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進入大班後,我發現她 越來越拖拉 ,尤其是早上出門上學,時間本來就緊張,孩子就是磨磨唧唧的半天出不了家門。
醒的很早但是躺在床上發呆 ,什麽事情都等著我們去幫她做,或者「催」她做。
起床叫她去刷牙,結果她跑去餵魚 ,一點風吹草動她都要湊個熱鬧,自己的正事一點沒幹。
說實話,我和他爸爸都看過不少家庭教育的書,孩子爸爸是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自認為還是比較拿手的。
從小,我們就很註意孩子底層能力的培養,教導孩子好好溝通,允許她哭鬧,允許她犯錯,鼓勵她去挑戰嘗試,希望她能成長為最真實的自己。
正因為如此,孩子各方面教育的都還不錯,出門總是家長誇孩子,懂事有禮貌,膽大又樂觀。
看到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各種教育問題焦慮,我還和老公說:「得虧咱倆懂點教育,孩子才帶得這麽得心應手。」
但不得不說的是,人越是驕傲的時候,越容易出問題。
我發現進入大班後,女兒的 拖拉問題越來越明顯 ,事情總不能第一時間去做,磨蹭掉很多時間, 卻經常抱怨時間不夠用 ,每天睡覺前都要不開心的說:「媽媽,我都沒玩夠,只玩了一小會就要睡覺了。」
這仿佛是一個惡性迴圈, 因為磨蹭所以時間不夠 ,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孩子覺得不開心,不開心她就有情緒,就像是連鎖反應。
不僅孩子不開心,我也覺得很難受:
因為孩子拖拉磨蹭,早上很容易遲到,在時間緊張的時候,孩子依舊一副慢吞吞的做派,特別容易上頭, 讓人忍不住的說:「快點、快點、快點。」
睡覺的時候不睡,叫她洗澡的時候她想玩玩具,一切似乎都亂套了,明明是孩子拖拉造成的問題,我還要控制自己想揍人的心情,去安撫她的情緒。
我發現我也越來越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一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樣子,我就忍不住想批評她。
「能不能快一點」、「你也太慢了吧」、「不要幹這些,你快點給我去做什麽事情。」
結果孩子並沒有因為我的催促而變得更快,反而速度更慢,情緒更差,還會哭著說:「媽媽,你太兇了。」
當我很急躁,語氣很大的去催促孩子「快快快」的時候,我經常教育孩子要好好溝通的話在自己身上失靈了。
甚至出現我不催孩子就不做,我不生氣孩子就繼續磨蹭的跡象。
那段時間家裏的氛圍非常不和諧。
而我一直有一個理念就是:孩子是動態的,教育也是動態的,我們永遠別想著一個育兒方法走到底, 當你覺得教育孩子特別力不從心的時候,那可能是方法錯了。
我開始積極尋找如何讓孩子不拖拉的方法,這才發現, 原來孩子拖拉,「催催催」是最沒用辦法。
為什麽孩子會拖拉?
