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在幼稚園裏遇到困難時,總是不敢向老師或同學求助,怎麽辦?

2024-03-26親子

孩子在幼稚園遇到困難時不敢求助,很多原因,比如害羞、對失敗的恐懼或是缺乏自信等等!

只要引導得當,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孩子慢慢會克服的!

有一次,兒子在幼稚園玩瘋了,忘記去小便,結果尿褲子了,第一時間沒有向老師求救,而是佯裝無事,繼續和其他小朋友玩。

後來老師看到地板濕了,就問小朋友們,「有誰尿褲子了嗎?」

兒子沒有吱聲,其他小朋友都搖搖頭,老師以為是誰灑水了,可把地板擦幹凈以後,地面又濕了,而且,期間沒有人喝水。

老師感覺不對勁兒,挨個摸小朋友們的褲子,然後,兒子悲催地被發現了!

幼稚園老師私下和聊的時候說,「這孩子太要面子了,玩瘋了忘了去廁所,可能擔心我說他,或者其他小朋友笑話他,不敢承認尿褲子了。

我就把他單獨叫到一邊,幫他換的褲子,也和他商量好了,告訴你的時候就說,「不小心尿褲子了」。」

看到題主的題目,一下子就想到了兒子最近遇到的尷尬事兒,其實這樣的事兒在幼稚園小朋友身上挺常見的。

什麽原因導致了孩子不敢求助呢?

除了老師說到的,孩子害羞要面子,擔心別人嘲笑,其實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

心理學理論中的有一個對應的理論叫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論是由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一個理論,主要強調個體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對其行為表現和情緒反應的影響。

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項行為的信念。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信心,他將會更願意嘗試和堅持完成任務,而對自己能力缺乏信心的人遇到困難大機率會選擇放棄。

而這種信心主要受三方面因素,任務的難易程度孩子是否能夠接受,老師和父母的引導態度,以及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堅持!

●家長過度關註孩子的成功與失敗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表現有著過高的期待,並且對孩子犯錯誤的容忍度過低。

就像在幼稚園參加親子活動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因為給燈籠貼紙的動作慢了一點貼的歪了一點,媽媽就兇巴巴朝著小朋友腦袋狠狠呼一巴掌,「你怎麽那麽笨啊!看看別人……」

小朋友強忍著淚水,低著頭,努力再去嘗試……

所以,經常聽這個媽媽說,「孩子不是不會做,就是欠打,你看我家兒子從來不讓我操心,很多事兒都能自己想辦法做!」

其實,不是孩子自己能想辦法做,而是孩子害怕尋求幫助,擔心暴露他們的不足,從而受到更嚴厲的批評或懲罰。

很多父母的這種高期待和低容錯會在無意識的情況抗下地壓迫孩子,讓他們害怕犯錯誤,也就不敢尋求幫助。

如何讓孩子重拾求助的信心呢?

方法也很簡單,大致有以下幾點:

●鼓勵孩子:

一定要告訴他們遇到困難很正常,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害怕膽怯也很正常,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去尋求幫助也是最最正常的,而且是解決問題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只用語言顯得蒼白無力,可以給孩子讀一些類似主題的繪本,在這裏推薦一本兒子最喜歡的繪本——【沒有黏液的蝸牛】。

講得是一只小蝸牛沒有黏液,看到其他蝸牛依靠著分泌的粘液爬到高高的植物上,自己卻不能,他很沮喪。於是,他開始嘗試各種方法,但都失敗了,可他沒有放棄,在不斷的堅持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方法,當然,方法裏面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朋友的幫助。

兒子特別喜歡樹立的小蝸牛,他說,「小蝸牛很勇敢,我也要想小蝸牛一樣,不怕困難,交很多很多朋友!」

●及時回應

當孩子真正求助的時候,可能是說的話,可能是一個求助的眼神,我們要及時做出積極正面的回應。

比如,兒子學折飛機,很多時候,他不會主動問我「這個飛機怎麽折?」而是,無助地看著你。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放慢動作,讓他看仔細,也可以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孩子遇到的問題,給予孩子可以理解的解決方案將一個大困難拆分成無數個小困難。

孩子會得,讓他自己完成,體驗自己的力量;不會做的,那就給他做個正確示範。

孩子完成之後,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我效能感!

●態度溫和而堅定

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一定要做好情緒管理,態度溫和,堅定原則。

這是因為,小朋友一旦嘗到了求助的甜頭,一遇到困難,就求助,也不嘗試!

這個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會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東西,先嘗試,如果還不會,我們再一起想辦法!」

就像兒子明明會自己穿鞋子,還整天吆喝「我不會,我不會!」

這個時候,我就會很認真地告訴他,「這是你會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哪怕,他哭鬧也要堅持住,因為他在這是試探我們的底線。當然,特殊情況除外,比如生病!

慢慢的,孩子就知道什麽事情自己需要自己做,什麽時候需要求助,那麽,只要老師和爸爸媽媽再給予他們能夠的理解和支持,相信,他們會重拾信心,遇到問題,勇敢求助!

@知乎親子 @知乎心理 @知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