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養貓真的會影響懷孕嗎?

2022-03-22親子

只要定期給貓咪驅蟲,嚴格室內飼養,做好清潔和防護工作,備孕、懷孕、有小寶寶的家庭都是可以養貓的。

下面,就把大家擔心的問題展開說說。

一,經久不衰的「弓形蟲」問題

弓形蟲能引發畸胎和流產+孕媽感染弓形蟲可能不表現癥狀,讓弓形蟲成了有隱身技能還帶暴擊內容的大boss。

(1) 弓形蟲感染嚴重嗎?

  • 孕媽感染很嚴重。
  • 懷孕媽媽如果感染弓形蟲,確實可以透過胎盤血流傳染給胎兒,引發流產、早產、畸胎;而成人弓形蟲的感染又不表現什麽特異癥狀,導致沒有做好備孕的家庭,不幸確診時會措手不及...

    所以,家長需要的不僅是知道「弓形蟲」這三個字;更重要的是知道弓形蟲這個「病」,知道該怎麽發現和預防!

    請拿出扒idol八卦十分之一精力,好好扒一扒弓形蟲的生活史 圖自giphy.com

    (2)養貓就會感染弓形蟲麽?

    首先,不養貓也可能得弓形蟲。 人感染弓形蟲的最主要途徑是攝入了被感染的食物。

    其次,想從貓這裏感染弓形蟲,需要嚴苛的條件 :貓必須感染蟲且在排卵期、有蟲卵的粑粑一直不鏟不丟1~5天以上、粘著蟲卵的粑粑吃進肚之前全程低於55℃等。

    所有嚴苛條件說明:破除迷信:懷孕=必須棄貓?實際上你吃貓屎都未必能感染上弓形蟲!

    (3)有100%安全備孕方法麽?

    有!

  • 提前檢查,花費不高。
  • 貓:抽血;當天或隔天出結果;價格200-300。

    人:抽血;整套產檢結果3~5天出結果;單弓形蟲價格100左右。

  • 萬一有蟲,吃藥即可。
  • 針對人和貓,都有很成熟的藥物來抑制弓形蟲的生長,治療弓形蟲感染(人:乙胺嘧啶或磺胺嘧啶;貓:庫林黴素或磺胺類;藥都不貴)。

    雖然有各種統計稱「XX地區,有50/60/80%...的人感染弓形蟲",但對於沒有病癥的成年人,多數無需吃藥幹預治療。
  • 勤洗手,別吃「過期」粑粑
  • 既然要感染弓形蟲條件苛刻,那針對性預防就好。

    貓和人都別吃生肉喝生水(切斷最主要感染途徑); 懷孕期間,貓咪完全室內養,也別再接觸新貓; 準媽媽盡量不自己鏟屎,要自己鏟就戴手套,鏟完洗手; 貓拉了粑粑就鏟掉,還沒等它具有感染性,就丟出門了。

    二,寶寶出生後養貓會不好嗎?

    (1)嬰兒沒有鼻毛是真的嗎?

    並不是!

    在麻麻懷孕12周左右,胎兒的毛囊裏就開始產生毛發,鼻部毛囊也不例外,新生兒的鼻毛雖然比成人細軟,但也是有的。

    (2)貓毛會被吸到肺裏去嗎?

    並不會!

    由於鼻部、支氣管、氣管黏膜上皮細胞都有向咽部定向快速擺動的纖毛,鼻腔可以過濾掉吸入鼻部空氣中95%直徑超過15μm的顆粒(塵埃、細菌等有害物質)。

    圖自:Indian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如表2所示 貓毛直徑為30μm,是可以在鼻部就被清除掉的。

    (3)寶寶會因為貓毛發生氣喘嗎?

    有可能,但只是一部份,也就是對貓咪毛發過敏中的一部份。

  • 發生率低
  • 圖自:2014年【城市0~24月齡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癥狀流行病學調查】

    可以看到,即使是寶寶過敏,氣喘的發生率也只有0.3%,更何況還不一定是貓毛導致的。

  • 為什麽有的寶寶會過敏?
  • 過敏反應發生必須有兩個條件: 過敏體質 接觸過敏原。

    Fel d 1蛋白是貓身上的主要過敏原,但如果本身不是過敏體質的寶寶,就算接觸到了過敏原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而兒童過敏有很大程度與遺傳有關。

    根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兒童中,只有12%沒有家族過敏史,30%~50%有單親過敏史,60%~80%有雙親過敏史。

    過敏原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目前明確的就有上千種,比如常見的牛奶、雞蛋、谷物、花粉、海鮮等都屬於過敏原,貓毛也只是萬千過敏原中的一種, 要想在生活中避開所有過敏原是不可能的,如果懷疑寶寶過敏,具體過敏原要去醫院排查。

    每個個體的致敏因素也是不同,如果明確是對貓毛過敏的寶寶,確實要避免接觸貓毛,就像對海鮮過敏的人也要避免吃海鮮一樣。

    三,「細菌」和其他問題

    (1) 細菌滋生怎麽辦?

