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懷孕」誤判為流感疫苗禁忌證?專家:母親接種疫苗是6月齡前嬰兒獲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徑

2023-12-01親子
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目前流感病毒已居各年齡段感染首位。近一周以來,多地亦官宣提早進入流感高發季,並提出為60歲以上老人和中小學生免費接種疫苗。不過,還有一類脆弱人群,在疫苗接種中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會被排除在疫苗接種之外,這就是孕婦。
「一項新冠疫情前在廣州開展的研究顯示,中國只有21.3%的服務提供者知道孕婦是被建議接種流感疫苗。」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蔣泓近日對第一財經等媒體分享了這一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流感疫苗立場: 「孕婦和產婦」感染流感病毒後出現嚴重癥狀、住院或者死亡風險更高,被視為與老年人、5歲以下兒童以及一些基礎病患者同等「優先級別」的疫苗接種人群。在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2-2023)中,孕婦亦是流感疫苗的優先接種人群。
多名受訪專家、疫苗企業界人士表示,盡管全球都存在孕婦的「疫苗猶豫」,但中國孕婦疫苗接種率顯著低於歐美多國。而在這背後,與國內的流感疫苗缺少孕婦相關的臨床數據、醫務人員和社會公眾對孕期接種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認知不足以及接種場景的便利性不高等原因有關。
孕期婦女更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迄今為止,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均提出,孕婦或在流感季節備孕的女性為優先接種物件。「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進一步明確,在妊娠任何階段均可接種流感滅活疫苗,產後可接種流感減毒活疫苗。
蔣泓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孕婦及新生兒較普通人群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威脅,流感疫苗接種對母嬰均有明顯益處。
蔣泓表示,孕期婦女感染呼吸道疾病相關的病原體,相關的癥狀如發燒和體內的炎癥反應會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增加,諸如流產、早產、子癇前期等風險顯著增加,從而危害胎兒生長發育和健康。
至於「為何要提倡在孕期接種,而非分娩後為母嬰接種疫苗」,蔣泓對記者解釋說,嬰兒由於免疫力較差,並受到母源性抗體的幹擾,接種疫苗後免疫反應通常較弱。給予高危嬰兒免疫球蛋白的被動免疫保護措施難以實施,且價格昂貴。孕期進行疫苗接種安全、有效,且對多種疫苗可預防疾病可產生免疫保護反應。孕婦免疫接種不僅能夠保護母親和胎兒不受疾病侵襲,透過胎盤獲得的母源抗體也能夠使出生後前6個月的嬰兒得到保護,是保障母子健康的有效措施。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刊發的「孕產婦流感防治專家共識」亦提到,6月齡內的嬰兒不可接種流感疫苗,母親接種疫苗是其獲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徑。
此外,目前國內外已有多項真實世界研究揭示,孕期接種流感疫苗可產生保護性抗體反應,降低母親和嬰兒患流感的風險;未發現孕期接種流感疫苗對胎兒會產生不良影響(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及小於胎齡兒)。
在有效性方面,一篇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研究人員此前發表在【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上的研究文章稱, 2009年pN1流感流行期間,孕婦及胎兒的死亡率升高。研究顯示孕期接種1劑pN1單價滅活疫苗後,93%的孕婦產生了保護性抗體應答,可使87%的嬰幼兒獲得保護性抗體。
另據「孕產婦流感防治專家共識」,孕產婦接種流感疫苗,獲得血清保護的比率與普通人群相似。接種流感疫苗使實驗室確診的流感發生率降低了50%。即使接種後仍感染流感,也可以減輕癥狀。產前母體免疫誘導產生大量的抗流感特異性血清IgG,可以透過胎盤傳遞給胎兒;在哺乳期,抗流感特異性IgA可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
為何孕婦不願打,醫護不敢打?
盡管孕產婦接種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證實,但孕婦及家庭依然存在「疫苗猶豫」,提供疫苗接種服務的醫療機構亦是顧慮重重。
多項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孕婦流感疫苗接種率較低。以深圳為例,根據研究人員於2016和2020年分別開展的研究,該市孕婦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0.91%和1.88%。
理論上,醫護人員對孕婦接種流感疫苗的認知度越高,建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越高。但蔣泓表示,有調研顯示,超過五成的疫苗服務提供者不建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主要顧慮是「疫苗副作用」和「因疫苗副作用與服務使用者發生沖突」。
此外,國內仍有相當比例的醫務人員認為「懷孕」是流感接種的禁忌證。一項今年8月發表在【華西醫學】上的研究稱,在對四川省21個市州門急診、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兒科、口腔科等醫院科室醫務人員和行政人員,共計3244名有效問卷的梳理中發現,流感疫苗接種禁忌證題目僅有 3.2% 的正確率,分析其原因發現 79.5% 的醫務人員認為懷孕和哺乳是流感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疫苗接種的主要場所也是制約國內孕產婦疫苗接種率提高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國疫苗接種主要發生在基層醫療機構,但是孕婦因為有孕產期會較為頻繁地在二、三級產科機構進行產檢。「如果能在這些產科保健機構開展疫苗接種服務,可能是一個促進孕期疫苗接種服務可及性的較好方式。」蔣泓如是建議稱。
從接種者而言,一個關鍵擔憂在於:懷孕女性通常不被納入疫苗上市前的臨床試驗,疫苗針對懷孕女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不足。
對此,復星醫藥研究中心藥物警戒部門全球負責人汪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多數疫苗(如流感,新冠疫苗等)在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是不納入孕婦的,他們的安全有效數據來自上市後的研究。但疾控部門在撰寫相關推薦指南時,會進行「風險-收益」評估,只要納入推薦指南的,那麽收益(如用疫苗,防止感染,避免感染的後果)明顯大於風險(如疫苗可能造成的傷害或者資訊還不充分),故而公眾應該對孕婦接種相關推薦疫苗持有信心。
此外,由於多數疫苗采用「藥企承兌上市後累積孕婦自願使用的資料」進行接種效果分析,汪敏建議,中國監管部門應繼續最佳化疫苗上市後的安全監測體系,並進一步激發疫苗廠商主動參與到相關評估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