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迷,快來聽我說!今天要推薦給你們一本小說,簡直是書海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頁都讓人欲罷不能,角色鮮活得仿佛在你身邊。你要是錯過了這本書,絕對會後悔,快來加入這場文字的盛宴吧,咱們一起討論這本寶藏小說的精彩之處!
第一部份慢慢制造有利的成長因素
孩子心智的成長,有其必要的環境條件
有人說富裕的環境是成長的條件,也有人說家庭幸福、父母和諧是孩子成長的條件。但這兩者之中,後者顯然要比前者重要得多,因為和諧幸福的家庭提供了安全感、人際關系和健全人格的基本因素。
幸福和諧的家庭固然很重要,但父母親對子女身心成長的關心,並以創意引導孩子心智發展,則是孩子是否能成材的關鍵性因素。
一位肯花心血學習解決問題的父母,孩子會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思考和勤奮。父母帶領孩子觀察周遭事物——透過歸納和思考,尋找正確答案的家庭,必然也能啟發孩子,讓孩子變得更有能力、更能有效地克服困難。
網路下單和物流觀念的風行,也牽動許多行業的更替。因此這個時代的教育,要重視心智成長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否則孩子長大成人後,在職場上的適應能力將大大受到限制。
孩子的道德教育,已經不是以恪守道德規範為滿足。生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必須同時學會道德判斷,它既定一項人格教育,同時也是智慧的啟發。
心理學研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潛能;多元智慧的發現也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個人唯一獨特的心智結構,讓他發揮潛能,走上光明的人生路。
於是,我們要費心安排孩子心智成長的有利因素,要用創意去引發、鼓勵和協助孩子,而非抱著刻板、傳統的觀念不放。父母親要用更多的創意來安排孩子成長的有利條件,這些條件便是新世代家庭教育的軟體。
這裏,文中提出了幾個重點供父母們參考。
1、對孩子要抱以厚望,而且期望要高。請註意,期望不是你的欲望,而是堅信孩子會更好,無論教導上怎麽挫折,都不會對孩子失望和絕望。
2、建立一個強固的家庭,表現互愛,和藹、啟發和包容,並建立親密的人際互動關系。
3、做個稱職的父母,保持正確的教導態度,維持良好的溝通技巧,不要為管教孩子而爭吵。
4、提防自己任性對待孩子,避免被孩子激怒,或者在無意中傷害孩子。
5、孩子的假日、生活與學習,需要你協助安排。等他們漸漸長大後,要逐步交給他們更多自治的空間。
父母親若能掌握這些要領,運用在家庭教育上,等於為孩子打下發展的堅實根基。
父母有信心就能在言談中發揮鼓勵作用
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成績不如人,怎樣才能幫助他開展健全的人生?」
教師說:「要對孩子抱以厚望,要有信心。」
「他成績不如人,才華不如人,怎麽可能對他抱以厚望呢?」
「無論成績好壞,都要對孩子抱以厚望,你才會看得起他,不會貶抑他、批評他。只要你認為他有潛能,他就會有信心走出正確的人生路。」
這位母親半信半疑,所以教師將自己的成長經驗告訴她:「我小的時候成績也不好,但母親沒有批評過我,沒有對我表示失望過。我常常聽到她說:‘考幾分沒關系,只要努力就好,將來一定有好前途。’母親一直給我很高的期望,但從來不批評或責備我的成績。
她聽得進去,頷首表示同意。
壓力好像是現代人的夢魘,什麽不順遂的事都和它聯想在一起。健康出問題,說是壓力惹的禍;生活調適不良,也歸因於壓力導致的;孩子行為有了偏差,壓力更是脫不了關系。
人人談壓色變。父母親為了孩子好,盡量不給孩子壓力。於是,不敢對孩子抱著較高的期望,結果相信孩子能夠力爭上遊的信心便受到限制。
父母要有信心,相信孩子是上進的,以此對待孩子,孩子就有上進的表現。
心理學家羅森瑟爾和傑卡布森研究發現:如果對學生抱持高度的期望,就會對他們產生良好的激勵。
這個研究是新學期開始時,心理學家在每班找出五個學生,說是經過測驗篩選出來最具發展潛能的孩子——實際上這些孩子都是隨機取樣得來的。當這些名單公布之後,老師相信榜上有名的孩子最具有潛力的——即使現在成績不好,也相信將來他們會有好的表現。於是,老師在言行之中對孩子抱持的高度期望,會對孩子產生激勵的作用。一年之後,這些孩子的成績和智商都明顯提高。
