是瓶餵,這都只是你作為媽媽後一個小小的個人選擇,不會給孩子安全感、親密關系造成多大的影響。不用受到一些輿論的恐嚇脅迫。不管怎麽樣餵、餵的是什麽,都比不上你溫柔地陪伴、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夫妻關系以及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尊重能帶給你孩子的安全感、親密關系多。

4.越晚斷奶證明媽媽越愛孩子

斷奶的最佳時間,很多書和文章都從科學的角度論述過,我卻不想這麽去談。不管理想情況下什麽時間是最佳,都只是理想情況,現實條件下,每個人所遇到的境遇都不同,根據你個人的境遇選擇的任何斷奶時間都是最佳斷奶時間。

不用在斷奶時間上找優越感,也不用在斷奶時間上自卑自責,這與上一條一樣,都是你個人的選擇,都不會對你的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即使有些媽媽因個人選擇從來沒餵過母乳,這都不會是阻礙她日後成為一個愛孩子的好媽媽的原因。

在媽媽群裏,經常看到有些媽媽焦慮在自己不能親餵、不能母乳、或者過早斷奶的問題上,還有些媽媽會以親餵、2歲以後才斷奶作為炫耀自己母愛的證據。其實,母愛與否,只有你和你的孩子才知道,不用拿出來炫耀,也不用因為他人的選擇而自我質疑。母愛不是拿出來攀比的,而是你和你孩子的情感交流,做好你自己該做的,問心無愧足以。

5.餵奶這件事只有媽媽可以做

如果你是母乳親餵,餵奶這件事自然就落在你的頭上,這種情況確實其他人很難代勞。但是如果你采用的是瓶餵,那麽請把餵奶這件事也分享給孩子的爸爸,尤其是夜間餵奶。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的責任本來就應該對等,爸爸參與到餵奶這件事種,不僅可以幫媽媽分擔辛苦,同時讓孩子與不單媽媽一人建立親密關系,有助於減輕孩子的過度依戀,在分離焦慮期也會更容易應對。

6.夜裏孩子只要醒來就必須餵奶

孩子夜間醒來有很多因素,即使在夜間媽媽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判斷孩子醒來的原因。如果孩子真的因為餓了而起來喝奶,那麽不要猶豫,立馬餵奶,並且請為足量的奶,而不是讓孩子吃兩口不哭了就放回去或者任由孩子吃一點就睡著了。

夜間餵奶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如果你決定餵奶,那就餵充足的量!如果孩子醒來並不是因為餓了,請在排查睡眠環境和孩子身體狀況後,用除餵奶外的其他安撫手段哄孩子入睡。如果媽媽比較難做到不餵奶,可以請爸爸進行哄睡。(關於夜奶,在睡眠問題的章節裏有詳細的判斷標準和應對方法)

7.奶睡很方便,我覺得奶睡不是什麽大問題

夜間餵奶可以直接奶睡,但是奶睡的前提是:孩子真正吃了充足的量後睡著,而非吃一半睡著。

白天規律作息最核心的一個底線原則就是:切割開吃奶和睡眠的聯系。3個月以前的小寶寶很容易邊吃就邊睡著了,這時你會不忍心打擾寶寶睡覺,結果卻發現他醒來後不久就會哭鬧著要吃奶,根本沒法堅持到2.5甚至3.5小時的餵奶時間間隔。

於是,進入惡性迴圈:養成奶睡的習慣,每天就在不停不停的餵奶,邊吃奶邊睡著,每次都只吃幾口根本支撐不了多久,睡眠都進不了深睡眠就餓醒,又困又餓的哭著起來找奶,夜間孩子也要不停因為餓醒打斷本該連續的睡眠,不得不哭著起來要奶,寶寶全天都陷入一種「哭著找奶-睡著-哭著找奶-睡著」的噩夢狀態!

