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吃幼兒教育這碗飯的,說這句話我不怕砸自己飯碗:
珍惜小孩的0-3歲無可厚非,但也要結合當父母的生理,心理以及經濟情況,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相關閱讀,我的一點個人拙見:
很多父母,都在生存線上掙紮:房貸要付,升職要撈,車費水電暖網以及各種育兒費用都讓家長搭上了爆肝的精力在賣命。你可以說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幸福;這也對,但對於一個30歲的年輕爹/媽而言,這樣說也不太正確,因為享受安逸,也從來都是跟事業有成相違背的,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一番成就,也很多人在有成就的同時,就缺少了對於孩子的陪伴。
所以這個時候,大量替代出現了,托兒所,早教中心,保姆,爺爺奶奶或者任何親戚,只要能讓小孩感覺是安全的,家長認可他們的價值觀的,都能夠給予小孩好的早期教育。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會以自己的父母能夠有一番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咱撇去故事會裏極端案例,親子關系的不和,家庭破裂,母不慈,子不孝,大部份的家庭,還是處在一個有矛盾但血濃於水的狀態。
而父母迫於生計而減少了和小孩的親子時光的這些難處,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溝通以及彌補的。
等孩子大一點,會走路了,是否能夠在自己不太忙的時候,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去看看?
或者,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哪怕是Ta還只會呀呀學語,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和小孩輕聲細語一番,你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哪些讓你快樂,哪些是你覺得糟心的?
體諒父母也是需要小朋友從小學習的,不可能突然某一天就醒悟了。他們需要理解的是,很多時候因為自己還是小孩,大人大多數會顧及他們的需求;但父母也很累,也是凡人,也有生活壓力,也有人性弱點,也有自己的世界,我們可以隨時交流自己的人生心得呀。
說著跑題了,我自己也是身體力行在做到給小朋友提供絕佳的親子場所和早教環境,我自認為是做的很好的。
但一切的一切,也是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孩子她爹,也是拼命三郎一枚,毫不矯情的說,我換了一種方式在工作,犧牲了部份掙錢的能力;孩子爸爸犧牲了大部份自己休息的時間,來換取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
所以我的小孩,縱然比不上那些二代們的小孩的經濟條件,但總體而言,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生理發育上,我們是盡力了,問心無愧。
從她會走路的時候,我就帶著她演示疊衣服,怎麽用洗碗機洗衣機,也教會了我忙碌的時候她需要自己玩一會兒忍耐一下寂寞,也教會了她出去玩不是什麽都能買,媽媽累的時候需要自己走,不能總被滿足。
主動幫爸媽拿購物車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9982820756881408 主動要自己拉推車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9983718849671168爸爸偶爾不忙的時候,會帶她去參觀自己的工作場地,職業不分貴賤,孩子要學會尊重父母的職業,體諒他們的辛勞。
我反對那一切不以實際情況出發的過度滿足和溺愛,孩子的成長是無需和他人比較的,只需要問經常他們一句,父母這樣,你快樂嗎?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點點時間來交流,不無視他們的基本需求,給予有限的引導,充分給予他們時間、空間想象和運動,不代替他們吃苦,也不無端給他們制造痛苦,這方面做好了,相信孩子的頭三年,你們都不會後悔。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