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小學生的「拼爹」遊戲,把中產爸媽都玩破防了

2024-09-28親子

前幾天,家中辦酒席,一條條香煙如流水。

這本也沒啥,中國人辦事兒,煙酒先行。

但有意思的是,最關心香煙的並非成年人,而是一群小孩子。

他們一個個的,盯著你香煙有沒有抽完,煙盒扔在了哪裏,個別社牛的,還主動上前討要煙盒。

有人跟這幫毛孩子逗趣,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他們對香煙的了解完全不輸成年人。

各個牌子的煙什麽檔次什麽價格,如數家珍,甚至,他們還知道不少國外品牌的香煙。

孩子們之所以癡迷於此,是因為「煙卡」的遊戲,雖然它在網路上已經火了一段時間,但親眼見到時,還是很震驚。

所謂煙卡,就是把煙盒上的煙標剪下來,再折疊成統一大小的卡牌,老玩家們憑借那雙小胖手,30秒就能完成。

它的玩法也很簡單,把煙卡放在地上輪流拍,誰能拍翻面,誰就能把對方的煙卡贏回來。

聽著咋這麽耳熟呢,這不就是咱小時候玩的「打方寶」麽,時尚果然是個輪回。

不同的是,咱小時候就是單純地玩,甭管材料是煙盒還是其他的硬紙殼,只要能把對方掀翻就好。

但這屆小孩哥姐的畫風,似乎有點跑偏,某些操作已經堪稱魔幻了。

當你還在為督促娃寫作業而絞盡腦汁時,娃已經在全方位督促你抽煙了。

兩天一包?產量太低了,每天抽不完十包就等著被叨叨吧。

不僅量要管夠,牌子也不能隨心所欲,娃缺什麽你就得抽什麽。

檔次也不能太低,也許你覺得中華已經很有面子了,但在你家娃看來,十張中華的煙卡還換不來一張「和天下」。

別小看娃的攀比心,他們清楚地知道,家裏越有錢,長輩抽的煙越高檔,而煙卡的等級往往跟煙的價格成正比。

在相當程度上講,這是個「拼爹」的遊戲。

除此之外,還有煙的稀缺性。

誰手上能有一張別人沒有的卡,誰就能輕松收獲一眾艷羨的目光,而且,這種卡是不能隨便出戰的,必須得王者與王者的對決才配得上它的出場。

玩煙卡剛流行時,自家的煙就足夠應付了,但隨著戰況升級,爸們叔們爺們抽煙的速度就趕不上了,若你家娃是個「戰五渣」,境況會雪上加霜。

為了完成娃給的任務,辦公室的老鐵們開始互贈煙盒。

可以想象此時爹媽們臉上無奈的表情,但能怎麽辦,對於小孩子來說,煙卡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社交貨幣,誰希望自家娃被孤立呢?

成為煙卡大戶能給足孩子上「戰場」的底氣,他們也知道,爹媽給的註定有限,更多的還得靠自己。

於是,有些孩子會組團到外面搜羅,茶館、棋牌室、大排檔、KTV等場所都是尋煙寶地。

垃圾桶雖然腌臜,但運氣好的話也能淘到稀缺品,當然,這「搶貨」的速度得趕得上清潔工叔姨。

為了收集煙卡,鋌而走險的孩子也不在少數。

3月2日,在G78汕昆高速上,執勤的交警發現幾個小朋友在高速路中間的隔離帶彎腰尋找著什麽,一問才知道,他們找的正是司機隨手丟棄的煙盒。

高速上車流較大,車速也非常快,危險系數可想而知,但這根本阻擋不了孩子們的熱情。

7月4日,四川某社群裏,6名未成年人為了獲取煙卡,悄悄潛入當地一商戶家中,拿走庫房多條高檔香煙,其中包括南京九五至尊、黃鶴樓1916、大重九、中華、荷花等香煙,總金額共計6萬余元。

