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繪本的主人公很多都是動物呢?

2019-12-12親子

謝邀 @七優

曾經想過一個類似的話題,就是關於自然萬物的繪本。動物繪本也屬於其中的一類。繪本以動物為主角,孩子與動物天然的親近感,很多時候也許是源於生命與生命本身有一種潛在的親近感。 尤其是小孩子在年幼時,是靠著感知力來與這個世界相處的,就如同生命的本能。 而小動物們同樣如此,即使沒有共通的語言,但他們的溝通是用一種溫柔細膩的覺知與靈感。就像小嬰兒感知媽媽的情緒,不需要語言就可以感受到;小嬰兒感知別人的喜愛,同樣是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對於喜歡自己的人、對於氣場相投的人,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親近。這種感知同樣適用於小孩子和世界萬物(包括但不限於小動物)的交流。

正好家裏有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王瑞祥教授所著的【兒童文學創作論】,這本書是北師大文學院教授、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王泉根作序推薦,我再結合書裏的一些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1、從兒童文學創作角度來說,動物極為符合形象思維的標準。

兒童文學,包含繪本主要讀者是兒童, 兒童的思維天然地具有形象性和直觀性。 因此,在繪本中,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至關重要。比起人物和其他的物品,小動物靈活機敏,各具特色,尤其符合作者們對「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的要求。

在與兒童溝通的過程中,往往要避免刻板單調的引導,孩子的心稚嫩而敏感。假如我們以一個兒童的形象告訴孩子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那孩子可能會覺得這就是故意勸說自己的,反而會產生抵觸。假如孩子看到是一只跳跳蛙不睡覺或者是一只霹靂鼠不睡覺,孩子會更自然地接受。 就帶有「教育引導」功能的繪本而言,動物題材給了孩子極大的尊重和包容。

不帶有教育引導功能的繪本更是如此,小動物們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在大自然這個大家庭中,更能夠全方位展示給孩子豐盈而多彩的生命歷程。

2、從兒童心理和興趣來說,孩子天生擁有豐富的幻想能力,小動物正具備了他們幻想的需求。

黑格爾曾說:「最傑出的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依據孩子生理、心理特點,兒童本來就比成人多一些幻想、多一些浪漫、多一些空靈。」因此在繪本創作中,富有幻想色彩的動物故事格外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這種「人格化」的手法,讓一個個小動物,具有了人的形象。讓孩子們能夠脫離眼前現實的世界,去以敏銳的想象, 將自己放置在一只鳥的翅膀上,或是一只小兔子的耳朵裏,去看到更廣闊而豐富的世界。 對比而言,一個兒童形象很難去經歷這樣的奇幻旅程。

3、從生命共生共長的角度來說,親近小動物也是親近自然、敬畏生命的本能。

周國平曾說:動物狀態也許是人所能達到的最單純的狀態。 比如【14只老鼠系列】,作者巖村和朗曾說,他的繪本只想傳遞一件事:「生物跟人類共生共存,一只小蟲在田裏活得好,才有整個大生活圈的繁榮。」這也授權以解釋為什麽他喜歡把諸多大自然的永珍和小動物納入到這一套經典繪本當中,並以小老鼠們的生活視角來展現親情與自然之美。

而很多人虐待動物甚至兒童,是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感,失去了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熱愛。繪本創作者和孩子們以一雙澄澈的眼眸,用一顆通透的心靈,去敬畏這些生命帶給我們的感動。

動物為主角的繪本,正是將所有的生命個體放置到同一個高度上,讓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暢通無阻,所以才格外受孩子喜愛吧。生活當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和孩子一起蹲下來,去觀察一只小蟲,去呵護一只蛾兒,去追著一只鳥兒飛,在繪本中和那些能說能笑的小動物們一起遊歷人生,在那些溫柔美好的瞬間,孩子的小小心靈也會豐盈浪漫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