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產後恢復怎麽做是最科學的?

2021-10-25親子

懷胎數月,歷經千辛。其實產後恢復不只是寶媽自己的事,幫助產後恢復也是寶爸需要盡到的責任。不只是出於情感上的原因,更是由於產後的寶媽生理上激素水平的作祟,身心都會出現巨變,身體各組織系統都會受到波及,狀態不穩定且脆弱。

因此,寶媽自身要註意科學調理,寶爸更要從旁盡可能地照顧與協助。

身為一個白天醫院搬磚,晚上回家帶娃的白衣奶爸,我把曾經陪妻子面對產後恢復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在結合妻子的體驗同時,按重要性和醫學理論進行歸納總結,全文篇幅較長,寶爸寶媽們可根據目錄進行快速閱讀,希望能幫到寶媽們恢復。

1.產後身體哪些受到影響

1.1 泌尿系統

生完孩子以後,首先是盡早地進行母嬰接觸,及時的母乳餵養,讓寶寶吸吮,然後護士提醒產婦盡快排尿,因為生產後24小時內最容易發生尿瀦留,長時間不排尿就需要插尿管,防止尿瀦留發生。膀胱作為子宮的鄰居,在孕期處於長期受壓的狀態,會導致膀胱肌張力下降,產後即時肌張力不能馬上恢復,短時間造成尿瀦留。很多人回憶產後剛開始的狀態,往往表示剛開始真的會尿不出來,直到一直開著水龍頭聽著流水聲才能「漸入佳境」。這是因為分娩後既有麻醉藥的後遺效應,也有生產時傷口的疼痛、對尿道的損傷,還有心理上還不能接受臥床排尿,這些都是引起下泌尿路障礙的關鍵因素 [1] [2]

1.2.骨骼肌肉

緊接著最直接且明顯的影響來自於骨骼和肌肉。經歷了十月懷胎,胎兒的發育使得子宮不斷增大,同時腹部也變大,重量不斷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凸起,為了適應生理變化,身體的重心也在不斷調整,腰背部的負重不斷加大,所以產後腰背部和腿部會感到酸痛,同時肌肉彈性減弱,會出現腹直肌分離的情況,肚子松松垮垮,治療產後腹直肌分離的最好方式,只有在醫生或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腹部運動訓練 [3] ,不要期待任何廣告上宣稱可以快速復原,七天見效的產品,也不要相信透過勒緊腹部方式的「障眼法」( 關於使用收腹帶是否屬於這類我們在後文討論 )。

左為正常狀態,右為腹直肌分離

除了腹直肌,盆底肌也是需要受關註的地方。盆底肌就像一個吊網,把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緊緊吊住,分娩時,盆底肌過度伸展,部份肌纖維斷裂,就好像吊網的線斷了或失去彈性,從而成為每個媽媽逃脫不了的噩夢——盆底肌松弛,懷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損傷的直接因素,而這也成為很多寶媽產後漏尿的主要原因( 女心理師裏有一集,一位媽媽二胎後在送女兒上學途中因情緒激動漏尿了 )。

盆底肌松弛會造成陰道松弛或下垂,子宮下垂,膀胱括約肌松弛等問題,有時咳嗽、大笑、大聲說話都會出現尿失禁。這裏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改善,又叫「骨盆運動」,凱格爾運動對於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有顯著的效果 [4] [5]

1.3 乳房問題

達爾文曾說,母乳是大自然賦予母親和孩子的一種天然聯系,產後乳房會出現一系列變化,其實乳房的變化應該從懷孕後期便開始發生了,分娩後因為涉及哺乳,變化則更為明顯。尤其是第一次做媽媽的人,對生產後的乳房變化沒有預期,產後1-3天開始泌乳,伴隨而來的是漲奶,漲奶的痛不亞於生產的痛,而且漲奶期很容易造成護理不當,母乳餵養期間也很容易造成乳頭皸裂、乳汁淤積,嚴重的引起化膿、引發乳腺炎,後期護理不當可能會出現乳房大小不一或者下垂等問題,影響產後身材的恢復。

1.4 情緒問題

經歷生產後,連續幾個小時(也有可能十幾個小時)不停的用力,突然從興奮狀態轉入疲倦狀態,情緒也會突然從高亢到低落,尤其是突然面對一團軟軟的小寶寶,不知道要怎麽成為一個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媽媽,突如其來的身份轉變會產生焦慮,內心又極度敏感,加上新生寶寶夜鬧頻繁,你剛想睡下,寶寶又哭了,會失眠、頭痛,有的媽媽嚴重的會每天以淚洗面。其實這主要是激素水平在作祟,生產後打破了原來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一般產後一周內以上癥狀較明顯,但隨著激素水平的自我調節,一周後癥狀會慢慢減輕或消失,如果持續惡化,具有患產後抑郁的風險 [6] [7]