媽媽和寶寶都難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疲勞正是很多媽媽最終放棄母乳的重要原因,點心奶則直接導致寶寶每次攝入較多的都是乳糖含量比較高的前奶,而因此引發脹氣、營養不良、體重增長緩慢等等問題。

不要覺得孩子大點就好了,有的媽媽想著孩子還小慣不壞,奶睡就奶睡吧,結果孩子到了1歲還在每晚不挺起來要奶喝。

你冷靜思考一下:到底是一個好的睡眠習慣裏孩子健康發育比較重要,還是只要塞上奶堵住孩子的嘴孩子不哭了比較重要?

吃玩睡的順序就是在保障:孩子吃奶時專心吃充足量的奶,接著運動運動消化一下,在精力用盡後的睡眠品質和時長才有所保障。正所謂是:吃就吃夠量,玩就玩開心,睡就睡香香。

你會發現到孩子6個月以上時,孩子吃飯間隔拉的更長了以後,一個周期內就不一定完全是吃玩睡的順序了,而是抓住這一個原則:吃奶和睡眠只要是切割開,孩子吃奶睡覺清醒時間點大體固定,就足夠了!

(如何讓孩子避免邊吃邊睡,在睡眠問題的章節裏也有詳細的介紹)

嬰兒照料早教互動的真相

1.寶寶小時候就應該全天抱著,能抱寶寶的時間很有限,不抱寶寶,寶寶會沒有安全感的!

寶寶的安全感≠抱。

肌膚親密接觸可以給寶寶帶來舒適的感覺,熟悉的家人溫暖的懷抱也能讓寶寶感覺舒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寶寶一天時間裏,你有太多機會抱抱孩子了,比如換尿不濕、餵奶、玩耍互動、安撫。對於國內最常見的「團隊式」帶娃情況下,反而是抱的太多了,限制了孩子自由獨立活動的時間。

寶寶的清醒時間可以分為照料時間、互動時間、獨立活動時間,在照料時間和互動時間裏,你可以在相應環節多去抱抱孩子,但是記得給寶寶留出一些獨立玩耍的時間。獨立玩耍對於寶寶來說異常珍貴,是孩子獨立性、專註性養成的黃金時間,而健康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孩子可以獨立處理自己遇見的問題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全天候抱著孩子,不給孩子自由探索運動的機會,你反而會得到一個獨立性差、無法處理問題、安全感缺失、不健康依賴過強的寶寶。

2.3歲前寶寶的任何需要都要滿足,小寶寶根本慣不壞!

1歲前的寶寶需要你對他的所有需求及時回應。

1-2歲的寶寶,需要你在一定界限範圍內滿足他的合理需求。

2-3歲是給寶寶適應社會規則、學習社會化的黃金階段。

你需要細細品味以下以上三句話。對於寶寶的需求,可以這麽理解:

1歲前寶寶表達出來的需求大部份都是基本需求,受限於寶寶無法透過語言來描述表達需求,新手爸媽能不能真正判斷轉譯出寶寶真實需求是最大難點。

如果你的準確率非常高,那麽當你獲悉孩子的需求自然要做到及時的回應。如同「按需餵養」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很多父母根本無法合理判斷饑餓需求,進而誤解成「按哭餵養」進入到惡性迴圈。

所以「1歲前寶寶需要你對他的所有需求及時回應」的背後的關鍵在於:你到底能不能合理分析判斷出「他的所有需求」,並且根據你的判斷及時做出正確的回應!

1歲後的寶寶開始有很多基礎生理需求之外的需求,這時就要求父母去劃出安全合理的界限,判斷需求是否合理,對於合理需求當然要及時回應,但對於不合理需求自然要及時制止或者提前預防。比如孩子好奇心重,想要玩插線板,不給玩就嗷嗷大哭,這種需求你認為合理嗎?在這樣不合理的需求面前,父母自然應該做到制止。

2-3歲是孩子進入幼稚園前的一年,則需要父母提前給孩子教一些社會集體生活的規則和禮儀。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如下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健康的人們總是處於不斷的自我實作,而自我實作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之上。只有他的需求層層實作滿足,健康的安全感才得以建立。

對於1歲以前的嬰兒,大部份需求都來源於第1-2層的基本需求,而1歲以後他的生理心理發育得越來越完善,需求層次也開始更多的上升至第3-5層。

馬斯洛曾說過:「嬰幼兒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足,他還需要認識到外部世界存在一些限制會阻礙他的需求滿足,這意味著他需要了解控制、延遲、限制、放棄、對挫折的容忍以及懲戒」。

