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把兒子養廢後,我才醒悟:沒有「內驅力」的孩子,永遠學不會努力

2024-01-08親子

01

在養育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有如此挫敗過。

尤其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什麽叫無力和折磨。

小時候,兒子是一個聰明又貼心的孩子,原本以為,以他的靈氣和懂事,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不用我擔什麽心。

可沒想到,他幹啥都興致勃勃,就是對學習沒有一點積極性。

不誇張的說,如果我讓他選,是寫作業還是去翻垃圾桶撿瓶子,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然後馬上拎著塑膠袋出門!

隨著學齡的增長,兒子的厭學心理也日益加劇。

一讓學習,寫作業,就渾身難受,不是抱怨拖延,就是消極抵抗。

如果我不監督,不坐在旁邊看著,他就玩筆,發呆,各種磨洋工。幾乎沒有一天,能不在我的催促發怒之下,自覺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

一道題做不出來,就所有的作業都不想寫了,浮皮潦草的糊弄完事。我讓他動腦思考下,想想應該怎麽解,馬上回復「我不會」。

原本成績尚可的他,因為幾次考試失利,就垂頭喪氣,一副「我不行」的樣子。

為了能監管他學習,我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的時間。每天跟他生氣、發火之後,整個人已經精疲力竭了。

簡單收拾收拾,洗漱睡覺,基本都是深夜十一點多了。陪孩子熬到小學六年級,我實在是熬不動了。

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我查出了好幾處增生和結節,血壓和甲狀腺也有問題。

02

我意識到,我的教育模式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必須得做出改變了,不然,還沒等孩子上初中、高中,我可能就要噶了。

在學習親子教育中,我才發現,現在厭學、拒學的孩子真的太多了,對學習厭倦,已經成了當下孩子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

孩子為什麽不愛學習、拖延磨蹭,不自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學習的內驅力不足。

內驅力,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驅動力,一種由內而外的喚醒狀態。

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機遊戲,為了玩遊戲,他就有一種力量克服一切困難,推動自己去做這件事,而這種力量,就是內在驅動力。

如果一個孩子內驅力高,他對完成任務、實作目標就會積極主動,面對困難能堅持,不逃避。

內驅力低,孩子就會表現出消極情緒,被動厭煩,故意拖延,遇到一點挫折就輕易放棄。

所以,想要讓孩子發生變化,願意學習,就需要激發、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只有具備良好的內驅力,孩子才能有持續學習的後續動力。

老師從專業的角度,給了我易懂但透徹的解答。

明白了道理,但具體應該怎麽做,才能培養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內驅力呢?

老師告訴我,掌握提升孩子內驅力的兩個關鍵要素,就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變被動為主動地去學習。

具體如下。

03

1、提供松弛、安全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建立一個溫暖、安全、寧靜、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可以靜下心來面對學習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對人的需要做過全面的分析,並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

他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作需求。

其中,內驅力作為人與生俱來的需求,和最高一級的「自我實作需求」對應。

按照需求分布,人的需求層次是有先後順序的。

只有當一個人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之後,才會出現高層次的需求。

所以,家長希望孩子具備最高層次的「自我實作需求」,也就是內驅力,首先要檢查一下,有沒有滿足孩子的底層需求。

比如,生理需求,孩子有沒有睡好,休息充足。

安全需求,孩子有沒有放松的居住環境,有自己的空間,有安全感,被重視。

歸屬需求,孩子有沒有被父母接納,關愛。

尊重需求,孩子有沒有得到尊重、信任,想法和做法不被評判。

只有這些需求被滿足了,孩子的註意力才會放到更高的層級,去發揮主動性,解決問題。

而不是被眼前的負面情緒所牽引:

考試沒考好又要挨罵了;

寫不完的作業,做不完的題,覺都不夠睡,不讓我休息;

媽媽又說我了,又生氣了,等等。

當一個孩子,每天還在焦慮會不會挨罵,厭煩媽媽的嘮叨,因為父母的責罵感到壓力。

那麽,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安全,自然無法調動更高層次的要求。

因此,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的前提,就要滿足他的底層需要。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和家人從家庭環境出發,開始逐一改善兒子的基本需求。

首先,保證他能有充足的睡眠和休閑時間,不再用滿滿當當的習題和日程安排,去把他的24小時塞滿。

生活中,規避無意義、無結果的嘮叨、說教、發脾氣,修煉自己情緒平胡,多給孩子肯定和接納,給他需要的安全感。

在這個基礎上,兒子的情緒明顯改善,整個人的狀態都積極了不少。

2、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多關註孩子這個「人」的成長需求,而不是關註他的「學習」結果