對孩子抱著厚望,與對孩子有信心,這兩種心情是分不開的。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寄以厚望,就能在表情言談中,發生鼓勵作用。
英國第二次大戰時的首相丘吉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人又調皮。因此,許多人都對他很失望。但是,他的老師卻抱以厚望,並對他說:「你一會走出一條光明的路。」丘吉爾後來努力向上,對國家和世界和平貢獻卓著。在他的回憶中,他常想著,他的老師對他抱以厚望的激勵。
每一個孩子都有唯一獨特的天賦,不要拿他跟別人比較,而要對他寄予厚望,他就不會辜負你所望,並且走出他自己亮麗的未來。
重視孩子的天賦並真心相信他做得到
【對孩子期望要高】一文在報紙上刊出之後,有很多父母來信,希望做深入一點的說明,好正確掌握要領。
其中有一位母親說:「我的孩子上五年紀了,各科表現都好,惟獨數學成績不佳。我花功夫教他,加強練習、抱以厚望,結果卻不見起色,反而弄得厭惡學習,連其它科目也考不好。」
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愛令人敬佩,肯付出時間教孩子也令人激賞。但是,她在來信中,充分表現出失望和擔憂,就是這些情緒和態度,破壞了之前所做的努力。從現在開始,只要能警覺,不讓這些負面的情緒和態度襲上心頭,所做的努力就會成功。
無論孩子平常的表現是否乖巧,在校成績是好是壞,父母都要對孩子保持信心、愛和希望。親子之間的互動,只要父母對孩子失去希望,很容易因情急而說出傷害孩子自尊的話,諸如:「數學成績這麽差,你的前途完蛋了」、「老是粗心大意,改不過來,我看你沒指望了」、「你這笨蛋,沒出息」……父母親指導孩子功課、待人接物和日常生活行為時,孩子的錯誤若一再出現,挫折感不免油然而生,頓時覺得失望沮喪。這時,你會對孩子做出絕望的表情,從而傷害孩子的自尊、信心和主動性。當然,孩子也會因氣憤而疏遠你,甚至觸發反抗或沖突的行為。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親子之間的情意溝通,辭匯傳遞的比例約占7%,語氣占38%,表情和當時的肢體動作則占55%。當父母親開始對子女擔心、失望、無奈時,和孩子說話的語氣、語調、表情和肢體動作,便會直接傳輸失望或絕望的資訊。如果一時情急,又說了一些泄氣的話,那麽你給孩子傳輸的資訊,幾乎全是負面的。
父母要把欲望(野心)和希望做個區隔。欲望是父母的,是大人對孩子的前途和表現所做的預設。我們往往用它來批評和挑剔,而以為這就是教育。事實上,這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折,使他們漸漸陷入被動的心態,即使你用鼓勵的話語,也不容易有好效果。
希望與欲望不同,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要真心相信孩子能走向正當的人生,相信孩子能適應他的未來生活,並抱以厚望。我們當然要指導孩子待人接物、做學問和思考的方法,但絕不會因成績不好而對他表示失望,也不會為一時犯錯而預言他前途無望。我們不斷努力,說的和做的都表現出對未來的厚望,這種熱情和歡喜心,就容易把孩子教好。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沒有一個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多欣賞孩子的長處,孩子會越來越好,而且有勇氣去克服他的缺點;反之,挑剔一多,孩子就生活在絕望之中,並把自己的看家本領也壓下去了。
請記住,要抱著厚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抱著欲望或野心,這樣才能把孩子教好。
投註精神和時間經營家庭生活
有社會學家曾經研究過三千多個健全的家庭,發現這些家庭的共同特色是:投入精神,找時間在一起;互相欣賞、溝通和澄清誤會;有精神寄托,懂得應付危機。這些因素也同時培養了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擁有這些本事,創造他們美好的人生。
因此,經營一個強固的家庭應該註意:
1、要投註精神和熱情,經營家庭的活動,創造新的氣氛。
2、找時間在一起工作、遊戲、吃飯和閑聊。一項研究指出,兒童認為形成家庭快樂的事情是,大家在一起做事情。