適度的壓力會給孩子提供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並由此發展他們的能力,而一味地無條件滿足孩子基礎需求之上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是剝奪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3.嬰兒很多事都不懂,跟他說話很尬也沒什麽反應,他也聽不懂

雖然在頭幾個月裏,嬰兒並不能完全明白你說出來的字詞的真實含義,但是千萬不要低估他的學習力和理解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寶寶會將你不同的語調、語音與你接下來的行為、表情、動作建立聯系,並且嘗試記住它們。

所以當你抓住孩子向你傳達的某種需求訊號,請將你的理解變成話語大聲說出來,問問你的孩子,接著透過觀察、聆聽、觸摸等多種感官方式去獲取孩子的回應。你會發現孩子即使不會說話也會用一些規律性的肢體動作、表情回應你的語言。

根據他的回應,再進入下一步行動。其實這種交流模式正是為以後孩子與你的雙向平等溝通建立基礎。當孩子被長期鼓勵去主動掉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他良好的情緒管理、信任建立也會形成習慣。

設想以下場景:你是一個嬰兒,你的媽媽要給你換尿不濕

場景一:沒有預告,你被一把抱起放在尿布台上,你躺在尿布台上看著天花板刺眼的光左右扭動的身體,突然你的腳被拉扯,褲子被扒下來,「呲啦~」一聲,包裹在屁股上溫熱的尿不濕被人扯拽走,屁股上一陣涼風。

不一會,毫無預兆,你的雙腳被人提起來,屁股底下被塞上一張幹幹的尿不濕,你的媽媽面無表情地幫你包裹貼上上,又一把將你抱起。整個過程非常迅速,但又如同趕時間般有些不耐煩和焦慮。

場景二:你的媽媽抱起你,輕輕的跟你說:「寶寶尿不濕滿了,需要換尿不濕咯」。

她將你放在尿布台上,卻不急於更換,而是俯下身與你面對面交流一會,或是唱歌或是說些有趣的童謠,伴隨此,她還用溫熱的手輕輕的幫你撫摸肚子、做一做蹬腿的運動,等你做好準備完全放松,問你:「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幫你換尿布咯」。

她的動作很輕柔,做的每一步都會用語言描述出來告訴你,並且都會稍微等一下關註你表情肢體上的回應,你的註意力一直集中她的每一步動作和與她的互動上。換好尿不濕後,她張開雙臂,對你說:「我現在要把你抱起來了!」你聽到這樣的話也揮舞著雙臂,身體向前伸,臉上掛著微笑,你被愉快的抱起來了。

沒錯,以上兩個場景都是我們每天會做最基礎的照料,但是因為不同認知,與孩子的交流模式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是否是高品質的。

場景一的孩子雖然也被及時回應了需求,但是這種回應的細節沒有互動、沒有信任感建立、沒有雙向交流。

場景二的孩子會非常享受「尿布時刻」,並且他的媽媽給他足夠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回應媽媽的行為,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真正像一個人一樣被尊重。雖然他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每一句字詞的含義,但整個過程的氛圍、媽媽語氣與行為他卻能感受理解並給出回應。

4.孩子大運動發展(趴、翻身、坐、站、走)都比別人晚,怎麽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時間發展表,你所能看到的「別人家的孩子」和一些專業書籍的發展時間表,都僅作參考。你無需刻意去推動孩子運動機能的發展,只需要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鼓勵他自由活動,去體驗他已有的技能。

讓「孩子充分練習自己已經習得的技能,為下一步運動技能發展做好準備」遠比「讓孩子盡快學會下一個運動技能」重要得多。

5.和寶寶玩,我需要教他正確的玩法

3歲以前的寶寶,探索欲望非常強大,並且對世界的認知很有自己一套,在這個年齡段,你並不需要可以去規定孩子必須按照一定的玩法來玩,反而可以讓孩子引導你去開發組合一些新的玩法。