1.5 脫發問題

脫發問題可小可大,有時候不只會影響到寶媽,也會對孩子造成危險隱患。

對寶媽來說:

俗話說「孩子笑,頭發掉」,就是說的產後脫發。一般有半數的產婦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很多休完產假復工的小夥伴們發際線似乎往後延了,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做「休止期脫發」,多發生在產後3個月左右,但這種脫發是可恢復的。產後寶媽期間會經歷頭發變黃、不同程度脫發甚至每天脫發上百根的彌散性脫落,但不會出現疼痛、瘙癢等情況,脫落頭發的毛囊一般也沒有病變和炎癥。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延長了頭發的壽命,產後雌激素的斷崖式下降,使得本該脫落的頭發加速脫落;
  2. 植物神經紊亂,營養不足,產後控制頭皮血管的功能失調,頭皮血流減少,產婦哺乳壓力大,頭皮缺乏營養引起脫發;
  3. 產後心理因素,情緒不穩定,誘發機體代謝紊亂也會導致脫發。

但隨著激素水平逐漸恢復穩定, 絕大多數女性的頭發數量會在寶寶一歲生日之前恢復正常,而許多人的恢復時間還會少於一年 ,具體的恢復時間和恢復程度因人而異的,但是做好以下,可以幫助恢復:

  1. 保證充足的休息,保持心情愉悅,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和狀態,避免焦慮、緊張,這時候家人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
  2. 註意頭發的清潔衛生護理,長時間不洗頭,頭發汙垢油脂堆積對新發的生長反而不利;
  3. 均衡膳食,保證充足的營養,如高蛋白的食物、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4. 嘗試新發型,有些蓬松的發型能讓頭發顯得濃密,幫助心理調整。

那麽,很多寶媽奇怪,我脫發怎麽還和孩子的安全扯上關系呢?

當一縷頭發脫落並纏繞在嬰兒的腳趾、手指或其他身體部位時,這種四肢末端被頭發、絲線纏住,造成紅腫的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頭發止血帶症候群」,簡稱「頭發止血帶」 [8] ,如果長時間忽略任其包裹,細線或頭發並不會因腳趾腫脹而伸展,因此在更嚴重的情況下會像起司線一樣切入皮膚,造成手指/腳趾的血液迴圈障礙,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其壞死或感染。

當然,也不要過度驚慌。這主要發生在幼兒身上,而且出現的機率也小,只是作為看護人知道該做什麽是還是對預防意外有幫助的。

因此,當你看到寶寶的手指、腳趾或其他身體部位周圍有 脫落的毛發、寶寶貼身衣物的線頭、皮筋等細線,都必須將其去除

2.如何恢復?

女性分娩前後,生理、心理必然不會一成不變,波瀾不驚。雖然吃了很多苦,但看到寶寶,心裏總是甜的,每個女性都會想盡快恢復變成寶寶最棒的媽媽,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和老公發發脾氣也是應該的,同時寶媽應該註意抓緊恢復。關於這部份內容細說有太多,主要配合 總結性內容 歸納給予寶媽們 啟發和避坑。

產後修復可以分為3個時期

  • 第一期,黃金時期(產後42天-6個月內)
  • 第二期,理想時期(產後6-18個月)
  • 第三期,有效期(產後18-36個月)
  • 其中黃金時期效果最佳,這段時間內,由於剛經歷生產,產婦身體各方面被打破原有平衡,處於失衡狀態,如果身體代謝不夠良好,容易出現各類婦科疾病。那麽產後如何重拾自信,容光煥發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那些容易踩雷的誤區。說到坐月子,就有新舊思想的碰撞,傳統月子必然被科學月子戰勝。什麽「空調冷飲西瓜,統統不可以,不洗澡、不洗頭,否則會得月子病」,這些都不存在的,21世紀了,產婦不是病人,讓我們科學一些。

    2.1產後恢復常見哪些誤區?

    產後十大誤區辟謠
    × 坐月子不要多於30天 可以坐足42天(產褥期),具體還得看恢復情況
    × 月子裏再熱也不能開空調 保持室溫25-28℃
    × 冷飲、生冷水果不能吃 視個人胃腸道功能食用,生冷水果可提前恢復到室溫再吃
    × 月子裏不能洗頭洗澡 順產:可以活動就能正常洗頭洗澡;剖腹產:傷口愈合良好隨時可洗頭,兩周後傷口幹燥再洗澡
    × 不能漏風,要包頭包腳 穿著適宜即可,夏天避免多穿中暑,冬天避免吹風
    × 月子裏不能刷牙 產婦應保持口腔衛生,每日早晚用軟毛牙刷溫水刷牙
    × 月子裏要躺著,不能下床 不建議劇烈運動,運動應循序漸進
    × 生完就喝催奶湯 開奶越早越好,但應先讓乳腺管暢通,再添加湯類飲食
    × 只喝湯不吃肉 建議湯肉一起吃,保證足夠營養和乳汁品質
    × 月子裏不能吃鹽 產後易多汗,應補充適量鹽分,避免電解質失調

    除了上述的坐月子誤區,掌握以下幾點,產後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2.2收腹帶有必要嗎?

