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娃明明會走,為啥一出門就要抱?真不是懶,知道原因後你不忍拒絕

2024-11-10親子

Hi~大家好,我是飯飯媽

在很多寶媽的記憶中,自己的孩子都會有 一段「很懶」的階段,就是孩子明明已經能夠自己走路了,但是卻非得讓媽媽抱著走才行,又或是明明剛走沒幾步,就說自己太累走不動,要讓媽媽抱著走,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寶媽都非常的無奈。

寶媽帶孩子出行,結果走到哪兒「抱」到哪兒

趁著休假的時候有時間,媽媽就帶著小布出門旅行了,畢竟親子旅行是增進親子關系的一個好辦法。

聽到要外出旅行,小布也是非常地高興,在媽媽收拾東西的時候,自己也煞有介事地跟著收拾。

當然,小布收拾之後,媽媽還需要幫助小布再整理一遍,畢竟出門旅行有些東西是不需要帶的,就比如說小布的搖搖馬。

收拾妥當,媽媽就帶著小布開啟了此次的旅行,直奔北京。之所以選擇北京,是因為媽媽覺得北京作為首都,不僅是重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還有很多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因素,比如清華北大、故宮天壇、圓明園頤和園、十裏長街、廣場升旗等等,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小布長見識、拓視野、增知識。

到了北京安頓好之後,媽媽就和小布來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也就是故宮博物院。

剛到故宮的時候,小布是非常的開心,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東跑跑西看看,媽媽看到孩子對於歷史文化這麽有興趣,也是感到很高興。

不過,在出了故宮之後,小布一下子就變成「一灘泥」了,只嚷著讓媽媽抱抱,說自己沒勁兒走不動了。

而媽媽想著,可能是孩子在故宮裏面跑多了,確實累了,於是就抱著孩子奔向下一站頤和園。

到了頤和園之後,小布就突然不累了,直接下來又開始了「好奇之旅」,媽媽只覺得孩子是休息夠了,有勁兒了。

但是,和離開故宮的時候一樣,當媽媽和小布逛完頤和園,準備回去的時候,小布又是「完全沒勁兒」了,媽媽無奈又抱起了孩子。

對於孩子這樣的行為,媽媽感覺是孩子玩累了,所以才讓抱著的,而事實看起來也似乎真的是這樣。不過,第二天小布的表現,就讓媽媽產生疑惑了。

第二天媽媽帶著小布來到經典的北京四合院參觀,本來媽媽想著,孩子到了地點肯定會像「打雞血」一樣很有勁兒。

但這次卻不同,小布還沒動就說自己「累」,就讓媽媽抱著不撒手。於是,媽媽只能夠抱著小布逛完了四合院。

媽媽看到小布一直「很累」,就想著孩子是不是今天狀態不好,結果到了下一個行程「世界公園」的時候,小布卻又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地精神十足。

這樣反復無常的表現,讓媽媽就感覺有點疑惑了,到底孩子是累,還是不累?又或者是「有選擇地累」?

之後的幾天行程中,小布一直都是一種「毫無規律的累」狀態,這讓媽媽感覺,小布根本就是「想什麽時候累,就什麽時候累」。

並且,媽媽還發現一件事,就是孩子喊「累」的時候,讓孩子坐下休息都不行,非得讓媽媽抱著才行,這讓媽媽再次地感到不解,難道只有媽媽抱著才能夠「緩解疲勞」嘛,不應該的啊。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寶媽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不知道什麽原因就開始讓媽媽抱了,這種行為在很多大人眼中,是毫無邏輯的。

但事實上,孩子讓媽媽抱,是有原因的,並不是「懶」,也不是「累」。

孩子明明會走路,為什麽出門總讓媽媽抱?真相原來是這樣

1)孩子是真的「累了」、「困了」

在陪著孩子玩的時候,寶媽們可能經常會發現,孩子在結束某個計畫的時候,就會對寶媽求抱抱。

比如小布在遊玩故宮的時候,就呈現出一種求抱抱的姿態,這就很可能是因為孩子是真的感到很累、很困了,所以才會向媽媽求抱抱。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經典的場景也是孩子「困」、「累」求抱抱的典型情況。