3、經常抱持欣賞的態度看家人,會激勵更多自愛和自治,如果一味指正,反而造成諸多隔閡和疏離,平常能欣賞孩子,要求他改正錯誤時,才容易被接受。
4、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故意貶低和譏諷孩子,足以損害孩子健康的自尊,同時也會造成冷漠以及人際溝通上的障礙。
5、家庭溝通在於肯花時間閑聊,其間能發現孩子需要你支持:安慰和分享的心事,許多家庭把溝通當談判,要孩子就範,那是一種錯誤:正確的溝通要用在澄清誤會、交換意見和厘清事理上。
6、家庭要有良好的精神寄托,促進愛心、責任和對生命的珍愛,這需要有家庭的紀念日、宗教活動和恪守道德信念的行動表現。
7、家庭有了任何危機,例如有人考試失敗,有人工作不順利,或者感情上出現困擾時,就要沈著應變,而不是推委和指責。
家庭是一個結構性的組織,它的互愛、包容、教育、經濟生活及文化傳遞的功能,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家庭關系如果強固,彼此間的人際支持緊密,就能突破種種困難,保持成員康強。
脆弱的家庭往往培養出脆弱的孩子。情緒化的行為、不負責任和任性的生活,以及伴隨而來的沖突、沮喪和絕望,會使天真活潑的孩子性格突變。
所以,你要決心營造一個健全的家庭環境——它不但關系你個人的幸福生活,同時也是孩子成長的樂土。
你怎麽過家庭生活,就怎麽教育你的孩子。在強固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心智發展都會比較健康。
經常陪伴、妥善照顧孩子,並懂得喝彩
有一位母親問道:「做稱職的父母需要什麽條件?」
為此,教育家列出了以下幾項:
1、關心和了解孩子的問題,體諒其心情,並協助解決它。
2、具有好的情緒習慣,有耐性,能化解沖突,創造祥和氣氛。
3、安頓孩子的活動和就學,使生活作息正常。
4、做孩子的後盾,給予他們嘗試和學習的機會,5、一顆寬大的心,不為孩子越俎代庖,不為孩子過度擔憂。
一個人在童年以前的生活經驗,影響其情感、情緒和價值觀念最深。
當你閉起眼睛回想自己的過去,會發現童年的景象,像一幅幅畫一樣浮現出來;年紀越長,童年的記憶和情緒,越容易縈繞腦際。
你在待人接物時,情緒和感受幾乎是童年經驗的投射。童年時代的自信和好奇,會在現在表現出來,過去的不安和退縮,現在也一樣。或許迫於社會現實,你學會參與,投人群眾,但心理背景仍有過去的退縮和不安,有時還會發展出焦慮和身心癥,因為童年時期的不安並未消除凈化。
尤其是幼童時代,個人智力的發展狀況,關系著日後持續發展的品質和速度。研究發現,孩子4歲以前智力發展的比例,相當於4—17歲所發展的智力。此外,多元智慧的開拓,明朗化經驗的開展,都在童年以前發生。
所以說稱職的父母,無異是孩子先天的幸福——個人的基本心智的好壞,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經多年來的觀察,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疏忽、遺棄和虐待,最寶貴的是撫愛、喝釆和分享經驗。一個孩子能當父母的跟屁蟲,有話可說,一起生活、工作和歡笑,真是幸運之至。
常在孩子的身邊,是稱職父母的首要條件。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不安或發展成偏差行為。尤其是沒有父親陪伴的童年,往往使學業落後、易引發犯罪、不懂得應付危機。而缺乏母親相伴的孩子,在語言發展和人際關系上也易滋生困難,心理的不安全感也高。
稱職父母的第二個條件是照顧——沒有照顧就等於沒有做到父母的天職。親子之間有了照顧,才有愛的溫暖和成長的動力。美國曾做過調查,只有30%的男性會照顧孩子,但女性則高達74%。從這些數位可以了解,仍有許多孩子沒有受到父母親的照顧。
照顧孩子能發展信任關系,建立安全感和生活教育的機會。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表現出自己生活的態度、情緒和待人處世之道。特別是透過照顧,發展出喝釆和心理支持,能讓孩子積極主動、建立自尊和自信,這是孩子將來完成自我認同的主要條件。
稱職父母的第三要件是懂得為孩子喝釆,給他鼓勵和欣賞的眼光。
父母親的照顧,建立在有能力的愛上。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做家事和學習基本技能,從中分享樂趣和成就,孩子的心智便能得到啟發。
