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盲盒誘惑」,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
隨著新學期的臨近,家長們的心頭卻多了一份沈甸甸的憂慮——孩子們對「盲盒」的癡迷似乎愈演愈烈。孩子們熱衷於收集各式各樣的盲盒,特別是那些稀有的卡片,仿佛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樂趣。然而,這種樂趣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隱憂?
「我的房間裏堆滿了盲盒,就是為了找到那張夢寐以求的稀有卡片。」、「每一次開盒就像是一場冒險,讓人欲罷不能。」……這樣的話語,在未成年人中越來越常見。他們願意花費數十乃至數千元來滿足這份好奇心,有些卡片的價格甚至被炒到了令人咋舌的21萬元。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還能保持沈默嗎?
圖為以文具形態銷售的阿特曼水筆盲盒
回想過去,我們是否記得曾經風靡一時的「水滸卡」、「三國卡」?而今的「卡牌盲盒」,在商家的推動下,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成為了投機和牟利的手段。這種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我們能視而不見嗎?
首先,盲盒的成癮性問題日益突出。孩子們為了追求刺激與運氣,不斷投入金錢,而價格也從最初的幾十元迅速攀升至數萬元。這樣的沈迷,我們怎能不擔憂?
其次,盲盒可能扭曲了孩子們的消費觀和價值觀。相互間的攀比與炫耀,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怎能不予以重視?
再者,盲盒可能誘發未成年人犯罪。一些孩子為了得到心儀的卡片,不惜采取極端手段,甚至觸犯法律。這種風險,我們怎能不設法預防?
在上海的一所小學附近,可以看到孩子們拆開卡片後隨手丟棄的場景,令人感到痛心。這樣的狀況,我們怎能不感到關切?
學生拆卡後將低價值卡牌隨地遺棄
雖然「盲盒經濟」在市場中頗受歡迎,但讓其盲目發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尤其是將未成年人作為主要目標群體,更是需要我們警惕。2023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明確禁止向未滿8周歲的兒童出售盲盒。對此,我們怎能不依法行事,加強監管?
面對未成年人的「盲盒誘惑」,我們還能無動於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