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龍
不久前,河南周口一對夫妻因龍鳳胎早產且體質差,決定搬回農村「逆向」養娃。孩子媽媽表示:「雖然養得不是很幹凈,但是真的很皮實,當初回農村散養娃是一個正確的決定。」(11月13日 齊魯網)
據悉,孩子們因早產體質較弱、易生病,夫妻倆便放棄城市生活,回到農村老家。在鄉村環境中,孩子們可以自由奔跑、呼吸清新空氣,丈夫還搭建了小菜園讓他們參與勞作,日常飲食以當地綠色食物為主。幾個月後,孩子的體質明顯改善,生病減少,性格也更開朗。女子感慨,盡管農村生活不如城市便利,但看到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切都很值得。她認為這種「逆向」養育方式讓家人更加親近自然,享受簡單的生活。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多數家長依賴城市的豐富資源、優質教育和便捷醫療,力求為孩子提供優越的成長條件。然而,這對夫妻卻選擇了返鄉。這樣的逆向選擇不是盲目沖動,而是對孩子健康成長需求的深刻理解。
從健康角度來看,空氣汙染、食品安全等隱患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且,孩子們在城市中活動空間受限,接觸自然的機會也較少。而農村的田野、清新的空氣和綠色食物,為孩子提供了天然的健康保障。龍鳳胎體質改善的事實,正說明了自然環境對孩子健康的積極作用。
在教育方面,農村生活也能帶來獨特的價值。現代教育通常偏重知識灌輸,忽視了孩子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而農村生活的勞動實踐,如參與種菜、料理家務,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生活的創造過程,培養責任感、動手能力與勞動意識。同時,與自然的親密接觸還能激發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帶來比書本知識更深刻的成長體驗。
當然,並非所有家庭都適合這種「逆向」養育。城市依然擁有先進的醫療和廣闊的發展機會等優勢。但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在育兒中不能只追求物質條件,而應關註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即便在城市,也可以透過多參加戶外活動或種植植物等方式,為孩子創造接觸自然的機會;在重視知識教育的同時,適當加強勞動和情感教育,讓孩子在城市中也能體會自然的魅力和勞動的樂趣。
總之,這對夫妻的「逆向」育兒方式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新的視角,展現了回歸自然、關註孩子本質需求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值得每位家長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