有許多父母雖然花費很多心血照顧孩子,卻把孩子照顧成脆弱和被動。稱職的父母在照顧和陪伴中,總是記得給孩子學習、嘗試和克服挫敗的機會,因為孩子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學習成長的。
管教有原則,過度犧牲不是美德
有一對夫妻,養育著兩個子女。
他們很愛自己的子女,全心照顧、教導和陪伴他們,希望他們好好成長,將來可以擁有健全的心智和人生。但他們告訴老師:「我們扶養孩子,全心教導他們,卻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
「教養子女雖然辛苦,但應該是快樂有趣才對。」教師說。
「不,我經常擔心沒有把孩子教好。為了孩子,我經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我怕傷害到孩子。時時刻刻為孩子的需要著想,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我的生活都被孩子占據,覺得好累,擔心也多。」
求好心切的父母,處處為孩子設想,精神壓力大,自己覺得累,孩子也未必受益。許多父母親為教育子女煩惱,建議他們理清正確的態度:
1、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
例如孩子們把房間弄得很亂,父母就應該把亂的感覺說出來:「你把玩具丟得亂七八糟,我受夠了!趕快把它收好!以後要記得收拾!」你可以用嚴肅的口吻來表明你的立場,但不可批評和貶抑。如果你說:「你的房間像狗窩,像豬圈。」那就是貶抑。
2、該你做主就該做主。
大人該做的決定,反而去問孩子,這是錯誤,而不是啟發。你問孩子:「我們搬新家好不好?」這會讓孩子淩駕在你的頭上,是錯誤,而不是民主。一位單親媽媽對孩子說:「媽媽想再結婚好不好?」那也是一種錯誤,因為你做了不能做決定的壞示範,也給孩子指使你的機會。
3、管教孩子免不了犯錯。
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免不了犯錯:錯了就錯了,記得避免再犯就好,無須自責。自責會讓你不知所措,會壓抑你對待孩子的活潑態度。「我對孩子發脾氣,實在不應該,他會不會受到創傷?」如此擔心或自責,不但對孩子無益,也阻礙了你教育子女的肯定性。記得,只要不貶低、不傷自尊,偶爾發點兒脾氣是無妨的。
4、教育子女未必要犧牲自己的事業。
只要你安排得宜,有時間相處,能照顧他們,你可以兩全其美。能兼顧子女和事業的人,也給孩子做了勤奮工作的身教和示範。問題是怎麽調節工作與生活,而不是犧牲事業。
5、要註意保持良好的婚姻生活。
父母不應該為孩子而犧牲婚姻。有人為了孩子的未來,讓太太帶著孩子到國外求學,自己在國內工作。我不認為這種犧牲婚姻和家庭的作法,對孩子有什麽好處。孩子所需要的不是只有學業成就,孩子更需要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正常人生的示範。
教育子女很重要,它需要愛和承擔;但不是把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豐富的家庭生活才對。
溝通的目的在聽懂彼此的話
朋友帶著兩個孩子來訪,教師邀他們一起登山。
大家一路閑聊,兩個就讀小學的小朋友帶來了諸多笑聲和樂趣:他們撿拾落葉做花環;比賽看誰發現的小動物多;把拾得的樹葉歸類,把發現的小動物做一番記錄整理。孩子收獲很多,大人也從大自然永珍和孩子的敏銳觀察中,得到許多啟示。
朋友很好奇地問教師:「孩子跟你在一起就顯得聽話,變得活潑、愛思考、愛觀察和溝通。能否把要領告訴我們?」
教師簡要地告訴他們說:「重點就在溝通上。把握溝通要領就有互相啟發的對談,帶動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孕育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孩子從父母那兒學來的是情意、責任和學習的態度;長大後從老師那兒學的,大部份是智慧和知識。如果能在上學以前就培養他們好學,喜歡觀察、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麽他們將來就是一位成功的學習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帶領孩子關心別人,負起責任,做個有興致的人,他的生活就不會寂寞,從而發展出好奇、同理和創造。但這一切都要從溝通做起。」教師繼續說。