內驅力強的孩子,都有一種自我成長的心態!簡單來說,就是相信自己透過努力,有能力變得越來越好。

具備成長心態的孩子,會更看重學習本身的意義,而不是只關註成績。

他們做事的動力,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並不依賴外界對他們的評判。

他們會把精力和註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努力上,不斷進取,最終獲得提高。

如果孩子有的是固化心態,那麽他們就會有一種「認命」的心理——覺得自己學不好、犯錯是因為自己能力差,天賦不足,怎麽努力也沒用。

所以,想要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家長就要培養他們的成長心態,而培養的有效方式,就是肯定和鼓勵。

透過反思,我發現,其實兒子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智商資質都線上,欠缺的是一股內在的勁兒,就是相信自己努力就能做到。

而他如今的狀態,跟我過去只關心他的成績,而不關心他的努力和付出有很大關系。

現在,明白了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我不斷學習,也立刻運用到跟孩子的互動中。

兒子完成作業後,我會說「你這麽努力用心的準備考試,媽媽都看在眼裏。」

而不是,「兒子你真棒。」

簡單來說,就是合理、真摯的贊賞孩子的具體行為,以及他為解決問題所做的切實努力。

家長這樣有針對性的激勵,能讓孩子專註於自身內在的努力,提升積極性。

孩子在一點點做事的過程中,積累的正反饋和成就感,也能緩解無助和焦慮,培養成長心態。

3、家長要學會從孩子身上發現亮點,幫孩子揚長避短,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信,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老師和我說:

很多家長整天看孩子,是越看越不順眼,一直盯著孩子的缺點和問題不放。整天拿別人家孩子來做對比,打壓自家孩子。

越盯著孩子問題,孩子越不自信,遇到困難就不相信自己能好,這是惡性迴圈。

而且孩子會覺得,爸媽不愛我,只關心我的學習,慢慢變得和家長對抗,偏和父母對著幹。

想要改變,我們父母就要多看孩子的優點,也要幫助孩子多看到自己的優點。

我們家長就要學會在孩子身上去發現優勢品質,多找孩子的成功故事,裏程碑事件來激勵他,孩子才會更願意配合家長,孩子才會有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做事的內驅力。

按照老師的指導,我梳理了很多兒子的「裏程碑事件」,更多去強調他身上的優勢品格,幫孩子找回內心的力量。

不找不知道,原來,兒子身上其實有很多很多的優勢品格——樂觀、感恩、幽默、正直、勇敢、有禮貌……

看到這些優勢之後,我對兒子是越看越順眼,兒子也感受到了我的變化,和我們的關系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借此機會,我開始從兒子每科學習入手,幫他在優勢科目上建立自信,進而影響他對劣勢科目的態度,幫兒子「揚長避短」。

一直以來,兒子的數學都很不錯,就是英語不行,為此,我一直都讓他多背單詞,他就是不肯背,我們經常因為背單詞的事情爆發爭吵。

現在,我不再一直盯著他不好的英語,而是從數學入手去引導他:「兒子,你的數學是怎麽學的啊?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就數學不行,你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嗎?」

兒子說:「數學就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就行了啊,不像英語,還要每天背單詞,我最討厭背單詞了。」

要是以前,我恐怕就要發火質問他,但現在我說:「啊,原來是這樣啊,數學和英語差別這麽大啊!不過媽媽也想知道,你不想背誦,是什麽原因呢?」

兒子說:「單詞太多了啊,我看見就頭疼。」

我趕緊說:「如果你覺得太多,每天我們記一個單詞,應該可以記住吧?我們試試可以嗎?媽媽對你有信心,你一定能學好,數學這麽難得課你都可以,事實證明你確實做得好。」

兒子說:「每天一個的話,我試試吧。」

從那之後,兒子從開始記一個單詞,到主動說要記3個、5個,到現在的10個,他對單詞的記憶越來越在行,英語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和提升。

透過他自己的努力和實踐,讓他越來越自信,他的畏難情緒大大減少,相信自己透過努力,就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

努力是因,成績是果。充分調動起內驅力的兒子,不再把學習看成一件痛苦、想要逃避的事,成績也自然水漲船高了。

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想說,其實每個厭學的孩子,都有逆襲的可能,只要家長能針對自身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改善。

所以,我也推薦正在為孩子厭學、叛逆、不想學習,沈迷手機網路等問題著急的家長,和我一起參加「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父母成長課程。

課程限時僅需9.9,一杯奶茶錢,點選下方卡片即可報名,一定不要錯過!

喚醒青春期孩子學習內驅力:父母成長訓練營
¥9.9
淘寶
購買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