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和寫是辯證存在的。讀書的功用之一,就是看別人怎麽寫。要想寫得好,必須讀得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話不是虛的。只有讀的足夠多,對於生活你才有足夠豐富的語匯,語匯豐富了才能夠自如的表達。所以鍛煉寫作,不忙開筆,盡管先讀幾年書再來。
命名和使用詞語,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外物與掌控環境的表現,一個東西,你連它是什麽東西、有什麽性狀都不清楚,談何了解和運用?閱讀,正是一個豐富語匯、掌握世界符號的過程。你掌握了足夠多的概念,表述,在現實裏有引證和體悟,然後就會思考和表達了。
閱讀還是一種跟自己相處的過程。讀書可以讓你心靜下來,回身審視自我。古人所謂三省吾身。怎麽省?那就是獨處的修養功夫。一般人很害怕獨處,一靜下來就慌,總想融入什麽環境,或者找個東西把自己交付出去。這其實是不太對頭的。而讀書能讓你冷落下來,掌握內在的呼吸感,一邊聽書面絮語,一邊靜思。
閱讀當然還是個學習的過程。這不用講了,書本經常可以作為一種知識的結晶,當然,得要挑好書了。趁早學會讀書,學會跟書相處,以後對學習也不會反感。
當然,讀書並不是為了成為書呆子。我覺得,抱著修身養性態度的閱讀,是要更好的。人讀書,不要書讀人,讀的進去,放得下來,世界天高地廣,這樣才好。我比較反感苦讀,哪怕是某些東西,好的值得背誦,也應該先讓人覺出好,再說其它。
總體來說,得先讓孩子愛上閱讀。趁著對世界有好奇心,多啟發,多逗他的問號,讓他能夠自發自主地去讀一些書。你比如說吧,我小的時候,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但實際活動範圍不超過一條街。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厄文的【見聞劄記】只要被發現了我就會很喜歡,但另一方面,什麽【論語】、【孟子】,逼著我我也不想讀。小孩子喜歡幻想,想做英雄,受到關註,那就應該給他們看【魔戒】、【哈利波特】,而不是巴爾查克、魯迅。這跟作品本身品質有多高、作者名頭有多大無關,讀書不是為了打卡紀念,也不是為了顯得淵博,讀書是為了形成對外部世界的持續熱愛和關註,是為了活得更有意思。一個孩子如果養成了閱讀和思考的興趣,那麽遲早有一天,當現實世界激起他的興趣的時候,他自己也會找來巴爾查克、魯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