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姥姥一般不帶三歲後的孩子?奶奶截胡不是沒道理,太現實了

2024-03-27親子

陸阿姨的女兒在婚後第一年便迎來了新生命,期間陸阿姨始終陪伴在側。

婆婆僅在兒媳產後的月子期間短暫居住,聲稱來助一臂之力,然而無論是新生兒的照顧還是產婦的護理,均由陸阿姨負責。

盡管大部份家務活都由陸阿姨一手包辦,婆婆依然經常抱怨身體不適,一個星期後,她便以需要回老家養養身體為由,留下了體弱的兒媳和需要哺乳的寶寶。

本以為能由女兒的婆婆承擔撫養責任,未曾料到她竟如此輕易地抽身而去。面對女兒抱著不停哭泣的孩子,陸阿姨心軟了,決定留下照顧孩子。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陸阿姨不遺余力,夜間總是起床餵奶,孩子生病時也是她守候一整夜。當孩子學會走路時,她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面,以防跌倒。

從孩子誕生至3歲這段時間裏,陸阿姨傾盡心力關註孩子的飲食與生活,憑借她的細心照料,孩子成長得既健康又聰明。有了她的支持,女兒的事業也逐漸步入正軌,收入穩定,一家人的生活愈發美滿。她曾想,或授權以這樣陪伴外孫度過余生。

然而,婆婆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了家庭的寧靜。女兒與女婿因此發生爭執,之前決定抽身回老家養身體的婆婆,現在卻主動提出要回來照顧孩子。

女兒堅決拒絕了婆婆的請求,卻遭到女婿的嚴厲斥責,他堅持要婆婆來照顧孩子。

盡管孩子舍不得姥姥,大聲哭喊不讓姥姥離開,但婆婆卻向陸阿姨發出了明確的離開指令,「作為孩子的祖母,我有責任照顧孩子,這幾年你辛苦了,現在可以回老家享受晚年了。」

女兒和外孫攔在門口不讓她離開,但陸阿姨為了不讓女兒處於尷尬境地,獨自一人返回老家,孫子的哭聲撕心裂肺,無法安慰。

許多老人與陸阿姨有著相似的經歷,明明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外孫,在孩子三歲後卻被祖母接管,這令人心酸。姥姥辛苦養育的孩子,卻換來了祖母的享樂。

「姥姥負責撫養,祖母享受天倫之樂」,這成了許多家庭的實際情況。為了女兒,越來越多的姥姥加入了養育孩子的行列。然而,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通常是姥姥負責孩子三歲之前的養育,三歲以後則是祖母接手,這也難怪有些人會覺得祖母似乎是在「搶功」。

為何姥姥多在孩子三歲前負責養育?祖母的介入並非無道理,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深層的現實考量。

一、三歲之前,姥姥為何願意幫助女兒照顧孩子?

盡管姥姥知道自己的養育角色可能僅限於前三年,但她們還是願意付出,主要基於以下三個考慮:

  1. 避免婆媳間的矛盾

對老一輩人來說,兒媳婦相對於外人,而兒子和孫輩則是自己的血脈。女兒在產後最脆弱的時期,如果是婆婆照顧,由於習俗和育兒觀念的差異,很容易引發爭端。

相較之下,親媽的照顧則不同。由於育兒觀念的相似和親密關系,即使出現分歧,也不至於互相埋怨,避免了不必要的爭執和矛盾。

  1. 使女兒能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很多老人曾經自己就是全職媽媽,深知那樣生活的艱辛。因此,她們希望女兒能有自己的事業和收入,不必完全依賴家庭。有了姥姥的支持,女兒可以更專註於職業生涯,而不必擔心家庭和育兒的重擔。

  1. 對孫輩的特別寵愛

【前進演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一書中提到,外祖母對孩子的遺傳確定性最高,因而給予的關愛也最深厚。很多姥姥願意照顧外孫,這種隔代的愛使她們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

二、為何姥姥在孩子三歲後選擇結束?

  1. 不妨礙孩子與祖母的關系

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他們很清楚誰是最親近、最愛自己的人。如果長期由姥姥照顧,孩子與姥姥的關系將非常密切,相對地,與祖母的關系可能就較為疏遠。為了家庭的和諧,姥姥不得不做出讓步,讓祖母參與孩子的生活。

  1. 三歲是孩子記憶開始清晰的時期

三歲前,孩子可能不會記得很多細節,但如果姥姥一直照顧到孩子六歲,那時孩子已經開始有清晰的記憶,與姥姥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可能就很難改變。因此,三歲成為姥姥自然結束的一個合適節點,為祖母和孩子建立關系留出空間。

結語中指出,無論是姥姥還是祖母照顧孩子,都體現了對孩子深深的愛。家庭成員應當感激老人的奉獻,特別是那些選擇結束孩子生活的老人,他們更加值得我們的尊重和關愛。不僅要透過視訊聊天和電話保持聯系,還應該經常帶孩子回去看望,確保老人感受到自己在孩子心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這樣的陪伴和關懷可以慰藉老人孤單的心靈,給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期待和溫暖。

透過這種做法,可以維護和增強家庭內部的和諧與愛,確保每個成員,無論年齡大小,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這樣的家庭文化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也為老年人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撐,使他們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和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