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 「親自答」 :
2012年,我有幸乘坐「東方紅2號」,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南海某航次,在南中國海上漂了24天。(並在船上吃到了人生中最鮮的魷魚hiahia~)
說起來,也是快10年前的事情了。就以我自己的經歷,分享下當時這樣一個常規的海洋學綜合航次做什麽事情吧。
一、科考船長什麽樣?
科考船,就是需要在海上進行科學研究的船。
我當時乘坐的船是東方紅2號,這艘科考船隸屬於中國海洋大學,是1996年就投入使用的。這艘船長96公尺,寬15公尺,噸位是3235噸 [1] 。這個噸位和大小,算是比較常見的科考船規格。
東方紅2號上面有15個不同型別的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325平米,甲板作業面積330平米,接近一個籃球場的面積。
船上可以進行 物理海洋、海洋大氣、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和海洋地球物理 等海洋學科的綜合調查。
除了東方紅系列,我們國家還有好多科考船:比如向陽紅系列、科學系列,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遠洋科考船大洋號系列等等。
我的母校廈門大學也在2016年擁有了自己的遠洋科考船「嘉庚號」。可惜沒能有機會坐上這艘船。
為了科學調查研究需要,船上還會有一些專門的裝置、儀器。
除了常規的通訊系統、定位系統等等外,科考船會有專門用來海上科考作業的裝置,以及一些實驗儀器,用來在船上進行樣品采集、數據收集、樣品的處理和研究。
比如,東方紅2號的船尾部,有一個高7公尺的大型門吊架,可以用來進行收放浮標:
甲板的一側,還有一個小型CTD門型吊架,以及配套的液壓絞車,這是為了將CTD裝置下放到深海(東方紅2號最深可以將裝置下放到8000公尺)。這個裝置可以獲取即時的水溫、鹽度、深度等數據,還能即時采集水樣 [2] 。
甲板另一側,還有幾個用來生物采樣的吊桿。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裝置。比如顯微鏡、超凈工作台、流式細胞儀、堿度儀等等。
二、科考船上的人都是科學家嗎?都有哪些人呢?
科考船上當然不都是科學家。
船上有兩類人:
一類是科研工作者,包括首席科學家、船上實驗室負責人,以及參與航次的各個計畫組成員。參加計畫的既有教授、老師,也有很多是像當初的我一樣,正在就讀的碩博士研究生。
還有一類是船員,包括船長、大副及船上的工作人員,比如維修人員、廚師等等。
三、船上的人都在做啥?
科研人員當然是在做研究。
我參加的這個航次一共有27個課題!這樣才能成本效益最大化(以及每個課題組都能少分攤一點經費哈哈哈)。畢竟,出一次海成本可不低。
光海洋生物方面就包括了我在做的海洋浮遊植物研究,也有海洋浮遊動物、海洋真菌等研究。還有關於海洋沈積物、巖石圈和地幔結構、海洋氮迴圈、古生物學研究、海洋環流結構的研究等等。
研究這些,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海洋裏有哪些生物、海洋的生態環境、古時候的氣候曾經是什麽樣子、地質結構的變化等等。這既是為了更加了解大海和地球的歷史、了解過去和現在的生態環境,也是為了對未來趨勢進行推理預測。
在船上,我們是怎麽為這些研究工作的呢?
首先,船上這麽多課題組,大家需要的樣品不同,但有些樣品是可以透過同一台裝置、一次取出來的。船長要按照我們事先計劃好的的采樣點位,把科考船開到對應的位置。但海上因為天氣等種種原因,有時候需要臨時調整變通,所以每天晚上,我們大家都要開例會,對第二天的天氣情況、采樣點位、采樣計劃等等一起討論。
其次,船上的科研人員也需要分組、分工,比如男生會安排去需要體力的工作,女生可能會安排需要細心一點的工作。因為夜裏也有工作計劃,大家要輪流值班。因為這次航行,整艘船加上船員70幾個人,但只有4個女生,我們幾個就被特殊照顧了一下,不用參與夜間值班。
然後,每當船開到對應位置,值班的人就會透過呼叫系統提醒大家,在這個位置有工作需要的人及時去甲板,采樣、錄數據、做實驗、收放裝置。
下面這張圖,是我請其他課題組的老師幫忙拖浮遊植物網,網需要下放到200公尺深的海水再拉上來。
像我的課題,海況好、不太晃的時候,我們還在顯微鏡下,將一些藻類分離出來,進行培養,觀察它們的形態、生長過程和規律。
其他課題組可能需要采集海底的沈積泥,可能需要更換海上固定點位的浮標,可能需要采集3000公尺以下的深層海水......