朋友問:「怎麽溝通孩子才會聽話?」
「溝通的目的不是要孩子聽自己的話,而是彼此聽懂對方的話,形成了解、啟發、互愛和良好的默契。」
「不聽話怎麽辦?」朋友又問。
「那表示互動和溝通的管道出了狀況。」
……
約莫一個小時,大家到了山崗上,兩個孩子的頸上各戴著以紅黃鮮艷樹葉串起的花環。他們正把剛剛看過的小動物歸類,並且用自己溝通出來的規則整理,而不是依照現有的學名做分類。他們正在創造思考,使用他們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且沈醉在自己的思考和興趣之中,專註地商量溝通。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有以下幾個原則:
1、聽對方說話。聆聽才能了解對方,也表示尊重對方。
2、等對方說完了,再說自己的意見,溝通就不會打結。
3、避免訓斥對方,因為那無異會壓抑溝通的順利進行。
4、不說氣話。意見不同時,要透過討論,尋找共同認可的答案。
5、支持重視對方的自尊,溝通才會持續下去。
6、把握時間。冗長的說話會使溝通變得困難。
這幾個原則,是和孩子們成功溝通的線索。做父母的必須面對真實,做觀察、思考和歸納,才能得到一些答案。不管答案如何,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人至少學到了面對真實的態度和興趣,而這對年輕夫妻也學會了與子女溝通的技巧。
教養理念事先討論並達成共識
一位母親答應孩子周末到同學家玩耍。孩子正要出門時,父親怒斥道:「孩子就是被你寵壞的!」他氣沖沖的說:「縱容孩子,像五腳狗一樣,經常到別人家串門子,簡直就是沒教養。」
孩子被父親的盛怒給怔住了,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又害怕,又擔心失約,最後只好躲在書房裏哭泣。
又有一個孩子,因為功課沒有按規定做好,被爸爸責備。母親反對父親的嚴厲:「你不要對孩子那麽兇嘛!有話好好說不行嗎?」母親七分袒護、三分指責,惹得父親聲色俱厲呵責孩子:「我兇什麽,下一次再這樣,我揍你!」
孩子處於父親的威嚇和母親的維護之間,眼睛噙著淚水,心裏頭卻充斥著矛盾和困惑。
父母親關愛小孩,由於意見不同,性子一急,就吵了起來。有時各執己見,孩子莫衷一是;有時一方應允認可的事,另一方卻強烈指責、予以否決。孩子就在父母的爭吵中,猶豫不決,造成心理不安和困擾。
父母親管教子女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然而只需稍稍克制,不要操之過急,就能避免不利孩子心智成長的困境。
下面給父母一些達成教育共識的建議。
1、夫妻要有機會多談談教養子女的觀念。最好是一起閱讀教養子女的書籍,經過討論,在實踐中學習、協商、研究,而形成共識。
2、避免用自己的成見教導孩子,更要防範把自己的憤怒和惡劣的心情發泄在孩子身上,形成不當的管教。而不當的管教又往往是引致父母沖突的重要原因。
3、絕對避免拿孩子當夫妻沖突的武器或手段。適將對孩子構成創傷,造成其非理性行為。
4、要預防孩子利用雙方意見不同這個漏洞,滿足他的需索,破壞生活紀律,造成偏差行為。
5、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
父母管教態度不同,經常起摩擦的家庭,不但孩子的生活紀律培養不起來,而且會因心理創傷而影響其人格的正常發展。夾在父母沖突隙縫中的孩子,不但安全感差,人際關系亦有較多困難。
夫妻的感情和睦,管教孩子時的意見有所不同時,沖突的機會也會較少。因此婚姻狀況好,是管教子女成功的要件。
父母管教孩子的態度要一致,使用的方法應顧及孩子心智成長的需要。用耐心去換取合理一致的管教,就能培養活潑、懂事、聰慧的孩子。
陷入互相激怒的拉鋸戰無益管教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辦公室裏辛苦了一整天,又在交通擁擠的回家路上受到煎熬。她好不容易踏進家門,看到兩個孩子把玩具散落一地,開著電視機看得目不轉睛。
年輕的媽媽一時按捺不住,提高嗓門憤怒地對孩子大吼大嚷:「你們真該死,把家裏弄得像豬圈一樣!」她把玩具踢到一邊,沖過去把電視機猛力關掉。霎時,三個人都怒目相視。
「你才該死!我恨你,你死掉好了!」孩子也怒喊著。
「你再說一次!」媽媽逼視著孩子。
「我恨你!」
說時遲那時快,媽媽應聲賞給孩子兩記耳光。
這是陷入互相激怒的漩渦,而不是教育孩子。它破壞親子的關系,做了錯誤的示範,也導致孩子心理的創痛。
當心不要被你的孩子激怒!