因為目標是煙卡,所以孩子們將香煙都拋到了僻靜的竹林中,實屬買櫝還珠,令人哭笑不得。

經民警調查,涉案的6名兒童家境都不寬裕,賠償能力有限,這麽一筆錢均攤下來,對家庭來說是不小的開支。

弱肉強食,在小孩的世界裏一樣通用。

9月8日,河南南陽的幾名小朋友像往常一樣在街頭專心致誌地玩煙卡,突然,3名熊孩子騎著電動車疾馳而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搶走了其中一名小朋友手中的煙卡,隨後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揚長而去。

留在原地的小朋友一臉茫然,他被搶的不只是煙卡,卡裏面還夾帶著現金。

事發當晚,這孩子哭了一夜,不知是因為受到了極大的驚嚇,還是因為損失了寶貴的煙卡。

獲取煙卡的途徑五花八門,但最讓孩子們驕傲的,就是憑借自己的能力從別的小朋友手中贏回來。

為此,很多小孩在課堂上都會遊離到遊戲裏去,琢磨著使什麽招才能勝算更大。

因為勤於練習又用力過猛,有孩子把小拇指都拍骨折了,還有孩子被發現手背有腫塊,一確診竟是腱鞘囊腫。

若這番拼命的勁頭用在學習上,想必家長們會感動到哭。

但想想咱小時候收集的各種各樣的小卡片,書包裏一半的位置都留給了這些,孩子們迷戀煙卡也就能理解了。

唯一的區別是,咱那時候圖的就是樂子,沒多大危害性,也燒不了幾個錢,但新世紀的娃就不同了。

讓孩子上頭的東西,錢可太好賺了,哪怕這錢掙得不夠道德。

記者發現,為了迎合孩子對煙卡的需求,不少學校周邊的小賣部裏有專門的煙卡銷售。

價格一般一元一包,一包含有10張左右,某些稀有煙卡甚至能賣到幾十元。

商家的煙卡有些是回收而來,有些是印刷版的假貨,這種的利潤比真貨多多了。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煙卡既不需要向長輩討要,也無需辛苦去撿,因此十分受歡迎。

更瘋狂的是電商平台。

在搜尋框裏輸入關鍵詞,各種各樣的煙卡鋪天蓋地,很多店鋪都會標有「保真、稀有、拒絕印刷」等醒目字樣,有人詢問是否為正版時,還有留言稱「特別臟,上面還有煙味」。

打包出售的煙卡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某稀有套餐,200張的售價高達1121元。

對於小學生來說,這些價格算不上便宜,但熱銷10萬+的店鋪並不在少數,個別店鋪的銷量甚至達到了200萬+。

而商家對於購買者,沒有設定任何門檻。

為了吸引到未成年人,某些店鋪還打出了「開學季」的標簽,拿捏成年人,也有「大機率爆稀有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出去撿煙盒了」等宣傳標語。

這錢掙的......不僅沒節操,還在法律的紅線上瘋狂蹦跶。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任何含有煙草商標、標識的制品均不允許向未成年人銷售。

其次,私自將煙草廠家的商標印刷銷售,侵犯了註冊商標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屬於侵權行為。

此事件爆出後,多地的市場監督執法部門清查了學校周邊的小賣部和商店,但不難推測,這樣的清查也只是暫時的,而在各大電商平台,煙卡的生意也依舊紅紅火火。

只要孩子們依舊沈迷於煙卡,這些黑色買賣就還會繼續,只不過是以更隱蔽的方式。

購買煙卡,毫無疑問是對孩子們零花錢的重創,不少小鬼精也開始打煙卡的主意。

在記者采訪時,某小朋友說出了他們的規則:「一個荷花煙卡可以換三個一般煙卡,一個大重九煙卡可以換10個普通煙卡或者賣10塊錢。」

如果是稀有煙卡,「可以叫價換50張甚至100張普通煙卡」。

一些大孩子還能組成團隊,將稀有煙卡以3元~30元不等的價格,賣給需要煙卡的孩子,然後讓玩卡高手把賣出去的煙卡再贏回來,妥妥的娛樂賺錢兩不誤。

隨著玩法的升級,孩子們漸漸不滿足於小輸小贏。

用煙卡換取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已是基本,部份孩子還會在玩煙卡之前先押註,輸的那一方要直接給現金。

這,就不單單是遊戲,而是有著賭博的性質了。

煙卡本身並不值錢,卻因為小孩子的玩樂而硬生生地炒出了個市場。

原本單純的遊戲,也徹底變了味。

雖說現在的小孩都挺不簡單的,捧著手機就能獲知天下事,但孩子的心性畢竟不同於成年人。

煙卡的逐漸魔幻化,少不了不良商家的推波助瀾。

而孩子們的算計與功利,又有多少是對成年人的拙劣模仿?

