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帶火了蘇明成那句「圖你歲數大,圖你不洗澡,還是圖你兩年後人沒了房子歸她」,也將原生家庭矛盾推上了熱搜。
「父母皆禍害」一詞,很快成為了輿論熱議的話題,網友們或是吐槽或是控訴,以自身血淚揭露了傳統中國家庭的悲哀。
幸福的人批判電視情節太誇張,認為生活中不存在這樣自私自利的父母,但經歷過或身邊有類似家庭的人則在感嘆這樣的情況多如牛毛,看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家」從來不是幾個人搭夥過日子的場所,它是血緣關系的聯絡,也是親情繁茂滋長的土壤, 然而在當今這個社會中,大部份人眼裏的家,已成束縛自己的固化關系,家不成家、雞犬不寧更是見怪不怪的常態。
相較於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從源頭遏制問題的發生, 人到五十,千萬不能對兒女說這三句話,一定要記住。
01
有關上一代人恩怨的話
古語有雲:「父債子償,天經地義」, 不僅大多數人認為父母輩欠下的「債務」,做兒女的就應該去償還,就連大多數的父母,也同樣抱以這樣的心態。
父債子還,未必是天經地義,上一代的不幸福,也不該繼續延續,換而言之,家庭矛盾沒有辦法徹底根除,但卻可以緩和抑或是避免。
不能因為自己沒被父母善待,就冷淡自己的孩子;
不能因為自己婆媳關系惡劣,就為難兒媳或女婿;
不能因為自己與兄弟姐妹生隙,就要求孩子們也要親兄弟明算賬,將矛盾激化,最終導致矛盾不可化解。
別讓上一代人的恩怨,疏離下一代人的關系,一家人要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
02
挑撥兒女家庭的話
夫妻、子女、婆媳組成了大家和小家,三者相互交融、互相獨立,而又因觀念、親緣的不同, 大家和小家的關系,很少會出現一貫融洽和睦的情況,大部份通常是「三國演義」:一會兒這兩個人結盟,一會兒那兩個人打架。
大家和小家矛盾的核心,並不是錢,也不是力, 而是「大家」意識不到「小家」不是自己家,縱使「小家」有心為和睦共處而付之努力,也抵不過「大家」理所當然的試探和插手。
無論是討論「婆媳關系中,媳婦應該順從更多,還是表明立場觀點更多」,還是提問「作為丈夫、兒子,怎麽協調婆媳關系」——
發現了嗎,在大家和小家的關系中,總是小家在斡旋和改變,而父母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好,卻從未付出過任何。
一家人要過日子,父母不插手孩子家庭,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03
一碗水端不平的話
從重男還是重女到現如今的二胎政策,「一碗水是否真的能端平」,已成為了多數家庭矛盾的核心。
我們總說, 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手心手背的肉也會分誰先疼、誰後疼,或因為年齡大小,或因為能力高低,真正能做到不偏愛、不偏幫的父母少之又少。
長姐如母、長兄如父,面對突如而來的責任和枷鎖,孩子們起初的態度往往是積極正面的,有時甚至還會以此自居,但隨著年齡、時間的增長,這種心理又往往會走向扭曲變形,最後導致關系的變質。
捫心自問,孩子們的改變,是因為嫉妒和不懂事,還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和內心焦慮的增長?
一碗水端平並不只是愛的平分,作為父母,要真正正視每一個孩子心中的不公平感,隨後才是道歉、解釋和調整。
正所謂「弟兄鬧分家,鄰居鉆空子」,人到中年,所求的不過就是家和萬事興,但若總將這三句話掛在嘴邊,親子關系或走向陌路,千萬別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