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給一個產假返崗遭遇上級PUA的來訪者做了咨詢。
有些話想寫給所有即將升級為媽媽的朋友們,也寫給女性同伴們。
什麽叫PUA,準確的叫職場PUA,網路上是這麽解釋的:
領導給畫餅,表面支持實際不給與任何支持,不斷給精神壓力。
讓我不禁想起了2022年綜藝節目【上班啦媽媽】第二季,paipai表達的一個觀點是:
職場媽媽不應該被特殊照顧
。
結果一天時間被頂上熱搜,達到7.2萬的討論,多數的聲音是 憤怒 。
但是熱搜過後,有人發聲了,表示贊同paipiai醬的觀點。
如果我們對生完孩子的員工,在職場上有所特殊待遇的話,這個其實是會讓雇主覺得:「我為什麽還要招一個生完孩子的媽媽,還得對其有特殊照顧」。企業不是慈善機構。
這樣的結果就是對生完孩子的人更難找工作。
其實,這個觀點並不是沒有道理。
只是,現實中對於產後返崗的媽媽真的很不容易。
一邊努力工作換來工作找回曾經的工作成就,一邊要處理好夫妻關系,婆媳關系、親子關系,時不時再來個PUA。
真的挺難的。
01 職場失寵是常態,得寵是意外
這位來訪者實際上產假都沒休完,就回歸工作崗位了。
回來後崗位沒變,工作內容沒變,但實際上計畫屬於試驗田,做好了回歸之前的被重用,做不好也不擔責,但是沒有多余的人員補充,經濟支持,就連匯報都排到了總監序列的最後一個。
我好奇的問這期間發生了什麽?
來訪者在懷孕前做到了一年內一升一轉,由HRBP升為HRD,又由HRD轉到戰略業務部門擔任總監,結果發現懷孕了。
有沒有發現整個過程就像古代妃子先得寵後又失寵一樣。
不管得寵還是失寵,工作的本身就是
交換
。
想要換回尊重、認可,就必須付出自己的籌碼,對於一個產後重返崗的媽媽,籌碼除了同事領導的冷言冷語後自我修煉,還有自我價值的建立、周邊關系的建立,這些統統來源於勇氣。
02 產後返崗需要勇氣
對於職位來訪者其實好的一點是工作內容沒變,領導沒變。假如這兩者都變了那跟換了份工作的又何區別?
無論是產後重返工作崗位,還是全職媽媽再找工作,相信沒有一個人說:我準備好了。
漲奶、脫發、漏尿、媽媽手,相信有過經歷的人深知其中之痛。
如果還沒斷奶那更難受,意味著白天要吸奶,晚上要餵夜奶,白天在工作與吸奶之間切換,晚上睡不好。
然而這都不算最重要的,可能你會覺得堅持下就好了,實際並不是這樣。
【山海情】電視劇,熱依紮在拍攝時正在哺乳期,帶著孩子進劇組,總把奶瓶用好幾層紗布包起來,防止沙子進去。
嚴重堵奶時,讓大夫用長針把膿吸出去,為了不影響孩子正常吃奶,堅持不用麻藥,這個場景想著就疼。
像這位來訪者一樣,曾經的被重視一樣遭遇被邊緣化,不給草就要擠奶,匯報也排到最後一個。
現實的職場環境不管個人能力如何,曾經業績如何,多少會用有色眼鏡看待寶媽。
與以上相比可能多少還有些人會遇到家人不理解的情況,那更慘。
當你白天在公司苦撐了一天終於回家可以放松了,一開門面對的可能是老公、公婆的不理解。
家人的不理解,無疑比老板的PUA更讓一個媽媽奔潰,多少個媽媽產後抑郁多少和這個有一定關系。
03 不要被標簽限制,勇敢做自己
對於這位來訪者既然改變不了現狀,改變不了領導的看法,那又何必熱臉貼個冷屁股?
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好好享受哺乳期的假期,蓄力度過這段時光,同時為未來的職業方向做些必要的準備,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呢?
產後回歸職場的人,經常被貼上各種標簽。
有了孩子了工作投入就少了,有了孩子職業發展就到頭了,有了孩子就不註重自我提升了。
這些刻板印象讓女性在婚姻和職場中,變得更加艱難。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多種身份,產後是媽媽,結婚是妻子、工作是員工,可最主要的是我們 「自己」 。
作為媽媽,一定要接受外界賦予的那些標簽嗎?
我自己也是一個寶媽,感受寶寶成長過程中帶來的每個歡樂瞬間,這種快樂會轉化為動力前行,但前提是我們先做好自己。
媽媽不是神,媽媽也是人。
願所有的媽媽們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