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做了一晚上攻略,去離家50多km的小鎮裏拍攝剪輯。一路上我轉公交,轉地鐵,根本不在乎路上花了多少時間?帶3本書車在上看,達到目的地時我差不多讀完了一整本書。
假如我自駕,一天的心情會不會在開車路上的鬥智鬥勇中敗光?
從視訊裏可以看到,我拍了很多家庭在周末的親子時光, 你問我羨慕不?我非但不羨慕,反而有種慶幸,甚至逃過一劫的幸福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不要覺得他們在視訊裏享受著天倫之樂,那都是視訊下的濾鏡。男人對周末郊遊根本不感興趣,有的直接在草坪上睡覺或玩手機,只是我沒拍這些素材。
說到底, 風景再美,與我何幹?
晚上回家後我去超市買菜,邂逅一家三口在超市爭執,畫風是這樣的──
女:你眼睛是真不好使還是你故意的?我讓你拿個袋子,你就真的只拿一個?男:我現在回去拿...
女: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你這種態度,你根本心思不在家裏啊,你每天在想什麽?
一旁的熊孩子在到處跑鬧,完全註意不到老父親隱忍無奈的臉,也察覺不到老母親那張因缺乏姓生活而貧血的臉。
真相嗎?男人仿佛一個工具人, 被綁在「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的「四子戰車」上,時間根本不是自己的,甚至這條命都不是自己的。 他的迷茫與恐懼,會伴隨他一生。
引出題主的問題—— 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孩子,這樣生活怎麽樣? 其實轉譯一下還可以這樣問: 到底男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知足,不爭,就可以不被侮辱;知止,知道停下腳步反省自我,就不會有危險!
消費主義要求男人必須買房子結婚、必須買車子接送小孩。 請問這種意識形態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有的?我覺得最多不超過50年吧 。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道德經38章】淺識的人,自以為是,只知道事情外在的華表,作表面文章,被消費主義捆綁在「四子戰車」上,這是愚昧的開始,因此大丈夫應該處厚、處實,不居薄、不居華!
婚姻、房子、車子、孩子已被現代社會異化為昂貴的商品 ,假如你在這場騙局中感受到迷茫、壓抑、甚至痛苦,那麽婚姻、房子、車子、孩子對你而言,就是一種務虛!變成了身外之物。
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真的很簡單,門檻太低了,但我們大多數人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故去彼取此」 ,務實與玩虛只能二選其一!
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孩子的生活部份人而言,反而是一種務實 !這真是完成「階級跨越」成本最低,心態最好,時間最多,精力最足的手段。
沒有鼓勵大家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娃。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了迷茫和痛苦,大機率這不是一條你應該走的路。
願你看破這世界所有的人間清醒...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