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做媽媽以後,你有了哪些進步?

2019-08-18親子

其實,我特別感謝我的兒子們,是他們的出生,讓我做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我成為了育兒導師,受邀參加了多個大型育兒節目,也成為了情緒導師,開展了多個媽媽情緒治愈主題的大型講座。我還成為了婚姻和家庭治療師,考取了世界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婚姻和家庭體系的實習治療師,為數百個家庭進行了婚姻咨詢,為夫妻間的親密關系把脈。

這些事情都是我生娃後這幾年完成的,雖然時常會因為奔波而疲憊不堪,但我甘之如飴,因為這些事都是充滿意義的。

但坦白講,哪怕專業背景再豐富,能讓理論真實落地在實處的,還是我陪著兩個小孩子慢慢長大的這幾年時光,我們邊走邊學,有高興也有難過,有困惑也有調整。

他們讓我對理論產生反思、讓我對成長重新頓悟,更讓我對生活充滿感恩。

01 育兒中,需要被看到的是孩子

最開始養育孩子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給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找一個理論依據。

理由不外乎是覺得自己的心理學知識都是來源於正統學院派系,加上本身也是在最專業的家庭服務中浸泡那麽久,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最專業、最正確的養育照顧。

我記得我家哥哥Joshua剛出生第二個月的時候,睡眠作息非常混亂,我可能花上整整一天,都沒有辦法讓他能夠睡足4個小時。動不動就醒,無關乎白天還是黑夜,讓我筋疲力盡,更是不堪重負。

我翻遍了所有的育兒書,一邊看一邊對照著觀察Joshua的行為:

腸絞痛?不是。睡眠光線太亮?明天換一個窗簾試試看。我奶水不足?可能是一個原因。孩子生病了?看起來不像啊……

但直到我把育兒書上所有的建議都翻完了,也還是對我家孩子的情況沒有太多的改善。

終於有一天我很生氣,跟家人抱怨,「這孩子天生就是難養的,他這樣子我還要不要過日子啊!」然後一邊生氣一邊大哭了起來,覺得自己特別沮喪和挫敗,為什麽自己就教不好孩子,為什麽感覺全世界的書都被自己看透了,孩子還那麽難帶!

但這個時候,我婆婆跟我說了一段話,或許她現在可能都不記得說了啥,但裏面的那句話卻是對我影響很深刻的一句話。

她跟我說: 「你有沒有試過在孩子突然醒來的時候,觀察他是因為什麽原因醒的呢?」

說真的,那一刻我很震撼。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在我圍繞著Joshua連軸轉的那段時間裏,我觀察孩子的所有視角,都是「書裏說了什麽」 「他有沒有做到書上說的那些」。

但我從來都沒有丟開過一天書本,去看看「孩子到底發生著什麽」。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同樣需要具備基於父母本能的觀察力。

這種觀察力並不是把孩子當成樣本分析,去對照著標準來評估,而是發自內心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透過他的眼睛、行動和表情,來真正地走近孩子,看到孩子雖然稚嫩但一直努力想告訴我們的心聲。

觀察的結果,往往會重新顛覆我們的固有認知,讓我們重新看到養育中持續發展的價值觀。

因為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孩子,我突然發現原來讓Joshua那段時間非常難受的「元兇」,竟然是我給孩子準備的睡袋材質,是他一直都不喜歡的材質,而每次睡覺的時候,他想要踢腿伸手的時候,睡袋和自己身體摩擦的聲音都讓他害怕,所以他會「驚醒」。

△突然哭泣的Joshua

當我最後把這個「元兇」更換後,他的睡眠狀況明顯得到好轉。

所以從那次開始,當我因為育兒產生迷茫和困擾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想起婆婆告訴我的那句話,這讓我感到無比踏實和安心,更讓我最終能夠將我所學過的知識和專業經驗,沈澱在我養育孩子的實際生活裏。

我們需要知識,知識是幫助我們往前發展很重要的根基和路徑,讓我們可以從全域觀裏看到全貌,往前行進。

但我們也需要常識,我們不能放棄身為父母的那份觀察力。

當我們願意停下來,什麽也不做,先等待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他的心聲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地看到養育中彼此成就、彼此發展的過程。

