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保護好「螢幕裏」的孩子

2024-10-09親子
透過一方小小的手機螢幕,一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態、興趣愛好等一一展現在公眾面前。近來,在網路平台上不少以兒童為主角的視訊收獲了大量粉絲,視訊裏的兒童成了大家眼中的「網紅」。
隨著粉絲的增加,商業合作也「上了門」。這樣的「網紅」兒童視訊,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否有利?又會有著怎樣的風險?
——————————
一些「劇本裏的兒童」在網上受追捧
在某短視訊平台上,記者看到有大量以孩子為主角的作品。一些帳號營造「反差萌」,視訊中的父母往往扮演「擺爛」的一方,玩手機、玩遊戲、不會做飯,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透過對比體現出孩子的懂事和早熟。視訊下方的評論區裏,不少網友為孩子的表現點贊,也有人直言這些短視訊「有劇本」,涉嫌擺拍。
在一名博主釋出的視訊中,她的孩子「一大早」叫醒即將上班遲到的爸爸,實際上,這時窗外卻是漆黑一片。記者聯系到這名博主,對於有網友質疑其擺拍,她承認不可能想拍什麽就能拍到什麽,「拍時要根據設定的主題,做一些內容上的‘整理’」。
如今,一些「天才兒童」在網上備受追捧,他們面對鏡頭「金句頻出」,或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記者檢視一些帳號發現,有的背後有MCN(網紅孵化機構)的身影。
某MCN機構負責人陳某介紹,他們日常會註意挑選有潛質的培養物件,一般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並且要五官端正、長相清秀、口齒清晰,主要選擇幼兒或小學生,這類兒童比較吸睛且沒有學習壓力,培養成熟後可以往服裝、日用品等商業方向發展,有較長的培養周期和收入周期。
記者翻閱了十幾個粉絲量超100萬的帳號,發現他們都開通了櫥窗帶貨功能,個別博主還進行直播帶貨,實作流量變現。
有MCN機構指導「網紅兒童」視訊「蹭熱點、博流量」
有業內人士分析,「網紅兒童」的背後存在一條「產業鏈」。一些帳號有了流量後,會有機構主動聯系簽約,簽約之後又能獲得更多的流量和商務機會。記者了解到,有些爆火的帳號都已簽約MCN。
2020年,曉美(化名)一條分享女兒日常的短視訊在網上火了起來。如今,曉美成了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短視訊博主。
曉美說,視訊的火爆,帶來了粉絲的增長和商業合作。她坦言,拍短視訊是有收入的,「但我們沒有想過要透過孩子來賺錢,還是以孩子學業為重」。
粉絲多了後,多家MCN機構向曉美發出「邀約」,希望承擔創意策劃、視訊制作和後期營運等事項。「我拒絕了很多機構,如果簽約的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陳某表示,MCN機構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為博主提供內容策劃、指令碼制作以及拍攝等服務,指導他們「蹭熱點、博流量」。
陳某說,培養網紅兒童有直播路線和短視訊路線兩種。現在由於監管加強,直播路線幾乎行不通,主要走短視訊路線。他解釋說,釋出短視訊屬於內容創作,可以讓兒童參與,關鍵在於內容是否合法合規、有沒有「擦邊」。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組織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鄭浩分析,「網紅兒童」在平台演算法推薦加持下會被更多人看到,有些過度美化「天才兒童」等內容會給年輕人帶來育兒壓力,販賣育兒焦慮。
「它所帶來的示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育兒的多樣性和孩子發展的可能性。」鄭浩說,「應該倡導和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健康發展,不應該被刻意塑造成某種程式化的畫像。」
鄭浩提示,應該關註未成年「網紅」透過互聯網帶來的同輩效應,即指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會超過家庭和學校帶來的影響,影響孩子正確價值觀形成。
「更需要重視的是,刻意打造未成年‘網紅’存在未成年人權益被侵害的風險。」福建佐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洪建宏表示,比較常見的有私密泄露、網路暴力、過度曝光等,尤其是有的MCN機構為了獲取流量導致侵害兒童權益的情況發生,比如,有的過度消費未成年人,將其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就讀學校等公之於眾,侵害未成年人的私密。
嚴查理用「網紅兒童」牟利的行為
今年5月,山東省鄆城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張相輝參與辦理了一起涉及未成年「網紅」的合約糾紛案件。他告訴記者,因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采取調解方式,不公開辦理。「這個案件的背後,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在該案中,一名未成年「網紅」因違約被簽約的MCN機構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張相輝介紹,涉案未成年「網紅」的確存在違約,但MCN機構也存在要求該未成年人長時間錄制的事實,錄制時長超出正常時間。張相輝表示,MCN機構讓未成年人超時錄制,不利於其身體健康,沒有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
張相輝認為,「未成年人價值觀尚未形成,正處於接受教育階段,對於未成年人保護首先應該強調家庭責任,重視家庭教育」。他說,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從法律上來說可以代表子女進行民事法律行為,但要以子女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為準繩,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家長要擔負起相應責任,保護好孩子。「讓孩子過早走‘網紅’之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鄭浩認為,將未成年人推向網路,要做必要的風險評估。拍攝視訊要謹慎,避免未成年人參與有炒作、演繹性質的內容。同時,關註人身安全和個人私密,不過度曝光青少年生活,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粉絲規模和褒貶,不過度強調粉絲背後的經濟內容、價值內容。
「保護未成年人在互聯網媒介上的安全和權益,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構建一個健康、安全、有益的網路環境。」山東玉帛(寒亭)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於濤表示,目前,中國已構建起完備的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體系,要加強法律監管和執法力度,對利用「網紅兒童」牟利、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加強對MCN機構的管理,不得參與或推動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活動。短視訊、直播等網路平台需進一步加強內容稽核和管理,利用技術手段精準辨識和處理損害未成年人身心的違規內容。(記者 姜繼葆)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