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和我一樣,很想做一個溫柔的好媽媽, 但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做作業拖拉、頂嘴、愛發脾氣,就會忍住不吼孩子、催孩子,結果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直到我看了【精準回應】這本書,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很多時候我沒有精準、有愛地回應孩子,我只重視教育結果,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楊傑老師是北師大教育學碩士,發自內心地喜歡和孩子相處,她一直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積累了數以萬計的咨詢案例。這本書中, 有很多真實的親子溝通細節 ,我能從中看到自己和兒子的影子,從而參照著老師教的方法去改進。
這本書從家庭教育中常見的三大場景入手,透過對真實案例抽絲剝繭地分析,找出親子溝通困局的癥結和解決方法。
自我情緒管理: 包括媽媽的情緒管理,很多媽媽容易脾氣暴躁,書中會教一些控制情緒的辦法,以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孩子容易急躁、膽小、拖拉等。
親子溝通: 包括日常親子溝通常見矛盾,比如頂嘴、發脾氣、沒耐心,以及突發事件處理如孩子的社交矛盾。
陪寫作業: 包括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高效學習習慣等。
全書一共45個真實具體的咨詢案例,均是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常見的問題。
楊傑老師教會我 從微觀上感受孩子、看見孩子,把理解、尊重、鼓勵乃至要求和拒絕,用溫柔、準確、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回應給孩子:
幹凈地爭吵,絕不翻舊賬、不攻擊孩子,把發脾氣的危害降到最低;
多用「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等以「我」開頭的表達;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管理情緒先管理念頭;
對鏡練習微笑和深呼吸,以積極視角看孩子;
不為沒教過孩子的事情責備孩子;
用感覺去理解,而不是用理智去分析,要完全沈浸在孩子的處境中;
對待孩子的錯誤要限定在錯誤本身,關註怎樣改進和怎樣學會;
......
而且, 精準回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不斷練習 ,要看重與孩子打交道的每件小事,反復復盤、琢磨:我當時的處理方法是否妥當?回應時用怎樣的眼神和語氣孩子會覺得更舒服?
雖然前期會付出一些精力和時間,但不知不覺中就會收獲一個自主自律、溫暖有愛的孩子,家庭氛圍也會變好,孩子步入社會也會受人喜歡。 因為一個被充分回應過的孩子,天然地知道該怎麽回應他人。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無回應之地即絕境。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會發現,我們曾經多麽渴望父母溫柔的回應與感同身受,然而當我們自己做了父母,身份變了,立場也變了......
這本【精準回應】我來回讀了兩遍,很多內容如醍醐灌頂般點醒了我, 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不要用好、壞、對、錯簡單地評價孩子,要用感覺理解感覺,看見孩子的渴望、脆弱、在乎。
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自我完善的力量,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 不溺愛、不說教、不控制,給予單純的陪伴、本能的疼愛和時時刻刻的回應。
@知乎親子 @知乎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