船員們就是在確保船的正常航行,以及保障大家的生活
比如船上也有廚師,給大家做飯。
因為東方紅2號隸屬中國海洋大學,是在青島,所以船上的煮飯師傅都是山東人,特別會做面食。每天早餐會有好吃的麵包。廚師蒸的包子也特別好吃!每天夜裏10點鐘還有夜宵,是很好吃的面條,加幾滴醋絕了!
看到餐桌邊緣有一個小小的凸起嗎?這是為了防止船晃的時候盤子們飛出去!
但,船員們也可能在撈魷魚!
啊,我後來再也沒吃過像科考船上那麽鮮的魷魚~剛從幹凈清澈的南中國海撈上來,切成細絲用開水燙一下,加點蔥花加點醬油醋就好了!
四、科考船上生活是種什麽體驗呢?有什麽好玩的事情?
船上有網路嗎?
近10年前,我參加這個航次時,除了船長、首席他們可以用衛星電話聯系陸地,我們其他人是完全與世隔絕的。(聽說現在很多科考船都可以有微信電話了,體驗應該更好一些吧)。
這種與世隔絕之下,上網、電話、簡訊....都是不可能的。我上船前提前下載了很多電影,準備沒工作時看。
但事實上,根!本!沒!法!看!
會暈船!
後來,我的消遣是,躺在床上看手機裏存的一點點小說。(同船有位師兄,消遣是念經。)
可以看到不同樣子的大海
可能是波浪翻滾的大海:出海後遇到一次強冷空氣,海上風非常大,浪花拍到船尾甲板上,人幾乎無法在甲板行走。
也可能是平滑如鏡的大海:冷空氣到來之前那天,大海看起來平靜的像內湖。這也是我見過最平靜的海面,誰能想到第二天就晃到七葷八素呢。
以及,完全不同於近海的渾濁,可以看到特別、特別藍的大海:
還可能遇到海盜!
因為航行中遇到極端冷空氣,有幾天完全無法工作,船體傾斜厲害,我們不得不到某地的一個海灣暫避。
然後,船長在餐廳的黑板上寫了如下一行字:
原來,之前的科考船曾經遇到過當地的漁民半夜偷偷劃小船靠近,爬到船上偷東西!
遇到小飛魚
五、海洋科考的意義不僅限於科學研究
探索海洋既對生命科學等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又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部份象征。在國際海域的利益賽局中,科學證據既是資源開發談判的關鍵籌碼,也常常是生態保護的重要依據 [3] 。
還有一點:我們的科考船時不時去某些海域(比如釣魚臺附近)轉一轉、做做研究,也是一種另類「宣誓主權」的形式。我師姐參與的某個東海航次,科考船就曾經和日 本的巡洋艦近距離「接觸」~
上天雖然不容易,但下海亦很難。
人類對大海的了解,相比太空來說並不多,甚至算非常少。關於海洋科學考察主題的兒童繪本、科普似乎也不太多見。希望未來有更多優秀的科普資料,給這一代的孩子們,激發他們對藍色大海的好奇與探索吧~
@知乎親子
我是 @笑霜,兒童教育 話題下的優秀回答者,學習型媽媽。理科女碩士當了媽,文藝女青年成了家。
科學育兒,理性種草;
親子共讀,幹貨科普。
歡迎關註我,育兒育己路上,一起成長~
參考
- ^http://www.ouc.edu.cn/2017/0928/c59a94767/page.psp
- ^http://www.ouc.edu.cn/2017/0928/c59a94767/page.psp
- ^https://chinadialogueocean.net/15239-nine-extraordinary-chinese-research-vessels/?lang=zh-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