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星空夜話丨你會讓孩子接受「苦難教育」嗎?

2024-10-19親子

手機前的你,在孩童時是否接受過這樣一種理念灌輸:現在不吃苦,長大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想必絕大多數80後90後乃至00後群體,都曾聽聞過這樣的教育理念,也或多或少實際經歷過。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人萌生反思,認為「小時候受過的苦難教育仍在傷害你」。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什麽是苦難教育?有人如此總結:比如,打壓式教育,不管多努力,從來不被認可,永遠成為不了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又如,挫折式教育,沒有困難,也要制造出困難。再如,愧疚式教育,「以前哪有這個條件」,「不要動不動亂花錢」……

巧的是,前段時間有一部電影瞄準的就是苦難教育的故事。一個富裕家庭希望窮養孩子,到最後,孩子發現了家長十多年的欺騙,引發了叛逆,也造成了心理創傷。這雖然是電影劇本,但現實中,苦難教育的思維確實在真真切切地發揮著影響。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在妖魔化苦難教育」,「沒苦硬吃、掃興教育,這不屬於苦難教育」…… 對於苦難教育的不同理解,與社會發展歷程有關,也與個人成長經歷勾連,的確莫衷一是。

有一句網路流行的話,叫做「和自己和解」。這為我們理解苦難教育提供了一種方式。 和解,可以看做是一種妥協,也足以被視為一種重新開始。比如,有一種父母叫做「不掃興父母」,說的就是出門遊玩,不輕易吐槽餐食又貴又不正宗,也不拉著孩子早起走馬觀花看景點「才能值回票價」……這是父母與孩子的一種和解,也是與自己過去的一種和解。事實上,今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早已相對充裕,享受當下、憧憬未來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也獲得了許多「從小吃苦」的長輩們認可。苦不硬吃、福不硬享,都是今天「濃人」「淡人」司空見慣的日常。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隨著青少年兒童獲取資訊和知識的渠道也不斷擴充,他們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不再只來自於課本、學校和家庭,某種程度上也產生了關於成長教育理念的「沖突」,這一現象正在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釋出於2023年、基於21551份有效樣本的【關於青少年心理焦慮、抑郁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影響青少年焦慮(抑郁)的各種因素中,選擇最多的為「升學壓力」,占比為54.66%;其次為「父母期望」,占比43.55%。占據主要因素的兩個型別,實際都指向了家庭教育和父母觀念。

教育需要傾註感情,也必然要講究科學。 有專家曾指出,「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當前中國仍然存在家庭或個人回避精神心理問題而將其歸結為其他問題的現象,患者普遍存在病恥感。」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導致個體不能直面自己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因素,與部份網友不認可不理解苦難教育存在負面影響因素,其形成機理是一致的。認識到教育理念的科學性、健康性、叠代性,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由此而言,苦難究竟是不是剛需?這或許是一種人生打怪升級的歷練,也有可能是讓人一蹶不振的陷阱。 唯一確定的是,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關於教育的理念也理應變動不居。

這正是:

苦不苦,最清楚。

累不累,自體會。

大家晚安!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圖片/攝圖網

編輯/廖蕓卿

審簽/ 明芳

監制 /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