父母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應該扮演的是「腳手架」的角色,即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平台以及一些遊戲的道具,由孩子引領,只在孩子主動提出需要幫助時,才給出適量的引導,引導的目標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所以說教式的玩法是不提倡的,它不僅限制了孩子的想象,還會破壞遊戲的樂趣。

在與孩子互動時,父母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判斷孩子可以承受的最優壓力水平;給予孩子充分的關註,但是不操縱孩子的活動和想法;當與孩子交流時,給出明確反饋;更多的以身作則而非說教,為孩子言行樹立榜樣。

6.讓孩子玩的開心就是給他多買玩具

玩具貴精不在多,玩具太多對於孩子來說註意力難以集中。在選擇玩具的時候,應該根據此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選擇幾個設計較好、品質安全的玩具。對於2歲前的寶寶來說,其實很多日常用品的吸重力要遠高於玩具,比如抽紙、鏡子、刷子、勺子、碗、遙控器、食物等都可以成為孩子的玩具,孩子對於有實際功能、大人使用的物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開發一些這樣的日用品給孩子探索。

7.高品質陪伴就是不看手機,一直與孩子嘮嗑互動玩耍,主導孩子的活動

高品質陪伴要求父母自己要先進入遊戲環境,不是單純的旁觀者,並且要提前學習精心準備設計,前期工作要充分,搭建設計環節需要下功夫。

但是到了具體開始遊戲互動,父母反而要學會退一步,尊重孩子的認知發展,時刻關註孩子心理變化,由孩子主導遊戲過程中的細節,鼓勵支持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給孩子提供支持與幫助時,盡量提供孩子需要的最小值,提供幫助的目的不是代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鼓勵孩子繼續堅持解決問題。

8.孩子總是吃手/撕紙/亂扔東西/大喊大叫/調皮搗蛋,我應該想辦法趕緊制止

在孩子做出一些你認為是負面行為時,如果是公共場合,可以先想辦法制止。但是制止後還需要作進一步的思考:孩子為什麽要這樣做?是他需要博取關註?還是他有情緒需要發泄?如果他做的事情是為了博取你的關註,你應該思考是否平時給到的關註足夠。

如果他是要發泄情緒,那這份情緒源於哪裏?你認為這樣的發泄方式不對的話,什麽樣的情緒發泄方式是更合適的呢?當你制止了孩子的某項行為卻不去思考背後的程式,不尊重孩子的情緒,不給孩子提供新的情緒出口,那無異於治標不治本,而且容易引發更多的逆反行為。

9.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是個壞媽媽

你不僅僅是一個媽媽,更是一個人,作為人,有情緒非常正常,你的孩子也需要一個坦誠真實的媽媽,而非假扮出來完美媽媽。你不需要掩飾自己的感受,也不需要無節制的大發雷霆,只需要當你有情緒時,正視你的情緒,承認情緒的合理性,給自己情緒一個合理健康的發泄口即可。多關註自己的情感需求,誠實的向兒童表達真實感受,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也是給寶寶的好榜樣。

10.只有早教中心那種專門圍坐一圈的課程才是早教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真正有效的早教絕非早教機構裏圍坐一圈每周一兩次的課程,而是滲透在日常照料的點滴細節裏,由他最熟悉的照料者進行的。

對孩子的日常照料不應該與早教剝離獨立存在,孩子頭三年的教養重點應該是與身邊人建立持續而親密的人際關系,而非與早教機構老師這樣松散而短暫的聯系。(參照自嬰幼兒及其照料者)早教的目標是促進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養成分散在嬰兒成長的每個24小時的,他們會遇到的問題有些是在玩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在吃飯、睡覺、換尿布、洗澡、穿衣等日常瑣事中碰到的,你不能指望孩子每周集中培訓1小時,上了早教課程就能遇見這些問題並且學會解決這些問題。

當孩子可以自主進食、自主入睡、獨立玩耍,和親密的人建立健康持久的依戀關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解決處理自己在生活中遇見的大多數問題時,即可視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所以早教更多是要求父母親自在與孩子照料互動過程中完成的。在照料互動過程中提供機會,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是總幫他們包攬解決一切問題,將所有問題都排除在孩子的視線之外。