爆火的煙卡終於還是把家長的暴脾氣給點著了。

就在最近,黑龍江的一位家長把孩子的寶貝煙卡一把火燒了。

這位楊先生透露,本來他也沒反對孩子玩煙卡,誰還沒有個童年呢,但他漸漸發現,不少孩子為了煙卡會去偷去搶,更有甚者會自己去買煙,抽完就把卡留下。

這還了得?

回頭一看自家娃,好家夥,近3000張煙卡,有網友調侃:「這麽多可不得值好幾萬?!」

家長的憤怒可以理解,但細想之下又隱約有些不對勁。

孩子能集到這麽多張卡,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放縱的結果,在意識到不對勁之後,又突然一刀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讓孩子何以消受?

關於孩子玩煙卡,輿論分為截然相反的兩種。

一種是覺得無所謂,孩子玩膩了自然會轉向下一個,更何況,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耍,怎麽著也比整天關在家裏抱著手機看擦邊視訊好太多了。

一種是視煙卡為精神毒品,一定要徹底戒斷。

這兩種論調其實都挺熟悉的,無論是蘿蔔刀還是電話手表,但凡小孩子流行的玩具,爭議總會存在。

想想咱小時候,下河捉魚、迷戀古惑仔、組團去鄰居家偷桃、為了集小諾古力的卡瘋狂吃泡麵之類的,也算不上多安全多正確,但絕大多數人也都沒跑偏。

而現在的孩子似乎無論做什麽都會被無數的眼睛盯著,即便是成為了家長眼中的乖小孩,每天擱家呆坐著,也會被指責不活潑,甚至被懷疑是否自閉。

一張小小的煙卡就能讓孩子們「走火入魔」,是否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他們的戶外活動匱乏、興趣愛好狹窄、與大自然的聯系被阻斷等一系列問題呢?

小孩玩煙卡能玩上熱搜,跟煙草本身的性質脫不開幹系,畢竟沾染了煙味的童年跟「健康成長」相去甚遠。

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在煙卡流行的背後,孩子們被壓抑的需求。

這塊心理黑洞不被看見,煙卡們不會絕跡,只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輪番出現。

我們究竟要給孩子怎樣的童年?

這是中國的家長和教育者共同的困惑。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2】中,記者周軼君走訪了紐西蘭的一所小學,她發現孩子們在操場上「無法無天」。

幾個孩子站在同一架秋千上瘋玩;小女孩爬樹登高,一點安全措施都沒有;男孩子扛著大木棍追逐打鬧;還有孩子在坑窪的沙地上沖滑板,連頭盔都不戴一個......

作為一個中國媽媽,孩子們的每一個舉動都踩在了她的敏感點上。

她不斷向旁邊的老師提問:好幾個人在秋千上會不會塌?孩子不會掉下來嗎?你們一點限制都沒有嗎?沒有任何準則嗎?

看到孩子們的玩鬧,她也下意識地想要護著孩子,扶著孩子,整個人都很緊繃。

面對她那止不住的焦慮,老師一臉淡定: 我們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要傷到他人,也別傷到自己,其余的隨意。

在這裏待了一兩個小時之後,周軼君的緊張感終於緩解了,她發現孩子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幹嘛,也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在哪裏。

看到這些鮮活的孩子,周軼君感嘆: 「我發現這些孩子特別有自信,他們的臉上有那種,限制的東西被拿走了之後,閃出來的那種光。」

反觀咱們的孩子對於煙卡的癡迷,不禁叫人反思,這究竟是我們給孩子的限制太少呢?還是太多呢?

這真是個難解的題。