比如孩子到晚上的時候求抱抱、孩子吃完飯之後求抱抱、孩子做了較為激烈的運動之後求抱抱等。

基本上孩子在失去大量體力,或是到達生理休息節點的時候所做出的求抱抱行為,都是因為「困了」、「累了」。

2)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或依賴性過強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來源。

而孩子從家長身上獲取安全感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求抱抱就是一個典型的方式。

我們會發現,孩子受到驚嚇、受到傷害等情況下,一般都會「哭著找媽媽」,然後進入媽媽的懷抱,在媽媽的一陣安撫之下,孩子才會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其實,孩子在受到驚嚇、傷害時,就是孩子安全感迅速降低的時候,孩子為了獲得安全感,從而對媽媽求抱抱,從而彌補自身安全感的不足。

不過,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了,還習慣性地求抱抱,很可能就不是因為安全感不足了,而是 一種「習慣」。

說白了就是對於家長的依賴性過強,一旦出現什麽事情,就習慣性的去找家長求抱抱,而不是自己去克服困難、處理問題。

3)孩子情緒低落、興致不高

孩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也會默默地找到媽媽求抱抱,這一點應該很多的寶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比如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看到了什麽令人傷心劇情,就會默默地縮排媽媽的懷抱中。

孩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內心是充滿負面因素的,孩子就需要一個能夠緩解心理壓力的方式,而媽媽溫暖的懷抱自然是孩子的最佳選擇。

4)本性使然

很多時候,其實孩子求抱抱是「毫無理由」的,只是一種「本能」。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之所以找媽媽,就是一種生物的天性,而孩子求媽媽抱抱,其實也是一種天性,是刻在基因裏的天性,是本能地在保護自己。

因為孩子自己應對環境的能力是很差的,而媽媽往往是能夠照顧、保護自己的人。

面對孩子求抱抱,媽媽該怎樣回應?

如果自己的孩子「求抱抱」,作為家長,我們到底是抱還是不抱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於「無端」地求抱抱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總是毫無理由地出現求抱抱的行為,就覺得孩子是「矯情」,這讓家長會產生生氣、反感等感覺,所以往往處理方式都是「不抱」,甚至還會對孩子進行呵斥等。

確實,如果說孩子的年齡比較大,無端的求抱抱或許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是過於依賴家長的習慣,是需要改正的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的年齡不足3歲,那麽建議家長還是答應孩子的請求,去抱抱孩子。

因為孩子在嬰幼兒階段,也就是3歲以內的時候,本身的發育是非常不完全的,對於世界的認知是非常片面的,對於問題的處理能力也是很弱的。

所以孩子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就是非常大的,而往往寶媽的抱抱才能夠更快地給予孩子安全感,從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簡單的說,就是3歲以下就抱抱,3歲以上要糾正孩子的習慣,不要隨便答應孩子抱抱。

◎晚上或孩子長時間運動後求抱抱

孩子在晚上求抱抱,其原因大多都是因為孩子到了睡覺時間了,自身的生物鐘開始促使寶寶入睡。

而寶寶是需要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入睡的,所以才會求抱抱,這樣寶寶睡得更好、入睡更快。

孩子在長時間或是高強度運動之後,身體是比較疲乏的,孩子的潛意識會認為自己處於「無自保能力階段」。

所以需要一個具備安全性的休息場所,才會讓寶寶產生向寶媽求抱抱的行為。

所以,孩子要是在晚上,或是大量運動之後求抱抱,建議寶媽一定要答應。

◎孩子情緒不佳或受到某種刺激後求抱抱

情緒問題,或是突然的 刺激,都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不好的影響,會讓孩子出現緊張、恐懼的情況。

而寶寶為了緩解這些不好的情緒,就會向媽媽發出求救訊號,希望媽媽能夠抱抱自己,從而撫慰自己的心靈。

所以,當寶寶情緒不佳,或是受到外界刺激(驚嚇)之後,寶媽也需要多抱抱孩子,幫助孩子擺脫不好的心理環境。

寫在最後

面對孩子的求抱抱,寶媽不要覺得「麻煩」,更不要去生氣,而是要分析孩子到底是因何種原因求抱抱,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才能夠給出最合適的反應。

【互動話題】你面對孩子求抱抱的時候會怎麽做?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