02 育兒中,我們需要聽聽自己的聲音

其實,在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過渡的過程中,我也經歷過無數次的掙紮。當時認識了一些誌同道合的好朋友,我們都在一個城市,都想著看有沒有辦法真正做點什麽事情。

我想做落到實處的學前教育,但是學前教育在當時是什麽影子,大家都心裏沒譜。我們沒有可參照的標準,更沒有可復制的模版,說不忐忑不害怕是騙人的。

當時我家Joshua剛上幼稚園,Eric也才一歲多。萬事開頭難,如果不全情投入創業這件事,沒打好地基,以後也很有可能會成為空中樓閣。我委實不願意看到自己投註心血的計畫,被所信任的粉絲朋友呵護的計畫,最終變成我眼中討厭的樣子。

但是如果我全情投入了,首先受到影響的,一定是我的生活時間的配比。如果我忙於工作的話,兩個孩子怎麽辦?我會不會沒連心力去照顧他們?Eric的分離焦慮怎麽辦?Joshua會不會在學校處得不好,啟蒙和照料沒跟上?最後的結果會不會是我說要做教育事業,卻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養育好呢?

我帶著這個疑問回到了學校,請教了我的老師。她常年都在醫院最嚴峻的心理服務裏工作,家裏有兩個孩子,這麽多年過去,她仍然保持如此。

當年她剛接手這個「重癥」計畫的時候,也曾經跟我分享過經驗,那會兒她的大孩子都沒超過5歲,小的還嗷嗷待哺。在讀書的時候聽這些,未婚未育的我其實是當故事聽的。

但是當我也面臨同樣的處境時,我見到她第一面,就忍不住開口直接問她:當年是哪裏來的信心讓你做這個決定,你的孩子們怎麽辦啊?

她聽到我「脫口而出」的話楞了一下,想了想然後告訴我,那會兒大的上幼稚園了,有比較獨立的作息安排,小的的確主要是家人幫忙白天照顧著,她都是擠出母乳放在冰箱裏供應的。

但不管怎麽樣,肯定比自己在家帶孩子是更累的,也試過中午的時候放心不下跑回家看老二。大的嘛,有時人手不足,放學前還得趕緊去接他,帶他來辦公室委托同事看一眼,然後跟著一起下班。

不過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而且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做到了。

我問她為什麽能夠堅持下去,她跟我說,「能做好本職工作幫助好醫院的病人,也是我的心願呢,不管如何,我都想盡力做一做。作為母親,養育孩子當然重要;作為社服人員,我當下的想法和願望,也同樣很重要。」

和我聊天的時候,老師也隨手給我看了她家兩個孩子的照片,「你看他們現在都那麽大了,也沒養的多糟糕,不是嗎?」老師開朗地笑著,我的眼眶卻濕潤了。

我意識到孩子的存在,並不是來主導我們的人生,相反地,他應該是來跟我一起,去創造這個彼此共融的人生。

可能很多人會問家庭和事業如何平衡,是否能夠兼顧,其實很多時候,答案可能就是簡單的一句「必須得啊,不然怎麽辦」的那份決心和果斷。

△一次又一次的入棚參加節目

這段跟孩子一起行走的路,也許並不完美,但卻無比真實。

我們可能選不到最理想的幼稚園,但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做好支持,讓孩子學有所得、玩有所獲;

可能在孩子嗷嗷待哺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回歸職場,但我們可高效地利用好時間,讓孩子也同樣能夠感受到我們的陪伴和呵護;

哪怕我們可能是全職帶小孩,想給自己固定留一個空白的時間發發呆,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布置好安全的區域,讓他們可以爬爬走走,放好音樂,自己玩一會兒。

但最起碼,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協調的方法,因為, 比平衡更重要的,還是「超越平衡」。

△一次又一次的課程錄音

很多時候,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裏,我們每個人的單位時間,一個人能左右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只有一個,所以在單位時間裏,我們只要把那件事情做到極致就足夠了。