    並不是每個寶媽都適合用收腹帶。首先應咨詢醫生,自己的情況是否可以使用收腹帶,避免加重子宮脫垂。其次,經評估建議使用的一般普通醫用收腹帶都可用,不要被打著恢復身材旗號的昂貴收腹蒙蔽了雙眼。

    收腹帶 不能起到燃燒脂肪的作用, 它主要起到固定和支撐作用。雖然確實可以協助進行有關腹直肌分離的康復運動,減輕疼痛(術後經評估建議)等輔助方面,但是即使經過評估建議使用,每天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8個小時),而且要註意使用期間歇放松,並非持續佩戴效果最佳,如可在臥床休息、用餐及用餐後半小時等都需要取下;此外由於產後多汗的情況較為普遍,尤其是皮膚易過敏的產婦,還需要謹慎使用。

    想要恢復身材,只有透過合理飲食,加強鍛煉。

    2.3如何平衡自己的角色?

    心理上,首先記住一句話「你先是自己,才是一個媽媽」。愛孩子要先愛自己。允許不完美的自己存在,正視自己的脆弱並溫柔以待;盡量與寶寶保持同一作息,保證充足的休息與母嬰接觸;心情不好可以可愛人多聊聊,但盡量不要有肢體沖突,做丈夫也很辛苦。

    2.4如何恢復妙曼身材?

    卸貨以後,體重如何快速恢復到孕前的秘訣是每個媽媽都想知道的。產後修復運動其實主要是針對某些身體部位的精細鍛煉,要充分利用帶娃的碎片時間進行,對某一問題針對性訓練。根據不同時間點身體的狀況,運動計畫和效果是不一樣的,前期身體脆弱,不適宜大振幅和高強度的動作,不可急於求成 [9] [10]

    個人總結

    3.產後42天檢查哪些應該做哪些沒必要?

    產後42天檢查是產後各項指標的必須檢查,包括了生理及心理方面。基礎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產道傷口檢查、子宮檢查等,根據自身情況可再增加其他檢查,這裏我簡單總結一下便於大家理解。

    個人總結

    最後再次提醒寶媽們,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產後恢復,因為產後恢復就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每個媽媽心裏都住著一位少女,每個女性都夢想著生完寶寶以後依然做一位辣媽,相信產後能成功恢復的必然能成為乘風破浪的姐。產褥期的重要性完全不亞於妊娠期,產後恢復影響著咱女人的後半生。

    參考

    1. ^ Brubaker L.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BMJ. 2002;324(7348):1227-1228. doi:10.1136/bmj.324.7348.1227
    2. ^ Kristiansson P, Samuelsson E, Schoultz B V, et al. Reproductive hormones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egnancy[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01, 80(12): 1125-1130.
    3. ^ Wang Shenlin,Effect of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uterine repair of cesarean p women,Modern Nurse,2020,18(4)doi:CNKI:SUN:DDHS.0.2020-04-020
    4. ^ Kegel Exercises. 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 http://americanpregnancy.org/labornbirth/kegelexercises.htm
    5. ^ Youness E M, Ibrahim W H. Effect of early and progressive exercises on post-caesarean p recovery among women attending women's heath hospital[J]. Int J AdvNurs Stud,2017,6(2):71.
    6. ^ Payne JL, Maguire J.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mplicated in postpartum depression. Front Neuroendocrinol. 2019;52:165-180. doi:10.1016/j.yfrne.2018.12.001
    7. ^ Anokye, R., Acheampong, E., Budu-Ainooson, A. et al.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interventions utilized for its management. Ann Gen Psychiatry 17, 18 (2018). https://doi.org/10.1186/s12991-018-0188-0
    8. ^ Gottlieb M, Holladay D, Spearman D. Current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air-thread tourniquets[J]. Pediatric Emergency Care, 2019, 35(5): 377-379.doi:10.1097/PEC.0000000000001827
    9. ^ Panda S, Das A, Mallik A, et al. Normal Puerperium[M]//Midwifery. IntechOpen, 2021.
    10. ^ Wu Y M, McInnes N, Leong Y.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versus watchful waiting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 in postpartum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emale Pelvic Medicine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8, 24(2): 142-149. Doi: 10.1097/SPV.00000000000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