作為父母,主要作用是引導促進嬰幼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非刻意的去說教或者訓練。父母需要預判日常生活中嬰幼兒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且允許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同時在遊戲互動過程中,提供適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裏,嬰幼兒也會遇見一些問題,有機會自己解決。

11.為了防止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必須要給孩子報早教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當你明白早教的目標和頭三年的教養重點,就應該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用來和別人攀比的,尤其在頭三年,根本不存在起跑線一說。至於感統失調、自閉傾向、發育過慢這樣的詞語多半是早教機構想要嚇唬父母,讓父母乖乖掏錢的噱頭。即使你認為你的孩子存在上述問題,也應該找權威的醫療機構,由醫生鑒定,而非早教機構。

對於早教班,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讓孩子有一個除家以外的遊樂場所和打發時間的去處,自然可以選擇。指望孩子的教養問題靠一周一次早教課程解決是不明智的,出自跟風攀比的認為早教課程非報不可也是錯誤的,畢竟對於孩子而言,影響最大的還是家庭教育,教養問題還是需要父母自己解決。

嬰兒睡眠的真相

1.孩子晚上睡不好,那是因為白天睡多了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他們需要的睡眠量是非常多的,晚上睡不好,很有可能是白天沒睡夠,困過了,越困越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非常敏感,很容易驚醒。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孩子白天別睡,攢著到晚上睡個好覺」這樣的蠢話,你可千萬千萬別當真!不會有任何醫生、專家、書籍會告訴你寶寶白天不需要睡眠。

2.孩子自己困了就睡了,不需要哄

嬰兒不具備自主入睡的能力,自主入睡是一種能力,像走路一樣,需要後天習得,需要父母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幫助他學會自主入睡。早早規律作息的寶寶可以在很小月齡時達到不哭不鬧自主入睡的水平。而一些睡眠不被家長重視的孩子甚至到了2、3歲還要哄很久都不睡!

3.孩子可以睡很長時間就像月子裏那樣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孩子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睡眠的時間越來越短,尤其在頭一年,甚至幾天一變。月子裏孩子全天都在睡覺,2個月以後開始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的問題就會冒出來,你可以選擇無視這些問題,但它們不會憑空消失,反而會因為積壓不解決而變得越來越棘手!

3.孩子只要想睡就讓他睡,睡越久越好

白天的小睡單次時長即不能過少,也不能過長,基本在1.5-2小時單次為佳。低於1小時或者超過3小時都是不合適的。

低於1小時,會導致寶寶每次都沒睡夠,疲憊積壓,到黃昏或者夜晚睡前爆發,變得很煩躁很難哄睡。俗稱:黃昏鬧

超過3小時,會容易讓孩子日夜顛倒,晚上很晚睡

黃昏過後(6點以後)的小睡不宜過長,控制在1小時內為佳,否則容易影響到夜間入睡時間和睡眠品質。

如果,有的寶寶早晨的小睡睡得有點少,都不要緊,可以在中午/下午的小睡多睡一點點。

4.孩子現在不睡,說明他不困

孩子的睡眠訊號如果沒有及時抓住,越到後面越難哄睡,很多情況下孩子不睡哭鬧,不是因為他不困,而是他困過了,變得異常敏感,入睡困難,事實上他急需入睡。

「抓住睡眠訊號」,這簡直是哄睡成功的黃金殺手鐧。

但是每個寶寶睡眠訊號都會有所不同,有的寶寶打第一個哈欠立馬放床進入哄睡很容易,有的寶寶則要等到第三個哈欠,有的寶寶等到打哈欠就晚了。

還有一些寶寶你看他一直很興奮,一整天都沒有困的訊號,爸媽就誤以為孩子不需要睡眠,事實上,這樣的寶寶更需要盡快規律作息,讓爸媽可以把時間表作為一個判斷睡眠訊號的輔助工具,你會發現寶寶作息規律後,即使他表現得還玩意正濃,你按時將他放上床進入哄睡,過不了10分鐘,他也能呼呼入睡。

白天小睡的難度其實就體現在這裏。夜晚睡眠孩子基本很困了, 並且父母心裏可以篤定孩子確實需要睡覺。

而一到白天父母就開始不堅定了,自己內心先敲起小鼓,這時旁邊要是再有長輩說:「哇寶寶不困了起來玩吧」,加上接覺確實是睡眠引導裏難度最大的關卡,需要靠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所以很多父母此時就開始動搖必須要接覺到下一個飯點範圍內的決心。

父母糾結不定的心情大體是這樣的:

誒,他看起來好像不困嘛!真的是要睡覺嗎?