你在被激怒的情況之下,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甚至動手體罰他,這時對孩子所造成的創傷,可能久久都難以撫平。
很多偏差行為的青少年,都有這種經驗:父母非理性的示範,導致他們非理性的行為。
父母要嚴防這種意外發生,它是一種災難,而不是生活的常軌。如果你曾有過這種失控行為,希望能亡羊補牢,避免再發生。
父母免不了會被孩子激怒,當怒氣初起時,你不要被它拖著走,要註意自我控制。
1、停一停,走開一下,可以先去換個居家輕便服、洗把臉,再出來處理。
2、不是批評和抨擊孩子,而是把事情說清楚,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這麽亂我很難過」、「沒有做功課令我擔憂」……而不是貶抑孩子「你該死」、「你這窩囊廢」……3、說話要簡短而清楚,不羅嗦。
4、只針對目前單一的事件說話,而不是擴大推論。例如:「你總是不聽話」、「我早知道你這沒出息的東西」……5、坐下來,把要告訴孩子的事先整理一下寫出來。讓你的大腦發揮影響力,等寫下要說的事情後,怒氣已消除大半。
6、當你無可避免要對孩子發脾氣時,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而在發完脾氣之後,要冷靜下來,盡快恢復相親相愛。
當你被孩子激怒時,以上的妙計可供你度過危機。不過,你還要想想激怒你的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它是偶然發生,或者經常發生?如果是重要的,你就得冷靜下來教他;如果並不重要,那麽值得你大發雷霆,造成彼此的困擾嗎?!
錯誤的對待會使孩子茫然無所適從
一位母親對女兒說:「春節期間,家裏有很多食物,為了節制嘴饞,我們把零食收好,不放在隨手拿得到的地方,這有助於自制、減輕體重。」在一旁的父親卻說:「過年就是要吃東西的,吃點應景的食品,有啥關系,別聽你老媽的,吃吧!」這給一個小學的孩子造成困惑。
一位父親帶著兩個孩子,在過年期間燃放鞭炮——他們在市郊的樹林子裏玩得很高興。路人說:「放沖天炮容易引來樹林大火。」這位爸爸卻護短說:「不會啦!怎麽會燒起來呢?」他自己又點了幾支。我看著他的孩子一臉茫然,陷入正確與執拗的交戰。
一位母親非常重視女兒的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許多才藝,重視其表現和作品。只要孩子做得好、表現傑出、考了高分,她就喜形於色、贊美孩子;但當孩子表現不如理想時,就沒什麽值得她稱贊了。這孩子在小學六年級時開始厭學,對於原先有興趣的事物,也變得索然無味。
大人對待孩子,若抱著隨興或任性的態度,往往會造成不當對待孩子,種下以後許多教養上的困難;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偏差行為,惹來許多麻煩。
父母一時的隨興和任性,可能在教育子女上產生危機!孩子因父母的意見不同而不安,或者就因此而在節食計劃上前功盡棄,更嚴重的是孩子莫衷一是的茫然和無奈。
父母有時候免不了會品評孩子的作品,對於他的圖畫、美勞作品、彈琴、寫作、演講等表現,要註意的是他做了什麽,而不是他做得有多好。前者引導你對他的工作產生鑒賞,後者牽引你對其表現批評。
大部份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心情,是隨著學習成績而起伏的,那是因為他只求好、只看成績,而未看孩子所做的努力,以致疏忽孩子傑出或特別的表現。
成績只是一個總品評,而仔細去看孩子的表現,卻能鑒賞出他的努力、特色和值得珍惜的創意。找出孩子的優點,欣賞他,鼓勵他克服所面臨的困難,才是正確之道。
孩子生病或在運動場上受了傷,往往令父母焦灼不安,於是便同情他,給他許多額外的方便。在孩子面前,對事實做過度的渲染,孩子反而會變得軟弱不振。孩子是看大人的反應來估計自己受傷的程度的,當孩子受到重創時,如果大人表現出「這是無可彌補的傷痛!」的表情,孩子的心理重創會更加深。