佛羅裏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王樂教授說過:「孩子拖拉是自然行為,自律是習得行為。」
拖拉可能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因為孩子大腦發育尚在發育中。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提到,人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是原始系統, 掌管感情和獎勵回路,喜歡快樂。
系統2是前進演化系統,是理性的思考決策系統,喜歡做艱難的事情。
對孩子而言,系統1處於領先地位,所以當孩子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不用催就能自己幹,做其他困難一點的事情的時候,就愛拖拉,而且優先玩樂。
原來孩子拖拉可能是因為能力不夠,需要幫助, 家長做好這4件事情,可以慢慢改善孩子拖拉情況。
1、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只要孩子沒在理想時間內把事情做完,我們可能就會覺得孩子是在拖拉,時間是我們衡量孩子是否拖拉的一個標準。
但事實上 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後天習得的 ,孩子對「快一點」、「一會兒」、「馬上」這些抽象的詞沒概念。
於是,我開始 用具體的時間和數位去和孩子溝通 ,比如每天7點20要起床,給孩子設定鬧鐘和計時器。
帶孩子去 體驗5分鐘、10分鐘、30分鐘分別可以做些什麽事情 , 記錄時間 讓孩子知道自己一天的事情都花在哪些地方。讓孩子慢慢對時間有了概念和掌控。
當我跟孩子說:「再玩10分鐘我們需要回家了」比「快點,我們回家了。」效果不要好太多。
把「快點」換成具體時間,換成希望,我希望10分鐘後能到家,我們需要做什麽事情。
2、消除無力感
我們的頻繁催促讓孩子產生了無力感。
孩子跟我說: 「媽媽,你幫我做,我什麽都做不好。」
「媽媽,你們總是催我,催的我什麽都做不好。」
因為在孩子看來,爸爸媽媽穿鞋子又快又好,自己搞半天穿不好,還要被父母誤解成「磨蹭」。
慢慢的孩子為了避免被催促,就總是想要父母幫忙動手搞。
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是 因為能力不足,做不好,有點慢 ,那麽請不要給她貼上「磨蹭」的標簽,更不要指責孩子做的不好, 給孩子一點時間和成長空間 ,允許孩子慢慢做。
可以帶孩子做 任務分解 ,把大任務拆解成孩子可以完成的小任務,不要追求完美,這樣孩子就會在一次次目標完成中獲得成就感,可以 減少孩子的畏難情緒。
3、不包辦
不包辦至少 有2個看得見的好處 ,第一孩子 能力會在不斷練習中提升 ,第二孩子可以 自主決定,參與度高反而更積極。
越是不擅長的東西,做起來就越慢,好比大人學車,剛上路的速度和開熟練後的車速大相徑庭。
因為之前總擔心孩子遲到,覺得孩子做的太慢,很多時候爺爺奶奶都會選擇自己上手「幫」孩子完成,孩子看似「快」了,其實一點進步沒有,自己上手還是慢。 時間久了習慣依賴別人,不會覺得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做的。
所以,我跟爺爺奶奶溝通,讓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請他們控制好自己想幫忙的心和手,比如:整理書包,收拾玩具,並且告訴孩子和家人, 慢一點沒關系,但是透過不斷練習會越來越熟練。
適當給孩子一些提示 :醒來後要幹嘛?刷牙完了然後呢? 讓孩子主動去思考 這一整個「起床流程」。理清楚哪些事情是現在應該要做的,哪些事情現在做不了。
在不斷動手的練習下,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慢慢的在提升,速度也越來越快, 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及時給她誇贊。
給孩子一些自己做主的空間,她越來越主動和高效率。
4、讓孩子承擔磨蹭的結果
孩子越大興趣愛好就越多,每天放學又想和好朋友玩,又想畫畫,還想看看電視啥……如果不好好規劃,時間真的一眨眼就到了睡覺的時候。
這個方法,我在【孩子上學拖拉磨蹭,和幼稚園老師巧妙配合,讓孩子乖乖自主上學】一文中詳細寫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主頁看看。
跟孩子說:「 從明天開始鬧鐘響你就要起床。」媽媽不會再催促你了 ,不過我會提醒你1-2次時間,如果你不及時起床,可能會遲到。
第一次,孩子遲到了,現在,孩子從遲到專業戶變成了早到專業戶。
讓孩子承擔磨蹭的結果,比催一萬遍都管用,而節約出來的時間孩子也可以自由支配。
現在,孩子能力在不斷提高,做事情也越來越積極主動,早上也不用不停的催促。
拖拉是一種現象,而背後的原因需要家長去觀察和思考。放手讓孩子獨立去練習技能,引導孩子主動去思考該做什麽,怎麽做更快, 讓孩子嘗到自主管理的甜頭,越自覺越快樂。
關註棠媽,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做成長型媽媽,培養有後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