    圖自微博

    空氣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細菌。

    不是所有種類細菌都會致病;且細菌致病需要達到一定濃度。

    06年,對美國兩市空氣調查發現,空氣中至少有1800+種細菌;15年,一項對杭州市室內空氣抽樣調查,分離出可鑒定細菌152種。

    大多數貓科動物傳染病只傳染給貓咪,其中一些人貓共患病也可以透過簡單的方法預防。

    貓抓病 :是由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 )的細菌引起的,經由受感染的貓咪的唾液和貓蚤傳播。 養在室內的貓咪, 定期驅蟲 ,就能大大降低患CSD的風險。由於大多數CSD病例是由於與一歲以下的小貓接觸造成的,因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應該避免這種接觸。 沙門氏菌中毒 :沙門氏菌更常見於以生肉或野生鳥類和動物為食的貓的糞便中。 因此飼養者可以透過 將貓養在室內並餵食煮熟或貓糧、同時在清潔貓砂盆時戴手套、清潔後仔細洗手 ,來減少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

    (2)寄生蟲能滲透麽?

    圖自微博

    不能。

    首先,我們目前沒有找到這篇文章中參照的「和貓睡覺增加患病風險」的論文。

    同時,弓形蟲並不是液體,是沒辦法「滲透」的。如果要感染弓形蟲,只能吃下蟲卵。

    (3) 貓毛能引發胎變麽?

    圖自微博

    也不能。

    貓毛也是不會「滲透」的。它唯一能進入「人體」的方法就是吃掉(呼吸道不行,看第二部份),經消化道,從菊花排出。它甚至進不了子宮。

    (4)養貓會不孕不育麽?

    圖自微博

    我們沒找到養貓且不孕不育家庭,再棄養貓咪後,是否真的懷孕了。但不養貓又不幸不孕不育的家庭,應該不稀有。

    這是我們唯一找到「實錘」,因貓引發悲劇的案例 圖自:甄嬛傳

    事實上,動物醫生每天平均要接診20個以上的病例,他們接觸動物的數量可是遠遠超過我們家庭飼養的數量!

    即使是這樣高頻的動物接觸量,也絲毫不影響他們擁有健康活潑、可愛漂亮的寶寶~

    資料來源:

    [1].GaryD.Norsworthy,Sharon Fooshee Grace.貓病學[M]:第四版.趙興緒.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2].朱興全.小動物寄生蟲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2

    [3].Peter M.Rabinowitz Lisa A.Conti.人獸共患病醫學[M]:第一版.劉明遠.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12

    [4].史利軍,袁維峰,賈紅.犬貓寄生蟲病[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7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oxoplasmosis (Toxoplasma infection),https://www. cdc.gov/parasites/toxop lasmosis/prevent.html

    [6] Craig E.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dog and cat[M]. ELSEVIER SAUNDERS, 2012.

    [7] Brodie E L , Desantis T Z , Parker J P M , et al. Urban aerosols harbor diverse and dynamic bacterial popul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1):299-304.

    [8] Zoonotic Disease: What Can I Catch from My Cat?[ED/OL].https://www. vet.cornell.edu/departm ents-centers-and-institutes/cornell-feline-health-center/health-information/feline-health-topics/zoonotic-disease-what-can-i-catch-my-cat

    [9]郝翠梅. 杭州市居家空氣可培養微生物特征研究[D]. 2015.

    [9]王碩,蔣競雄,王燕,王姿歡,王婷,王惠珊. 城市0~24月齡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癥狀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 2016, 24(2): 119-122.

    [10]https://www. who.int/occupational_he alth/publications/en/oehairbornedust.pdf

    [11]https:// embryology.med.unsw.edu.au /embryology/index.php/Integumentary_System_-_Hair_Development

    [12]https://www. egms.de/static/en/journ als/cto/2011-9/cto000072.shtml

    [13]https:// brimsbidar.in/publicati ons_brims/Dr. Kshirsagar 's Publication.pdf

    [14]Ownby DR.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allergies in childre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0; 86 : 279-87.

    [15]Zave Chad, MD FRCPC.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Volume 6, Issue 8, October 2001, Pages 55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