對待孩子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要實事求是。我們既須在日常生活中訓練他生活規範,也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既須註意他的成績,更要欣賞他的努力和優點。當然,孩子難免會有病痛和挫敗。這個時候,你應該關心他,而不是一味的同情,否則會使孩子變成一蹶不振的人。
不當的教養行為影響很大
一位兒時受到父親嚴厲批評和貶抑的人,在工作崗位上一直與主管對立,把他的情緒和敵意轉移到男性主管身上,跟他可謂水火不容,與同事也相處得不好,幾乎要被開革。
他回憶起兒時的際遇,談到父親的嚴厲批評和貶低。他說:「父親什麽都挑剔,經常罵我‘笨得像豬’。我既憤怒,又覺得自己笨。」
朋友說:「你是不是把你的主管看成了‘父親’?」
「怎麽會?」
朋友接著解釋說:「你的主管在指導你該怎麽做時,你有一種被貶抑或淩辱的憤怒。」
他沈默了良久說:「嗯!嗯!是這樣嗎?好像是。」
「你把對父親的憤怒轉移到他身上了。」朋友說。
「啊!好像是。無論他說什麽,我都會反駁他,甚至抗議,所以我跟主管相處不好,幾乎為此而丟了工作。」
這時,他才大夢初醒,開始用自己的理智去看清生活現實,才從許多抱怨和反抗中醒覺過來。
有許多人一輩子都在不適應的狀況下生活和工作,他們憤怒、沮喪和情緒化,這實際上是創傷在作怪,而不是別人在找他麻煩。
父母親要註意防範這類不經意的童年創傷害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親都愛護子女,不過卻常會有不經意、不自知的傷害行為。有些人以為教育子女就是管理、支配和批評: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自尊經常受到踐踏和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心智發展便有了問題。
兒童是很脆弱的,父母教導的方法過於專制、粗暴,動不動就對他體罰和喝斥,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父母們不妨自問,你是否出現過以下的情形:
1、經常對孩子動怒、喝斥、發脾氣或以粗暴的態度相向。
2、討厭孩子身上某些令你不愉快的特質,重復批評或淩辱。
3、從不稱贊孩子,當別人稱贊他時,卻說「哪有這回事!」
4、當著眾人面給孩子難堪,數落他的不是,而不是等回家再糾正告誡他。
5、以體罰作為教育孩子的方法。
6、對孩子冷漠或疏遠。
以上所列的行為或教養子女的方法,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副作用之大,甚至影響其人格的健全發展。
成人任性的作為會為教養帶來反效果
有一次,一位教師在機場候機,因為距離飛機起飛還有一些時間,所以旅客們便排排坐著。幾位看來是親友關系的成人男女,帶著孩子也在候機,他們興奮地說些什麽。後來,教師被他們的一段對話怔住了。
「孩子!沒關系,吃吧!你媽媽不會生氣的。」一個人說。
「媽媽說我不能吃太多的糖。」孩子遲疑地堅持。
「沒關系,媽媽如果罵,告訴她是我給你的。」然後把一大把巧克力糖塞在孩子胸前的口袋裏。孩子的媽媽在一旁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才好。
別以為給孩子吃糖就是表現你的善意,其實,你可能已經破壞他的生活規矩。
我們雖疼愛別人的孩子,但更要尊重孩子及其教養的需要。即使孩子向你要什麽,也要保持分寸,不妨對他說:「你要先問問媽媽或爸爸。」慷慨大方有時會讓孩子養成陋習,造成背地裏不守規矩的現象。
一般而言,我們對別人的孩子都會表示友善;跟他說話、逗他玩、贊美他,給他獎賞等等。不過,我們很少留意自己的作為是否得當。我常在許多場合觀察大人對別人的孩子,做出錯誤的響應,而影響其成長。