(一媽嘀咕:真的要睡了!)

哇,他終於睡了!

(一媽嘀咕:好的,很棒,要睡充足哦!)

呀,怎麽不到30分鐘就醒了呢?應該是不需要睡了吧?

(一媽嘀咕:NO!NO!NO!快點讓寶寶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來寶寶抱起來玩一玩

(一媽嘀咕:哦!千萬不要!寶寶很困的,脾氣不好,睡充足應該精神狀態很好,笑瞇瞇的)

呀,怎麽一下就哭了?是餓了嗎?

(一媽嘀咕:餵餵餵,還沒到飯點哇!你的寶寶是因為困了才哭的!)

請回過頭去參考前面的不同月齡寶寶睡眠需求量對照表。雖說寶寶們有所差異,但是差異也不會太誇張了,當你摸不準孩子到底誰沒睡夠,經常去看看剛才那張表。

5.孩子醒了就是睡夠了,可以起來玩了

孩子醒來,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哼哼唧唧,或者他經常在黃昏分時大哭大鬧難以安撫,那就說明他沒有睡夠,非常缺覺。(你可以再回前兩段看看)

他醒來是因為睡眠的連續性出了問題,他需要繼續躺在床上,重新入睡。尤其對於小睡很短明顯不夠的情況,你需要做的是堅持接覺,而不是抱起來玩耍。

6.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該什麽時間睡,什麽時間吃

新生兒出生後,生物律動還沒建立起來,沒有生物鐘的情況下,他非常容易出現作息紊亂的情況。對於什麽時候該睡覺、什麽時候該吃飯,他會根據父母的行為做出回應,並形成自己的習慣。

這裏的意思是:

如果你一直都是很隨意的餵食,不拘於固定的時間和時長,那麽你的孩子可能會根據你餵食的習慣,不定時的哭上兩嗓子告訴你他隨時有可能餓(當然也有可能不是餓哭的,也會被你誤判為餓)

如果你一直很有規律的餵食、哄睡,那麽他會根據你的引導形成自己的生物鐘,形成到點吃飯到點睡覺的好習慣。

你的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作息是規律的還是混亂的。

7.孩子哭了,說明他要吃奶,吃奶了就睡了

孩子哭有很多原因,要針對不同原因去解決,解決方式非常多。父母需要的是冷靜地分析思考,如果每次孩子哭你能想到的只有餵奶和抱起來兩種解決方式,說明你根本沒有真正關心過你的寶寶,你在逃避思考,你用到的是最簡單也是最懶的一種做法!

(寫這段話的時候,我知道有很多人看了會不高興,但事實如此,不這麽說,很多父母還要喝著雞湯安慰自己聽天由命很久!關於哭鬧可以參考前面「如何面對孩子哭」的章節

8.即使孩子睡眠有問題,那是因為孩子太小了,等孩子大了自己就好了,我無能為力

孩子慢慢成長,睡眠能力會有所提升,但是睡眠習慣卻是父母長期以來行為影響的。即使孩子長大一些,自身睡眠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長期的睡眠習慣是不好的,依然會給孩子造成睡眠障礙。不把孩子睡眠問題當回事,就是等於把希望寄托在運氣上。

有些媽媽,所謂運氣好,不過無意中自己的方式相對良好和作息相對規律,你以為孩子全是因為自身發展養成了好的規律作息和睡眠習慣,其實這些都是你平時一點一滴無意識的行為訓練出來的。

事實上,大多數的新手爸媽,在沒有規律作息這個意識下,對待孩子的哭鬧、需求判斷大多是不確定和錯誤的,采取的行為方式都人為的給孩子制造了額外的問題,不僅沒有幫到孩子,反而拖了孩子的後腿。很多孩子甚至到了1、2歲還在夜醒不斷、不停吃奶。

與其熬著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全靠運氣成分,不如盡早搞清孩子的真實需求,幫他引導,讓孩子和自己都早點睡個好覺,生活進入正軌。

9.孩子睡覺就是要在媽媽的懷抱裏

最舒適最有利於孩子睡眠品質的永遠是床。

你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被人抱著睡你的睡眠品質和時長會比在床上睡好嗎?

