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結論:
1. 吃下少量食品用去氧劑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危害。不用太過擔心。如果有很大危害,它就成不了「食品用去氧劑」。
2. 三只松鼠當然有責任,即使沒有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重大的品質瑕疵。理應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目前最常見的去氧劑有兩種:鐵系去氧劑和非鐵系去氧劑。
鐵系去氧劑的主要原料就是 鐵粉 ,有的裏面還會加入 活性炭、食用鹽 等成分。反應也很簡單,就是鐵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或者在水蒸氣存在條件下反應成氫氧化鐵),從而將食品內氧氣除去。三只松鼠用的應該是鐵系的去氧劑。
非鐵系去氧劑主要原料是 維生素C、茶多酚 等還原性有機物,它們都可以跟氧氣反應而變成氧化產物,從而將食品中氧氣除去。有些非鐵系去氧劑會加入二氧化矽、碳酸氫鈉之類的輔料。這種去氧劑可以直接接觸食品表面。
這兩種去氧劑都是比較安全的(而且看起來好像很有營養的樣子),但它不是拿來給你補充營養的!如果真的稍微誤食了一點點,問題不大。但如果大量誤食,可能會超過人體可耐受最大劑量,造成中毒癥狀。
因此,沒事還是不要亂吃去氧劑……(捂臉)
此外,有些去氧劑會在包裝上寫著「智慧型」。這是指在這個去氧劑包裝帶有一條氧氣指示線,隨著包裝裏面氧氣含量的減少,指示線顏色也會發生變化,這樣食品生產企業就可以根據顏色,準確判斷食品包裝裏的氧氣含量有沒有降低到符合要求啦。
關於氧氣指示線如何實作變色, @Phosphates 這篇回答說得很詳細:
說到這兒順便跟大家說一下「去氧劑」和「幹燥劑」的區別。
「去氧劑」是脫除食品體系中的氧氣用的。 有些食物油脂含量高,很容易氧化。比如說薯片、堅果、炒貨、月餅等。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存放時間長了就會氧化酸敗,不僅產生難聞的氣味,營養價值也會降低。而用去氧劑就可以把產品中氧氣除掉,防止氧化,這樣食品保質期就變長了。
「去氧劑」還有個用處就是「防黴」。因為黴菌生長也需要氧氣。使用去氧劑,也可以抑制黴菌生長,讓食品保存更久。當然除了防黴,它也可以順便抑制其他好氧型細菌的生長。
而「幹燥劑」的作用主要是吸水。 很多幹制的食物(比如膨化食品、薯片等)受潮後會變得不好吃,幹燥劑的作用是讓體系裏面水分盡可能減少,讓食物保持酥脆可口的口感。
和去氧劑一樣,幹燥劑也可以順便抑制細菌、黴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因為沒有了水分,微生物也失去了生存的必要條件。
那麽,幹燥劑是用什麽做的?吃了幹燥劑會怎麽樣?
幹燥劑的門類相對於去氧劑來說就要多很多了,食品裏常用的大概包括以下幾種:
此外還有蒙脫石、高分子纖維等做成的幹燥劑,也有多種材料共同使用做成的復合幹燥劑。
所以,吃幹燥劑是有可能導致危險的,大家也不要好奇去吃幹燥劑啊。
除了去氧劑和幹燥劑外,有些麵包片等烘焙食品裏會出現一個寫著「抑菌保鮮卡」的小卡片。這個小卡片既不是去氧劑,也不是幹燥劑。它實際上是事先浸泡在酒精溶液中的一個塑膠卡片。當放入包裝中以後,酒精自然揮發,均勻分散在包裝內的瓦斯中,抑制微生物繁殖。
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