看到別人家孩子說話偶爾帶點乳味腔,你學他的話跟他逗趣;或者拉拉孩子的耳朵,捏捏他那可愛的兩頰。這看來饒富人情味,實際上孩子會覺得是侮辱。有時你對朋友的孩子呵癢,用手指逗他的脖子或腋下,讓他咯咯笑,以為那是親密、好玩,然而仔細觀察,這些受騷擾的孩子容易因此而浮躁不安,表現出調皮鬼的模樣。他們到學校去,也會摹仿這些動作來騷擾別的同學。
跟別人家孩子說話,要用他聽得懂的成人語言,因為孩子必須從成人那兒學到正確的表達能力。當孩子拿他所做的美勞作品或其它作業給你看時,要認真的欣賞:無論它的水準如何,要表示你對作品的領略和肯定,例如:「嗯!手工真細。」「顏色搭配得很好。」「線條很柔和。」切忌漫無邊際的誇獎,例如:「你是藝術家。」「你是科學家。」這會造成孩子的不安,或者給孩子帶來過高的抱負水準,而失去努力嘗試的勇氣。
最後,我要提醒所有的成人,面對別人家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保持持平的態度。尤其是孩子受到傷害或生病時,你不能用可憐的態度對他說話,這會使他變得脆弱。你應該欣賞他的勇氣和堅毅,並表示對他的信任。欣賞別人家孩子做得對的事,能給他帶來莫大的鼓勵。
有計劃的假日活動給家庭帶來幸福感
一位母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她依然要上班。雖然當時的工作很繁重,但她和朋友依然很珍惜假日的生活。
她們帶著孩子登山,在郊外的森林裏欣賞昆蟲、觀察鳥類、攀爬陡峭的巖壁。到了中午,我們找個地方野餐——帶個油爐煮熱食,一起喝茶聊天。老祖母也跟著孩子在樹底下乘著涼,說著她的往昔回憶……我們在假日裏上山下海,留下許多美麗的回憶,這些回憶都培養了孩子們樂觀堅毅的性格。
周末她常有演講,地點總是選在風光明媚的海邊,或者幽靜的鄉下。她們租一輛車,一路賞景而去。到了目的地,她上台演講,孩子們就在附近遊玩:在小溪裏捉魚蝦、往森林小徑踏青……他們沐浴戲水、迎風逗趣。這時,她的朋友總是帶著孩子們玩得很高興。她我演講完畢,一家人又高高興興地賞景而回。
孩子很快就會長大,他們只有在童年的時候才願意跟著大人一起去玩。這段黃金時光一旦錯過,就再也不會回來了。不過,這段時間的付出是值得的——孩子們不但學會了生活,還懂得了如何去計劃假期,更重要的是留下許多甜蜜的回憶。
對兒童而言,假日不是休息,而是要積極地運用它。因此,為孩子安排娛樂 、學習和增加新鮮的生活體驗,是相當重要的事。
在兒童的心靈裏,假日可不是什麽放松心情、消除疲勞的日子,而是有興致地活動、試探、觀察和領受大自然的新奇。孩子們在假日所學得的東西,往往要比教室裏多。
從假日活動中,孩子學會更多待人接物的態度,處事的技巧,發展其思考和情緒控制的能力,並奠定學習多方面能力的基礎和興趣。
所以,父母要善用假日,幫助孩子安排活動;要陪伴他們,指導他們,並試著給他們主動嘗試的機會。既可以安排戶外活動,如登山、郊遊和田徑活動等,也可以安排參觀存取,如參觀博物館、科學館、美術館,探訪親友或想拜訪的人物。有時,參加社群活動,帶著孩子參與公益事務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安排孩子的活動,得好好預先做準備。從引發孩子興趣、搜集資料、討論和決定,進而考慮邀請哪些人同行,而後進入活動準備。孩子在準備和期待中,可以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
做準備的孩子,心情好、興致高,在活動時比較能遵守規範,也能擁有良好的容忍力。
父母親有計劃地安排孩子的假日活動,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有益;同時,自己也得到了良好休閑和娛樂。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關鍵8招 教出好小孩
秦娜
親子少兒
免費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