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知乎親子
當媽以後,我從工作中的甲方,變成了生活的乙方。我感覺我的各項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一個暴躁的小青年,變成了「 有求必應」、「不忘初心」、「使命必達」 的優秀員工。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崽兒史包包晚上不好好睡覺,要求尿尿兩次,喝奶一次,要求打毛毛蟲一次,最後爸爸站在她床頭發出靈魂拷問:「你想幹啥,啊,你到底想幹啥?」
媽媽說: 「少問客戶為什麽,多問問自己能給客戶做些什麽!」 ——這個反應和敬業精神,至少是個國際4A公司的水準了!請問我是如何做到的呢?以下是我的總結報告。
2年多的養娃經歷,我有了以下進步:
一、觀察能力強,擅長從甲方的無理取鬧中尋找出真實需求並及時解決
當媽的人,最怕孩子哭。剛出生的小嬰兒不會表達,哭聲是他們唯一的傾訴渠道,如果你破解不了哭聲的密碼,就只能迎來愈演愈烈的哭聲和上氣不接下氣哭的直喘的局面。而剛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2歲多小孩,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如果遇到了說不清楚的情況,也只會暴躁的嚎啕大哭,最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她到底為啥哭。
如何在震耳欲聾的嚎哭中,剝開表面的種種迷霧和幹擾項,沈著冷靜的找出他們的真實需求並及時解決,是我當媽以後,成為生活的乙方後面臨的第一項挑戰。
在這裏,我用的是排除法,利用平時的生活經驗,一項一項排除常見的可能性,並且見招拆招。為此,我還特地建立了一個育兒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即標準作業程式,就是確定某一事件的標準處理操作步驟 ),來指導和規範全家人的育兒操作。
舉例來說,三個月的孩子哇哇大哭怎麽辦?
如果沒有SOP,大家可能就會因為責任感和參與感的驅使一哄而上:「是不是熱了?」「快給孩子脫衣服!」
「我覺得孩子是餓了,快去泡奶!」
「不要喝奶粉,讓我來親餵!」、
「我記得孩子剛才沒換紙尿褲,快給孩子看看拉了沒有哇!」
——場面一度混亂失控。
建立了哭鬧SOP後:
孩子哭鬧的首席安撫負責人是媽媽,其他人仍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媽媽首先檢查孩子的紙尿褲,發現沒有拉尿——排除一個因素。
然後嘗試餵奶,孩子拒絕——不是餓了。
然後回顧一下孩子上一次睡眠,發現孩子已經有2個半小時沒睡覺了,極有可能是睡前煩躁的哭,
於是給孩子塞一個安撫奶嘴,孩子欣然接受,在小床上吧唧吧唧吸著奶嘴表示非常滿意。
這時候邀請大家來觀摩一下處理結果,5分鐘內有條不紊的搞定一切。
在這裏需要註意的是,使用sop排除法,需要團隊的每個成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斷的更新資料庫,擴大樣本量。尤其是有新情況出現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知會給團隊所有人。這樣才能保證資訊的暢通和sop流程的高效和準確性。
二、靈活機動,能為甲方的各種突發需求提供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對於沈迷於搭建自己「小孩宇宙」 的2-3歲左右的小朋友,情緒多變,反復無常,說翻臉就翻臉,簡直是最常見的事情了。
如何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靈活機動的滿足「甲方」的各種需求,提供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是每一個父母的將要面臨的考驗。
昨天晚上,我們就經歷了一場「晚安奶風波」。
史包包睡前要喝晚安奶,除了她指定爸爸是沖奶負責人,不讓媽媽插手以外,這事一直都挺順利的,直到昨天……
爸爸開心的拎著奶瓶回來,高高興興的遞給史包包:「給你,喝吧!」
結果一向很配合的史包包忽然開始哭鬧:「太少了!太少了!我要多的!我要多的!」
我和爸爸定睛一看,原來是奶瓶裏的奶距離瓶口還有大概不到1厘米的距離,所以史包包認為這瓶奶不合格,至少分量不達標。
爸爸試圖給她解釋:「是這個奶瓶比較大,所以倒進去才不滿,但是分量是一樣的!」
然而史包包在這件事情上展示出的像德國人一樣的嚴謹和固執,嘴巴一咧開始嚎啕大哭:「啊~啊~啊~,不夠多啊!不要這個~不要這個啊!……」期間伴隨著手腳亂踢亂打,魔音繚繞。
我靈機一動:「我來解決!你等著~~。」
十秒鐘後,媽媽帶著一瓶滿滿的晚安奶回來了,她馬上停止哭鬧,欣然接受,「咕嘟咕嘟」。
爸爸好奇的小聲問:「你是加水了還是又拆了一包奶?」
媽媽得意的炫耀:「 我啥也沒做,就使勁晃了奶瓶十秒鐘 , 上面其實都是奶泡 哈哈哈哈哈哈哈。」
除此以外,類似的突發狀況還有:
孩子忽然嫌棄常用的牙刷,怎麽也不肯刷牙了怎麽辦?因為媽媽折了一下紙片,沒辦法恢復原狀了孩子大哭大鬧怎麽辦?
雪糕掉地上,撿不起來了,孩子就要這一個怎麽辦?
每一個問題,都值得在知乎上專門寫一篇回答了。每一個突發狀況,都是給爸爸媽媽的大考,值得我們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去安撫小朋友的情緒,盡量讓他們的狀態穩定下來。
只有一次是例外,史包包去日托班深造了一個月,和小朋友學會了用躺在地上哇哇大哭這招要挾我們。倍感新奇的爸爸媽媽不但沒有勸阻,還拍照攝影留念。
躺了一會的史包包後來可能覺得有點涼,就自己爬起來了……
三、擅長處理危機事件,反應快,心理承受能力強,情緒收放自如
作為一個全程親力親為帶孩子的媽媽,我見過的大場面可多了:
剛滿月的時候噴射式吐奶,剛喝完的奶從鼻子裏噴出來,都濺到墻上了;
3個多月換紙尿褲的時候正好趕上她拉臭臭,角度很湊巧的搞出一個黃金噴泉,震撼的我和爸爸呆了10秒鐘才開始手忙腳亂的換床單;
感冒咳得特別厲害,頭一歪就開始哇哇吐,剛喝下去的牛奶和若幹晚飯毫無保留的隨機傾倒在媽媽的床上、地板上、衛生間的過道上……
見得次數多了,我和孩子爸爸已經練就了一身處理危機事件的本領:只有行動才是唯一解藥,洗孩子的洗孩子,擦地的擦地。如果能在3秒內做出反應,損失的範圍還能更小一些。
而且我們情緒的轉變也變得收放自如:「一邊聊周末的計劃一邊哄孩子睡覺——孩子吐了趕緊擦洗、善後——安撫好孩子,搞定清潔工作以後繼續愉快的聊計劃,一點沒有被剛才的嘔吐事件所打斷」。
總的來說,雖然我的甲方兩年多來給了我這麽多考驗,但是我也進步的很快。
最讓我高興的是,甲方有時候也給我發糖。
有一天我帶史包包去參加見習牙醫工作,學了很多保護牙齒的知識。回來以後我和她說:
「媽媽想親你一口。」
史包包說:「不行!」
我問:「為什麽?」
史包包一本正經的回答:「會蛀牙!」
那一定是因為你太甜了對嗎?
「如果我們註定要成為生活的乙方,那麽請在暫時成為甲方的時候,對彼此能夠善良一點」。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
這句話送給2歲半的史包包小朋友。
育兒道路上,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