短期過渡式的抱睡,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這個意識:你的孩子越來越重,你越來越抱不動他,讓他回到床上睡覺是遲早的事。而這個「遲早」,宜早不宜晚,越晚孩子習慣養成時間越長,到你想要改變這個習慣的時候越難。

更加重要的是,可千萬不要邊抱邊晃,做一系列超難度動作,給自己挖一個又一個大坑。(甚至有的媽媽還要抱著孩子爬樓梯、做深蹲,你到底跟你和你的孩子有多大的仇恨,就不能放過你們雙方,好好讓孩子睡個覺嗎?)

因為你遲早有一天要戒掉的,到時候孩子必然是要哭著反抗的,你加入的幹擾越多,成分越復雜,改變壞習慣的難度越大,孩子因為抗拒新習慣哭的時長就越長,哭聲就越大。

10.我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我能做的只有他哭了就趕緊滿足他的需求

每個寶寶有差異,適應能力、睡眠能力等都有所不同,確實每個父母要付出的時間精力都有差別。但是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就給你的孩子貼上所謂的「高需求寶寶」。

如果你給孩子貼上這個標簽,心裏就暗示自己:「孩子哭鬧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他自己要求多,既然不是我的問題,我也無需做什麽改變,只需要被孩子牽著走就行,我就像個滅火隊員,每天忙著解決他各種高需求,這麽看起來我也是非常愛我的孩子和盡職盡責並且相當勞累的呀!」,這真的是非常糟糕的!

這就好比別人給你貼上「無能的媽媽」這個標簽一樣讓人感覺氣憤!

寶寶性格有差異,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強,有的孩子適應能力弱,有的孩子脾氣好,有的孩子脾氣倔,活潑型、穩重型、倔強型、內斂型這些不同性格型別我們都承認。不管寶寶是什麽型別的寶寶,他們都需要一個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

但是「高需求」這個標簽,真的聽起來很可惡,到底有幾個孩子是真正的「高需求寶寶」呢?不過是父母沒有像尊重一個人一樣尊重寶寶,父母自己沒有了解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和成長規律,不去嘗試正確的引導,或者是稍微嘗試很快就放棄,根本不堅持,無法管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讓家庭陷入失控,為了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問題,最後甩鍋在孩子身上,說孩子「高需求」!這是在欺負孩子太小不會為自己辯白嗎?

11.我希望孩子能從晚上9點睡到早晨9點,中間不醒來吃奶

如果你對睡整覺的定義是10個小時以上,那麽,快別做夢了!

我們對於嬰兒睡整覺的定義是:夜晚入睡後,連續睡眠的第一覺可以睡到6個小時以上。

一般來說嬰兒到16周大時有能力在晚上連續睡眠6個小時,同時白天睡眠是很規律的小睡(Thoman & Whitney,1989;Mao,2004;Sankupellay et al.,2011)之後慢慢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持續時間有所增加。

所以,你孩子如果在16周以後,夜間入睡第一覺如果能連續睡滿6個小時,你就該拍手鼓掌幹上一杯,表示稱贊和欣慰啦!

12.孩子只要一哼唧、扭動、搖頭,我就應該立馬沖過去安撫

冷靜!冷靜!冷靜!不要對孩子睡眠中的動作和小聲如同念經一樣的哼哼唧唧的哭聲反應過度。你的過度反應,你的過渡幹預,可能會認為給孩子制造睡眠問題!

