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4歲的孩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奧運賽事。
我跟她說:如果穿中國隊服的運動員們贏了,就是代表我們國家贏了。
孩子問我: 那「贏了」很重要嗎?
我說:重要。它象征著我們國家的實力。
孩子繼續問: 可是輸了怎麽辦?
我沒有正面回答,倒是反問了孩子:你覺得應該怎麽辦?
孩子不假思索地說:那就繼續努力吧!
她想了想,繼續說:就像我跑步一樣,總是要練習練習練習,才可能進步。
當孩子問我輸贏重不重要的時候,我的回復「重要」可能和大多數父母的教育都不太一樣。
很多父母都在教育孩子時,都傾向引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這個標語延續了中國人謙卑有禮,講友誼、講團結的光榮傳統,肯定沒錯。
但捫心自問,既然上了比賽場,誰又不想贏?
想贏沒什麽不對,怕輸也是正常心態。
贏了後所帶來的驕傲,自信等積極情緒,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一定都是打心眼裏覺得歡喜的。
這些人之常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
如果孩子在任何比賽面前,毫無輸贏的落差感,沒有任何的勝負欲,並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所以,我坦然地告訴孩子,輸贏是重要的。
在贏中證明自己的實力,
是自信心的原始積累;
在輸中承認別人的優秀,
是沈澱進步的開端。
一、不要因為怕孩子輸,所以總讓孩子贏
如果不希望孩子未來不知如何面對和處理失敗,那麽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教孩子的,便是讓孩子真切感受有輸有贏的過程。
家有兒女,誰還沒個日常「小競賽」呢?吃飯比賽,洗手比賽,刷牙比賽,拉粑粑比賽......為了讓日常育兒更有效率,我們經常會以比賽的形式來激勵孩子動作快些。我家的老人很在意孩子的「悲傷」,所以每次「比賽」時就會刻意謙讓,繳械投降:「好啦,你吃得最快,我這裏還有一口沒吃完,比你慢。」「我家XX最厲害了,你又第一名了!」這樣子的結果當然會讓孩子「自信心爆棚」,但是實際也容易為孩子的成長埋下炸彈。
外界哪能永遠像家一帆風順,越早教會孩子面對失敗,理解失敗,孩子才能越早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與平常心。
不怕孩子「總想贏」,怕的是孩子「輸不起」。
我們在倡導孩子的競技意識時,需要警醒的關鍵點在於 「每一次比賽孩子都認為,只有贏才是全部」 。當孩子真的失敗時,我們最需要做的不是埋怨,不是指責,而是:」沒關系,咱們一起面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平復下來,讓孩子感到依然被信賴,再一起商討後續的解決方案。
讓孩子明白「失敗」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二、不要代替孩子去面對和處理失敗
當孩子「失敗」時,不需要緊張地立馬給孩子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或者絮絮叨叨著講一大段道理,把消化負面情緒和自主思考的權利留給孩子。
我女兒報了一個舞蹈班,由於是中途插班,所以相對其他小朋友動作學得略慢,在整齊劃一的集體舞中,她是不太協調的那一個。幾次下來,她很快發現了自己的差距,下完課就嘟嘟囔囔:「我總是跳不好」「我不想去了」
這個事情放在早期,我可能會陷入跟孩子的賽局:「怎麽讓孩子不半途而廢?」「怎麽讓孩子奮起直追?」但事後我往往發現,接納並淡化孩子的失利情緒,會比振振有詞的教導更有神功。
我漸漸學會了以不變應萬變:「噢,媽媽理解你學得很辛苦......」「媽媽可以跟你一起面對跳舞的困難,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進步.......」「如果你實在不想學了,那就請你自己跟老師說,自己決定哦!」
事實上,孩子很難親口跟老師說出「自己不行」「自己很難繼續」這類的話。即使他們開口說了,老師面對這些不想上課的理由,應對起來也是遊刃有余。有時候把難題還給孩子,不完全是一個壞事,孩子同樣需要體驗這個過程:即使畏難,即使害怕,也需要自己去尋找協調方法。
父母可以做的是:先理解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再把是否繼續的主動權交還孩子。
三、跟孩子聊聊體育精神
前幾天天氣比較涼快,小朋友們就在小區樓下玩老鷹抓小雞。其中,有個小朋友當老鷹時,總是在還沒有「預備,開始」的時候,就提前抓「小雞」。所以小雞們總是在沒準備好的情況下, 紛紛落網。
女兒回家憤憤不平地跟我說:以後不想給他玩了,總是不講「規則」!
我問她:為什麽不講規則就不跟他玩呢?
女兒說:不講規則,大家就都亂玩,怎麽玩咯?
我說:「對噢!你說得很有道理!」
我趁機趕緊幫她總結:「所以我們的比賽都應該遵守規則,尊重對手,這樣比賽才有意義是不是?」
「對!」
「奧運會也是這樣,大家都要先具有體育精神,才能盡情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享受拼搏和收獲的樂趣。」「這樣無論是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大家都是公平的。」
其實孩子們在生活中只要和同伴在一起,就存在合作和競爭。 與其說體育精神是奧運賽事之魂,不如說是社交中隨時都應該保持的一種態度。
具備體育精神,才能在比賽的無論輸贏中有所收獲,並享受到與人競技的快樂。
如果我們贏了比賽,就可以鞏固自己的優勢,再創新的高峰;如果輸了比賽,那我們就可以在復盤中,總結對戰經驗,調整戰術,為下次賽事做好積累。基於這種體育精神,運動員們便不會在驕傲中盲目自大,在失利中妄自菲薄。
所以,當女兒看到國家運動員「失敗」的時候,她很失落,甚至眼眶泛紅。
她感受到了「失敗」帶來的心情落差。
但慶幸的是,她擦了擦眼淚跟我說:「媽媽,中國(隊員)應該會總結經驗的吧?」
我說:「是啊!」但是我又提了個問:「不過要是下次還失敗了怎麽辦?」
「那就.......我去學習一下,幫幫他們吧!」「總是可以想到辦法的!」
嘿!我覺得這個回答也不錯!
我是 @YUNYA麻麻 500強企業媽媽,2020年度新知答主,母嬰鹽究員,兒童教育優秀回答者。多提一句,我還喜歡做視訊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