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我寫了近
300篇
關於如何英語啟蒙的文章,包含了
磨耳朵,親子共讀,自然拼讀,橋梁書,章節書
等等等等。
但是我依然會遇到很多剛剛英語啟蒙的家長,在看了所有的規劃路線,所有的細節分享之後,
仍然一頭霧水
,不知道從哪裏下手,並且有很多的疑問。
今天,我們盡可能用簡單而明了的語言,給剛入門的家長理一個
基本思路
。
我們把本文分為以下幾部份:
1. 英語啟蒙是什麽?和英語學習區別?
2. 剛開始啟蒙,父母需要做些什麽。
3. 英語啟蒙需要邁出的第一大步。
4. 英語啟蒙的第二大步。
5. 啟蒙以後的路。
6. 疑問解析。
01英語啟蒙≠英語學習
我們父母首先要了解到,
我們給低幼娃的英語啟蒙,不等於英語學習
。
英語啟蒙
的
首要目的
是讓孩子覺得英語好玩,對英語感興趣。
然後才是
沈浸式的習得,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習語言。
而英語學習
,則是有技巧性地掌握規律和技能。
所以在英語啟蒙之前,我們的心理建設要做好,
我們不是在教孩子字母
,
我們不要求孩子馬上開口講
,
我們不要求孩子一個月能學會多少單詞
。
就比如,我們在教孩子走路(英語學習)之前,是需要先扶著孩子讓孩子慢慢站起來(英語啟蒙)。
02剛啟蒙時,父母需要先了解什麽?
我剛剛給果果英語啟蒙時,
做的第一件事情
是買書,大量的買書,覺得書買回去就能開始啟蒙了。
買回來發現
要麽難度太高,要麽果果不喜歡,要麽不會教,要麽我娃不配合,總之各種別扭....
慢慢才了解到,剛剛給娃進行啟蒙時,
父母需要先了解三件事
:
第一件事:啟蒙大方向應該是怎麽樣的?
第二件事: 買書的基本原則是怎麽?
第三件事:作為父母,我需要學習哪些內容?
我們詳細來講講這三件事:
第一件事,
英語啟蒙最基本的原則是:
聽,說,讀,寫順序不能亂
。
聽,
是透過兒歌,韻律,親子共讀等方式,讀/唱給孩子聽,給孩子創造沈浸式環境。
說:
孩子有了一定的聽的積累,度過了語言沈默期,開始嘗試著張口模仿。
讀:
在一定詞匯量和拼讀技巧的基礎上,孩子嘗試自主閱讀。
寫:
書寫和寫作,開始邁向更深層次的英語學習。
所以英語啟蒙中,
聽是重中之重
。只有大量的聽才能讓孩子對英語的節奏產生熟悉感,進而打好最基本的基礎。
而孩子在剛剛啟蒙的時候,無論是兒歌或者親子共讀,都仍處於積累階段,不會一下子開口講,步入到說的階段。
所以,如果剛啟蒙的孩子不開口講,無需擔憂和焦慮,繼續輸入。
第二件事:買書的基本原則
雖然買書要看孩子的興趣,但是剛剛啟蒙的低幼娃,是不太可能只依據他們的興趣來買的,
所以買書除了興趣,還有看書的難易程度,認知程度以及型別。
現在市面上的英語啟蒙書,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型別一:低幼紙板書
部份經典代表:各類布書, 機關書
這類紙板書的基本特點是: 撕不爛,色彩鮮艷,有機關孩子能動手操作,內容簡單日常化,符合孩子的認知。
型別二:各類繪本
部份經典代表:廖彩杏書單
繪本主要以圖片為主,文字很少,有些甚至沒有文字,來表達特定主題的,往往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來完成閱讀,進而幫助孩子構建精神世界。
比較出名的繪本書單包含了如凱迪克大獎繪本,廖彩幸書單推薦,格林威大獎繪本等等,繪本大師如Eric Carl e和Dr. Seuss的繪本則是本本經典。
但是繪本因為難度不一,需要父母一本本去挑選合適水平的內容,所以大多數只能進行泛讀,不適合作為啟蒙初期精讀材料。
型別三:分級讀物
部份經典代表:牛津樹,大貓,紅火箭,RAZ, 海尼曼
在英語母語國家,分級讀物是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而且分級非常明確的兒童讀物,主要用於幫助孩子從親子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
因為分級讀物我們最主要的目標是」識字「和」自主閱讀「,所以分級讀物剛開始都非常簡單,一頁上面只有幾個字或者短短的句子,從而慢慢幫助孩子慢慢自己認讀。
所以現在很多剛啟蒙的娃也會選擇初階段的分級讀物來精讀和看圖指物。
第三件事:作為父母,我需要準備哪些內容?