我們的世界不會因為某一個決定而全然失控,但是永續發展的、良性的關系一定是彼此包容的,我們也同樣需要給自己放松、接納和共融的機會。

03 育兒中,需要感受下孩子追逐的目光

有一次,結束了一個新課程計畫的上線,那會兒我已經在公司加班看了兩天的日出,整個人感覺都是虛脫的。

但回到家的時間點,恰好是孩子們起床的時間段,那會兒他們正值假期,早上剛起來也是最興奮的時候,看到我回家,一個人手裏捧著一個東西,忙不叠跟我介紹他想跟我一起玩的事情。

孩子們無比興奮,可我的狀態卻很糟,我想了想對孩子說:「我剛加班回來,我好累啊,讓媽媽去睡個覺好嗎?」 然後我就一個上午昏昏沈沈地睡過去了,起來的時候,手不經意在床上一摸,發現手邊放著一只用紙巾鋪開,用面粉做成的小兔子模型。

上面用歪歪扭扭、咿呀學語的文字寫著: 「I love You,Mommy.」

△一份最簡單的鼓勵

我無法想象兩個孩子到底是何時偷偷做好了禮物,又偷偷地把這份禮物放在我的身旁,還偷偷地離開關上門不打擾我的休息。但我卻感覺這個小兔子模型,如同千斤重一樣放在我的手上。

我拿著小兔子模型去問兩個孩子,你們為什麽送給我這個小兔子呢?沒想到孩子們卻和我說, 「因為,想給媽媽你打氣哦。媽媽,困難一定是暫時的。」

「困難一定是暫時的」,這也是創業中的我總給自己打氣的一句話啊。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 我所有的一言一行,正深深的印刻在我兩個孩子的頭腦中。

從我決定創業之後,我做的每一件事,不管是遇到的好玩的、有趣的、迷茫或是挑戰,都會毫不隱瞞地告訴孩子們。最開始,我之所以選擇跟他們分享我的一切,並沒有出於什麽目的,就只是想分享而已。

但我後來越來越明白,孩子們都聽到的。在他們的印象裏,他們看到的,是我一直想努力做到的事情,我在工作中所獲得的意義感,我所經歷的個人成長。

哪怕是我很累、很喪的時候,我也會坦誠告訴孩子,我想做的方向是什麽,但是我現在遇到了什麽問題,我想我可能需要點時間去想清楚一些事情。

不知不覺中,我突然發現我跟孩子之間已經彼此影響,並且 從最初相互依賴的陪伴,變成了彼此之間可以一起同行的夥伴。

一次次和孩子參與的課程錄制

如今,他們會在我傷心的時候給我打氣,用他們的方式去表達鼓勵;他們也會和我討價還價,告訴我我會思考你的建議,但是你也要讓我去試一試去解決問題;他們更會想要參與的更多,想看看那個讓他們媽媽充滿熱情的夢想,到底怎麽樣的。

比如有時候Joshua會告訴我,他對我的課程產品有什麽好的建議,弟弟會告訴我,這些課程產品他能不能聽懂,他什麽地方能懂,什麽地方還是不明白……

我看到孩子們想要更走近我的生活和事業,並且想要邁出步伐,嘗試往夢想成真的方向前進。

很多時候,我也從他們那裏學到了, 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也同樣是在協助他們了解,我們為什麽工作,我們為什麽生活,我們為什麽成長的真實意義。這是我們的使命感,更是我們的影響力。

我想,每個人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難以忘懷的瞬間, 也許每一個瞬間都如此微小,但是凝聚起來,卻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的動力和依托。

它可能是身邊的人一句不經意的對話,也可能是孩子充滿稚氣的一次表達,甚至可能是一個最樸實的故事、經歷,或是分享。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我們與孩子相遇,然後彼此影響,共同成長。天下雖無不散之筵席,孩子也終會獨立離開我們的牽掛,但這些所有的鼓勵和回憶,都會反過來點綴我們的人生。

甚至在最關鍵的時刻,成為我們內心最深刻的轉折點,讓我們頓悟,讓我們反思,讓我們重新找到主張自己人生的契機。

這或許,也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給自己,給彼此, 最好的愛的傳承 了。

END

我是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公眾號 萌芽研究所BUD (ID:myyjs_bud)專註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碼字不易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

可以關註我

也可以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