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聚焦家庭養育環境,2024家庭教育藍皮書出爐

2024-03-04親子
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註。中國家庭的養育環境如何?近日,由問向實驗室和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出品的【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正式對外釋出。報告顯示,中國家長為孩子提供了相對良好的養育環境,尤其是在各種型別的成長支持,創造溫暖的情感環境等方面表現突出。但也有部份家長在育兒時存在過於焦慮的現象。
聚焦家庭養育環境的關鍵問題
透過對近百萬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相對全面的數據收集,藍皮書調查了2023年各類中國家庭的養育環境,並從家長、孩子、教師的視角深度研究、分析了家庭養育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品質以及日常生活行為的影響。報告顯示,不少家長在認知上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但在情緒與行為上卻無法跟上,呈現出「知行不一」的局面。
在認知層面,75%家長認同擁抱等肢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65%家長贊同應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情緒層面,80%的家長對孩子的學業表現感到焦慮,60%的家長時刻擔憂孩子出現意外。而到了行為層面,45%的家長經常過分插手孩子所做的事。
爸爸和媽媽,男孩家長和女孩家長,誰更焦慮一些?針對這一問題,報告顯示,焦慮問題在爸爸中更為普遍,男孩家長比女孩家長更容易焦慮,綜合而言,男孩的爸爸最焦慮,對孩子的行為幹涉也最普遍。在學段分布上,初中生父母最容易焦慮,且幹涉行為最多,親子互動溫暖度最低。
報告顯示,小學階段,家庭教育會為孩子身心健康打下基礎,初中階段,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最大,是最關鍵的時期,到了高中階段,家庭教育的保護作用則明顯減弱。
此外,對於「教育孩子,是‘夫唱婦隨’好?還是‘慈父嚴母’好?」這一問題,報告指出,相較於「互補」式教育,夫妻雙方在教育風格上保持一致,對孩子心理發展更有幫助。
「孩子是種子,家庭是土壤」
藍皮書的釋出,也引發了教育學界的高度關註。
結合藍皮書的研究成果,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盧勤指出,當今家庭環境面臨著幾大沖突:期望的沖突,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保護的沖突,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愛的沖突,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期;交往的沖突,過多的幹涉帶來孩子的無奈。「家庭養育環境值得社會關註,因為孩子是種子,家庭是土壤,土壤的品質直接影響種子的生長。」盧勤說。
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看來,家庭養育環境在此前的教育研究中極易被忽視:「教育之前必須有養育,養在前教在後。父母對整個家庭養育環境的塑造包含三個因素——經濟基礎,良好的經濟基礎是孩子歡樂成長的必要條件;陪伴時間,父母陪伴子女時間的長短和品質,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性格和觀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正確恰當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良好助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對於家庭的養育環境以及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學術研究仍有待提高。期待這本藍皮書能推動家庭養育環境的建設,從而提升更多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
據問向實驗室創始人張藍心介紹,自2015年以來問向實驗室一直不斷驗證和叠代套用模型,並將套用研究真正落實到具體場景當中,旨在科學系統地解決場景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我們堅持將研究結果套用到實處,不僅要從下遊幫助每一個已經出現了問題的家庭和孩子,還要從上遊去歸因,從根本上改變整體環境。基於藍皮書的研究成果,我們已研發完成問向學生關愛·家庭教育系統平台,並透過全國40余個區域教育部門落地套用。未來,問向實驗室還將繼續圍繞家庭教育創新與教育模式創新在內的諸多前沿問題展開一系列數據分析與解決方案套用研究,為中國家庭教育發展提供更多建議。」張藍心表示。
作者:王星
文:王星圖:本報資料照片編輯:王星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