在給娃英語啟蒙初期,父母需要準備:
百度網盤: 用來保存各類磨耳朵兒歌,低幼動畫,以及其他資源
音質優良的音箱或者智慧機: 磨耳朵用
父母看些各類英文啟蒙類的書了解基本知識,如【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用有聲書,輕松聽出英語】, 【繪本123,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等等。
任何英語英語啟蒙的書籍,都有可以借鑒的地方,多讀幾本,選擇性地,並且根據自家娃的情況調整。
03
英語啟蒙第一大步:
這個英語啟蒙第一步,我們
不按照
往期寫的磨耳朵,親子共讀,自然拼讀這麽細的來講給大家。
我們今天講的英語啟蒙第一步:吸引孩子興趣
讓孩子覺得英文是簡單的,好玩的,自己能聽懂的,能看懂的,孩子才願意繼續長久持續下去,所以讓孩子感興趣,尤其對於3歲以上娃,是重中之重。
方法建議:
1. 聽好的兒歌,邊聽邊看邊跳,但不要求馬上張口
2. 親子共讀,選好玩的繪本,做遊戲,角色扮演,繪聲繪色
3. 一起看動畫,無所謂完全理解
4. 鼓勵,鼓勵,鼓勵!
兒歌
我們寫的文章特別多,大家可以一個個看過去,了解下不同的兒歌型別以及選擇方法,
法則一:137法則
1:每天最少聽一遍,最多聽7遍。總共不超過30分鐘。
3:每天最多聽3樣東西,不得超過7樣。
7:就是連續7天聽重復相同東西,不管孩子是否熟記,聽完就可以進入下周計劃了。
法則二:父母的參與以及TPR
關於什麽是TPR,請參考個人頁面文章,
親子共讀的遊戲和互動:
親子共讀的遊戲和互動,這裏舉一個常用的不需要花費特別大技巧和精力的互動例子,其他的大家在我們之前的精讀文中檢視。
I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I poop...
讀I eat fruit中fruit 的時候,就指著圖片把fruit 的種類全部找出來。 指一個水果,念一次,最後別忘了漏掉一個水果不指不念,讓孩子幫忙找出來, 從而獲得成就感。
繼續讀,I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中vegetables 時,就鼓勵孩子把所有的vegetables 找出來,找一個,讀一個。
讀完之後,我們就開始動作做扮演和練習了。
假裝書中的水果和蔬菜能夠拿出來吃, 開始練習:
I eat mushrooms, 用手摘書中蘑菇放嘴貝瑞吃,然後做出Yummy or Yuck 的表情,表情一定要生動形象,方便孩子模仿和擴充套件。
然後同類方法和孩子一起練習:
I eat kiwis
I eat carrots
I eat tomatoes
I eat strawberries
.... .
練習完,和孩子一起拍拍肚子,I am full.
而親子共讀中能夠用到的遊戲,我們也整理了出來,大家可以重復使用:
04英語啟蒙第二步:
在孩子覺得英語好玩不難,願意去讀之後,我們就要做好
規劃和堅持了。
一般規劃包含以下幾部份:
-
每天磨耳朵內容和時間
- 親子共讀時間
- 精讀互動時間
- 生活中大量的輸入
磨耳朵父母按照
137法則
,每天早中晚來堅持。
同時需要註意盡可能保證
可理解性輸入
,兒歌的選擇內容,可以是本周或者上周精讀,精看,或者學習過以及即將學習的內容。
親子共讀
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性強或者節奏感強的
繪本
來讀,讀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於中文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親子共讀是
不要求
孩子必須跟讀和掌握,就是透過大量的泛讀,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和詞匯量,共讀時間可以放到晚上睡覺前。
精讀互動
就是我們文章中經常寫的精讀,可以是低幼紙板書,或者分級讀物,或者簡單的繪本,每天堅持半小時一起精讀一本繪本,或者卡片遊戲,或者角色扮演,
宗旨是
透過互動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內容並且嘗試著講出來。
05啟蒙以後的路
在啟蒙積累階段,孩子的詞匯量積累到1000詞之後,我們就可以系統給孩子接入自然拼讀和高頻詞,開始指讀練習,往自主閱讀上跨步。
關於自然拼讀和高頻詞的內容,檢視下方連結:
06英語啟蒙中遇到的問題
1. 父母英語很渣,怎麽給娃啟蒙?