入睡前和睡眠中的這些行為真的是在正常不過的,孩子有時其實並沒有完全清醒或者馬上要睡著,這時給孩子點時間機會自己去嘗試一下。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每次都要去幹預,很有可能給孩子養成不好的哄睡依賴,或者造成孩子習慣性夜醒。

習慣性夜醒,是指孩子夜醒不是因為他自己需求醒來,而是因為他為了迎合父母固定時間的安撫哄睡行為,讓自己醒來回應父母的行為。

很多孩子非常有規律地夜醒頻繁,其實大多是這種情況!想想吧,你的孩子在為了你而起床啊!!!

13.孩子睡眠有問題,只要針對睡眠問題,進行睡眠訓練就可以

當你覺得孩子的問題亂成一團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就想到先解決最讓你頭疼的問題。混亂焦慮湧在心頭時,會讓你忘記後退一步,冷靜的看待問題,並因此鉆進了睡眠問題的牛角尖。

當你開始嘗試市面上各種睡眠訓練的方法時,你發現睡眠訓練太難了!在自家孩子身上根本失效!書看了很多,你是挺想照書養的,孩子卻不照書長!怎麽別人養的都是天使寶寶,我的孩子就是睡渣!

當你還處於一片混亂,一堆問題湧上心頭的時候;當你用了睡眠引導的方法卻收效甚微的時候;當你在期盼孩子夜間能睡得再長一點的時候。不如從固定吃奶時間入手,先去幫寶寶把作息裏的各項活動理順吧!睡眠的細節的問題先放在一邊,等大方向捋順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

比如孩子的奶睡、點心奶、日夜顛倒、夜間醒來間隔時間很短、不停起來要奶吃、黃昏鬧、部份脹氣、舌苔厚重、積食消化不良、如何睡整夜,這些問題看起來好像很多都是睡眠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是規律作息這個大範疇下的問題表現,在作息建立起來後都會減輕或者消失。

睡眠問題其實是作息問題中的一部份。孩子的作息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裏不單單只有睡眠問題,還有吃奶的問題、清醒玩耍時間的問題、外界各種幹擾因素等問題。

當睡眠問題發生的時候,可以試著跳出來,從一個系統的角度,看看孩子作息裏的方方面面

睡眠出了某些問題的根本產生點並不在一定在睡眠!

這就是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我們先把孩子白天的時間分成一塊一塊的周期,周期裏再切割成吃玩睡三個模組,先去從大的方向上,調整固定每個周期的時長間隔,再去解決單個模組裏的細節問題。

規律作息可以幫你對孩子不同時間點上的需求做出正確的預判,孩子也會因為作息規律了而得到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節奏,建立正常的生物鐘,情緒上更加平穩。

當你的孩子適應了,有節奏地生活,情緒趨於穩定,接著再去放大分析找找具體到各個環節的問題出在哪裏,你會發現很多之前存在的問題,在你理順作息之後已經迎刃而解了,剩下的都是很好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哄睡方式轉變和接覺並覺的問題,都是需要你在孩子作息規律後、你能準確判斷孩子的需求、孩子狀態良好情緒平穩時,再去做些睡眠引導,你會發現輕松很多。

睡眠引導對於規律作息來說是錦上添花!

記住,千萬要先做規律作息!不要在一開始的兩三周就用哭聲訓練孩子的睡眠!

當你準備開始規律作息和睡眠引導的時候,你會面臨最大的難點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你自己的內心裏。你會一直遭受到自我質疑、他人攻擊,甚至於誤解孩子的哭聲,遊移不定,畏手畏腳。

請記住這句話:沒有不想在床上好好睡覺的孩子,只有不把孩子好好放在床上睡覺的父母!

新手爸媽最頭疼的夜醒頻繁、哄睡難、寶寶哭鬧不止、脹氣、晝夜顛倒,想要徹底解決,可以關註我的專欄:

希望以上可以幫到你!

看完三件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些幫助,我想邀請你幫我三個忙:

1. 點贊,你的贊同會讓更多人看到這篇內容。

2. 關註,讓我們成為長期關系,共同成長。

3. 關註公眾號【一媽育兒】,第一時間閱讀眾多新手爸媽掏心掏肺的獨家育兒經驗分享加入一媽天使媽媽家庭,進一步學習尊重式育兒與規律作息的更多內容! 謝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