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說:「一定要停止這種對孩子無意識的羞辱,有太多的家庭,不會好好說話,生活中對孩子總是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指責、批評、居高臨下的羞辱、正話反說,這無疑對孩子是巨大的傷害!」
無意識的羞辱教育有多可怕,你知道嗎?別讓無意識的語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01、明明可以贊揚、鼓勵,卻一句話否定所有。
孩子自己做作業,認真寫了很久。家長看到了,明明可以表揚努力,誇獎用心,卻脫口而出:你字怎麽寫這麽醜?
孩子一聽,楞了,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
02、明明可以正著說,偏偏要用反問。
孩子在找書包:「媽媽,我書包在哪兒?」
明明可以說:「在沙發上。」
出口卻是:「不在沙發上,難道在我手上?」
次數多了,孩子不是抵觸不問了,就是開始反嘴頂人了。
03、明明想表達關心,卻把關心變成責備。
天冷了,想要孩子暖和點,本來可以說:「多穿件衣服,別凍著了。」
出口卻成了:「穿這麽點衣服,不凍死你才怪。」
孩子沒有收到愛意,只會對抗:凍死也不要你管……
04、明明想表達擔心,卻把擔心變成了詛咒。
孩子貪玩,回家晚了。
明明可以說:「天黑了危險,下次記得早些回來。」
出口卻是:「你還知道回來,幹脆死在外面算了!」
哪怕多年後,孩子都可能記得,你要他死在外面,原因不明。
05、明明想表達需要,卻把需要變成指責。
孩子放學到家,自己在做家務。
明明可以說:「還剩一點兒家務,快來幫幫媽媽。」
出口卻是:「你眼瞎啊,不把我累死不算事?」
孩子一臉懵,外加莫名其妙:我憑什麽幫你做家務?
06、明明是想表達心疼,卻把心疼變成貶低。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
明明可以說:「那裏很滑,下次註意看看路。」
出口卻是:「連走個路都不會,你還能幹什麽?」
孩子身體疼,心更疼,沒人關心就算了,還要挨訓。
樊登老師說:「早期的語言環境,對孩子未來的思考、學習等能力,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的確如此,語言帶來的不僅有積極的正面培養,還會產生負面影響,父母應該多以積極的語言,去顧及孩子。
父母的語言,塑造孩子的大腦和性格;父母的語言,比孩子的天賦更重要。
別讓不經意的話,成為傷害孩子的語言暴力!
請記住: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可能成就一個人,也有可能毀掉一個人,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假如你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你沒有好的教育思維和方法,那麽你真的就要學習了,這才是負責任家長的一種態度,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感謝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不會教、不會講就讓書來教,記住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得到報酬。
【正能量的父母話術】這本書,強烈的推薦給大家,你看過之後就一定會發現,父母的一言一行,決定著孩子的一生,有的時候教育孩子,真的就是一句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