我從來不覺得父母的英文渣,會阻礙到對娃的英語啟蒙
,播放兒歌和娃一起看一起學, 親子共讀讀不準的用點讀筆輔助,日常遊戲互動也只需要簡單的詞匯,以及父母的參與。
英語渣不是借口,講的不標準的,孩子在大量原版音訊的熏陶中,會逐漸自我糾正,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媽媽當老師,更是當啟蒙路上的同伴,一起陪伴著往前走。
2. 給孩子讀繪本要不要轉譯?
廖彩杏
主張「沒有母語轉譯,孩子也有能力在自己的摸索下,看懂和聽懂英文故事」。
汪培珽
建議剛開始可以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等到孩子對故事熟悉了,就可以不用逐字轉譯,直接念英文。
吳敏蘭
則強調父母和孩子的共讀,讓孩子愛上繪本。她認為,對幼兒,無論給她講什麽語言,都一樣,所以可以直接讀英文,不需要轉譯。
結合果果的例項,
我更傾向於
如果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學繪本,是不需要轉譯的,因為他們的中英文接受程度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孩子大點才開始英語啟蒙,一句中文一句英文更好一點,那個時候孩子的中文已經非常強勢了,有些圖片資訊已經解釋不了句子的含義了,所以是需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講給她聽的。
不管怎麽說,
讓孩子讀懂是首位,
讀懂了,才能讀出趣味性。中文只是一根拐杖,幫助孩子看懂意思的,但是不要養成依賴性,基本上一個故事用中文最多解讀2遍,孩子就能聽懂意思,就可以用全英文來讀或者聽了。
3. 孩子不願意讀英文,怎麽辦?
如果孩子不願意讀,先別急著焦慮,搞清楚原因。
如果是太難了孩子聽不懂,調整繪本難度。
如果是太無聊了,孩子更想去玩,調整共讀方法,把遊戲,互動插入進去,抓住孩子的心理,一點點攻破,從ta最喜歡的著手,只要父母用心觀察和思考,總會有突破口。
另外,我們父母的焦慮情緒,會無形地影響到孩子。
4. 讀分級讀到什麽程度可以進行下一本?
如果是精讀,一本內容孩子能夠看圖講出60%的內容,就可以繼續進行下一本,因為高頻詞匯和句式是在讀物中不停地重復出現的。
如果是泛讀,則一本本往下刷下去,重復刷。
5. 孩子已經啟蒙了一段時間,知道意思,但是仍然不開口講,我該焦慮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語言沈默期
。所謂語言沈默期,是指孩子在學母語的時候,都要經歷一個為期大概一年的「聽」的過程,然後才開口說出第一個詞。而對於母語非英語的第二語言,有的孩子的沈默期只需要1天,有的則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此期間,幼兒主要是透過聽,對語言輸入進行儲備,加工,整理,等到時機成熟,便可以輸出了。
然後
,我們要開始弄明白孩子到底是不是處於語言沈默期。我們可以反過來,家長說單詞,讓孩子指認圖片。如果孩子能夠準確地把圖片指認出來,也就是說孩子聽懂了,那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孩子會開口說的。
6. 要不要糾音和過度在意英音和美音?
不要過分在意。
首先,
孩子的發音在大量的音訊輸入的前提下,孩子會自動改正過來的。在不斷地學習中,語言能力足夠強大之後,口音還可以自主切換。
就算是英音,還能細分為RP(Received Pronunciation,早期BBC主播發音)、倫敦音、利物浦音、曼徹斯特音等。美音按地域細分德克薩斯、路易士安那等,類別一點都不比英音少。 除卻這些,還有歐音,澳音等等。
對於我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英語啟蒙,
比起說來,聽更重要
。說上只要發音正確,母語國家的人基本能聽懂。但是如果聽力上斷弦,就沒有辦法再繼續進行交流。
給孩子進行大量的磨耳朵,海納百川地聽,大量培養聽音辯音能力,什麽樣的口音都能聽得來,聽得懂,才算真正做得好。
07最後的碎碎念
絮絮叨叨這麽多,其實無非想傳遞給大家:英語啟蒙,不要焦慮,不要對比,因材施教,並且堅持。
父母先先了解和學習,再根據自己家娃的實際情況,用她/他感興趣的方法開始。
今天果果晚上當小老師給我上課,講的主題是map, 她絮絮叨叨講了很多,但是她的第一句話來描述什麽是map 時,著著實實感慨到了我,她說,a map is a drawing of a place from above。
我知道什麽是地圖,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這樣去描述,從來沒想過要傳遞給大家it is from above...
在陪伴著孩子越深入學習,越覺得,英語啟蒙與其是在學習語言,不如是在學習新的思維方式,學習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然後不斷強大,變成更好的自己。
而這個,需要長久的堅持,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